遥望天城的寄居夷民(黄奕明)2023.10.09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3.10.09

黄奕明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3.10.09

“尔乃蛮夷”!这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大理国的状元丞相朱子柳在蒙古王子霍都的扇子上写的四个大字,充分体现了我们大中华民族主义的自我中心。

小说的背景是南宋末年,大理国是大宋的附庸,他却以中原文化的代表自居,嘲笑入侵的蒙古人为蛮夷。其实大理国在云南,自古以来也被视为南蛮;而当汉族中原文化遇见文化冲击,所表现出来的种族歧视与文化优越感,会让人不敢领教。

20世纪末,全球化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在移居海外的华人中格外明显。我们浪迹天涯的同时,仍然活在亚洲与华人文化的酱缸之中。我们特别喜欢叫人家老外,却没感觉到我们自己才是别人眼里的“歪果仁”。

 

一、 我们成了外国人?

最近的俄乌战争,造成了一波难民潮,难民的无奈,就是什么都带不走!还有许多俄罗斯的难民,为了逃避被征兵打仗,也选择了远离家园。

人类真是愚蠢,自相残杀的结果,只能是玉石俱焚!真正受苦的还是无辜的百姓,而犹太人更是发展出一套旅人神学,因为我们在地上不过是永远的寄居者,就像一首诗歌说的:这世界非我家。

作客旅的,随时要能收拾行李,踏上另一段旅程。我因为留学法国巴黎,也在那里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所以取得了法国公民权,后来回到台湾工作12年,来到美国之后,也拿到了美国国籍,我的一生也可以算是浪迹天涯了!

 

二、 身份认同的错乱

拥有3重国籍,并不值得羡慕,反而会引起身份认同的错乱。像我的大儿子就唸过3次小学一年级,分别是在法国、台湾与美国。他在巴黎出生,7岁到了台湾,中间还在美国短暂住过6个月,14岁又来了美国,到底谁才是老外?对他是个困扰。

关于北美华人的身份认同,有香蕉与鸡蛋的比喻。香蕉的皮是黄的,拨开以后却是白的,说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外表是华人,内心的思想与价值观却像白人。

而鸡蛋的壳是白的,里面装的却是蛋黄。很多西方宣教士的子女,如在中国出生的台湾华神院长戴继宗,不但会说普通话,还会说流利的台语。他小时候闹过一个笑话,对他的父亲戴绍曾院长说:你不要来学校接我,因为你是个老外。这让他的父亲啼笑皆非。

今天华人努力融入西方社会的尝试,却常常因为种族歧视而徒劳无功。除非我们比别人更努力、更优秀,否则很难在西方社会取得一席之地。

真正的种族歧视,其实是很深层的,来自堕落的人性。寄居的夷民,其实是一种心态:一方面抗拒融入当地文化,企图保存原来的母语和传统;另一方面则是被排斥与霸凌,即使过了三四代,仍不为当地主流社会与族群接纳。

其实华人还不是最糟的,非洲裔与西班牙裔的美国人,同样有夷民情结。

还有一群人更特别,就是犹太人。照理说,他们许多是社会的精英分子,掌控金融与科技的资源,甚至不少人从政。但是他们的文化融入程度并不高。穆斯林也是如此。都是宗教信仰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所造成的。

 

三、异乡的帐棚客

如果您到过天文台,看过天文望眼镜中的星云图,或是上网看google sky,一定会被那绚丽的色彩所吸引。

但是您知道吗?这些经过哈伯望远镜拍摄到的图案,其实是几十亿年前的景象,距离地球几十亿光年的星云,经过遥远而漫长的传送过程,才能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个望远镜的功能,是让我们察觉宇宙的浩瀚,不仅是空间的辽阔,也包括时间的久远。

一般人对事物的观察都强调眼见为真,但是要观察属灵的事物,却需要用信心的望远镜。

1、信心的望远镜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

《希伯来书》第11章是有名的信心伟人列传,第1节开宗明义解释信心:作者用了一个平行的文句“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说明,信心是认知的基础。

基督教的认识论是“以信求知”,没有作为基础的信,是不可能累积任何知识的。大多数的人不是知道了才信,而是信了才知道。包括眼见为真都是一个无法证验的信念,因为眼睛能见的世界有它的范围与限制,更别提对于真假的判断标准与视力并不相干了,这是脑力的问题。

在这里,《希伯来书》的作者为信心下了一个伟大的定义,“实底”其实是实体的意思,信心就是所盼望的实体,是未见之事的确据。用刚才的望远镜来作类比,看见的美丽星云就是真实曾经存在过的事物的证据。但是信心的望远镜所观测的并不是可见的宇宙,而是不可见的未来。不是空间里曾经存在的事物,而是时间内将要发生的事件。

