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的人际关系(陈彰仪)

陈彰仪

本文原刊于《举目》17期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我们重要的人际关系。

        另有人认为,“个人与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行为,叫做人际关系。例如:我们和家人、和亲戚、和朋友、和师长、和同学、或者和我们所属的社团,因为有交往、沟通、互动,所以就形成了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亦有人界定为“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

二、人际关系有何重要?

        对一般人而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有下列四点:

        1. 人际关系是人的基本社会需求

        与他人在一起,可以消除我们孤单、寂寞的感觉,可以帮助在智能上、身体上、感情上丰富我们的生命。此外,人际关系也能满足我们在爱、依附、安全感、归属感上的需要。

         2. 人际关系有助于自我了解,以及自我检定心理是否健康

         只有与别人交往互动时,经由别人的回馈,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外向或内向?焦虑或自在?聪明或愚笨?勤奋或懒惰?心理健康或不健康?

         3. 人际关系有助于自我实践与肯定

         忧烦紧张的人际关系常使情感力量消耗净尽。反之,良好的人际关系则能使你对自己较有自信,自我形像较佳,就能将智慧与精力集中在创造性的建设上。

         4. 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性职务与团体性工作顺利达成

         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使别人在工作上乐意主动提供意见、给予协助及帮忙解决难题,人脉网络就成为你很有价值的资源,因此会有助于完成个人性职务。另外,若你与 同事关系良好,彼此合作,相互支持,连带也会使他们生产力提升,有利于团体性工作的绩效。整体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拥有较佳的成功机会!

          对宣教士而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比以上四点更大,因为把福音传给当地人是宣教士最大的使命,但福音不仅是传递知识、理念,更是一种生命的展现与交流。盼望别人接受福音,必须先要让他感受到这种生命的丰盛,并进而羡慕拥有同样的生命,而人际关系则是呈现与传达这种生命的重要途径。因此,宣教士的人际关系技巧显得特别重要!

三、如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从下列八方面着手:

1. 深度自我认识及接纳、尊重别人,同时也要学习欣赏自己与别人

        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包括个人的过去对现在之影响,个人风格、性格、心理健康、兴趣、性向、价值观、生活目标、优缺点、能力、成就、理想我 与现实我的差距、EQ……等等。当个人愈了解自己,才有可能接纳自己;个人能够接纳自己,才有可能去接纳别人、欣赏别人。而当个人可以接纳别人、欣赏别人 的时候,许多人际相处中不必要的冲突,就能被除去,进而增进彼此间的和谐。

         同时,唯有个人能够自我了解,才能在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的情况下,愿意去改变自己,使自我能够不断的成长。

         此外,每个人的风格不同,而不同并非不好,不同只是双方不一样。要学习欣赏不同风格的人,并体认个别差异正可以截长补短,组合起来会较完全、较美善。

 2. 适度自我表达

         在适当时机,要练习以坚定的原则,与温和平稳的表达方式,来叙述自己的感受、想法及意见,不论是正向或负向的,以便让别人了解你的需要,也避免你因过度压抑负向情绪而造成心理不健康。

         此外,在有需要时,在别人的能力范围内,要有勇气很客气地向别人寻求可能的助力。如果别人不答应,不算什么损失;但别人若慨然允诺,岂不是更好?

3. 常持爱人、尊重、谦卑、诚恳、温柔的态度

         爱是动词,是推己及人,只要有决心,我们就可以去关爱别人。爱能让你找出并且满足你所接触的人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你自然就能稍作让步或牺牲。一旦你能为别人让步或牺牲,就能产生影响力。

         人际关系之所以能够融洽,答案再简单不过了,就是“尊重”二字。若是缺乏了尊重,人际关系就很难维系下去。你要尊重对方的全部,包括其行为、想法及价值观。

         谦卑就是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及自身的不足(limitations)。所以,谦卑就是抛开假面具,真实地面对自己,真心真意地对待别人。

         在人际互动或争论中,就算个人非常有理,也不宜理直气壮,反而