作者用了许多古人的信心经历来作证据,其中有一个就是被称为信心之父的亚伯拉罕。这个故事记载在《创世记》12-50章,亚伯拉罕本名叫亚伯兰,本来是个很有钱的人,住在迦勒底的吾珥,后来与父亲他拉往迦南地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75岁。

如果要我在75岁的时候离乡背井,而且不知道往哪里去,我一定会很犹豫。可是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心呢?除非他看见了将来!不是很多人有这种信心的望远镜,大多数的人只能看到眼前。

2、更美的家乡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称为他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来》11:16)

不但亚伯拉罕在迦南地作客,他的儿孙也一样,祖孙三代都在异地居住帐棚连个像样的房屋都没有。他们并不穷,相反地从一开始就很富有,亚伯拉罕光是家丁就有318人。后代以撒、雅各也都很发达。但是他们并没有落地生根,而是在等候一座城。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描述,他们并非没有能力建造,但是时候还没有到。

3、天上的碧玉城

如果您像我一样,曾经负笈海外,作过异乡游子,就一定会知道思乡这回事。

我常常梦见家乡,或是年迈的父母,于是赶快打电话问安。我父亲80岁的时候,带着全家老小十口人回大陆探亲,当他看到出生的老屋,哭得像个小孩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编注)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找的家乡,并不是吾珥。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那座城就是天上的碧玉城,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参《启》21:1-5)

1992年我在巴黎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就是指挥一个大巴黎地区的青少年管弦乐团,在新开幕的欧洲迪士尼乐园演奏。那是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天堂啊!我一直玩到半夜睡美人城堡的焰火放完了,米老鼠带领的电动花车游街秀结束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圣城新耶路撒冷会是怎样的一个乐园呢?这不是人类的梦想,而是上帝应许与人同在的天城!天堂的定义不是迪士尼乐园,而是更美的家乡!

当有一天,我们回到永恒的家,在那里迎接我们的,是慈爱的天父,我们不是独自去的,还有古往今来的众圣徒,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们用信心的望远镜望见天城,就情愿在世上作客旅和寄居的,仿佛在异乡的游子,随时盼着要回家。

4、应许必得成全

当我在写神硕论文的时候,读到德国神学家莫特曼的盼望神学,提到应许的上帝,正从将来向我们走来。这种时间的观念,和观测几十亿光年外的星云不同,我们用信心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将来所望之事,上帝的应许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这些人都是因着对上帝的信心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因为上帝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来》11:39-40)

应许与梦想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一定会实现;后者则不一定。前者不会改变,因为是照着上帝所预备的成就;后者变来变去,因为梦想会幻灭。前者是上帝的事,是祂使应许得成全,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还是准备好了没有,祂会按着祂所定的日子成全;后者是我们的事,就算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达成了梦想,也不会存到永远。

上帝所预备的更美的事是什么呢?不是在地上建立一个万人教会或是宏伟的礼拜堂,好像那些欧洲的大教堂,花了两百年盖好,却只成为观光客凭吊的古蹟。更美的事一定超过我们的想像与能力,那就是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永生就是胜过死亡,胜过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向前看!用信心的望远镜观测将来,看看上帝要如何使应许得成全。

5、相信并寻求上帝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上帝,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11:6)

那我们要做什么呢?等著看就好吗?这里说我们必须有信。信什么呢?第一是信有上帝。不信上帝的人到上帝面前来,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等着他的只有审判!

正如《罗马书》1章21节所说:“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但是光光信有上帝还不够,第二还要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用信心支取应许的祕诀就是寻求上帝。不是寻求赏赐,而是寻求那位赏赐人的上帝!天上的碧玉城是为寻求上帝的人预备的,因为关键不在那座城的材质是否美丽,而在于上帝的同在。

有人问在永恒里我们要做些什么?天天唱诗歌吗?上帝会不会觉得很烦啊?答案是,问的人如果觉得烦,就不明白上帝同在的意义。

这样看来,信心就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就像哈伯望远镜观测著宇宙的奥秘,拍摄到那些美丽的星云。我们也当用信心的望远镜寻求上帝,牢牢抓住上帝的应许,不断向上看!向前看!

6、同心奔归乡路

这条路耶稣走过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走过了,古往今来的众圣徒也走过了。他们都在终点等我们一起参加颁奖典礼。我们应当“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来》12:2 )

我们也当效法基督,轻看羞辱、忍受苦难。把世界当作异乡,看自己为寄居的夷民,遥望天城,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再过片时就要到了,不要松懈,不要气馁,去与亚伯拉罕同得上帝为我们预备的更美的事,永远与上帝同在!

 

作者现在美国德州休士顿牧养教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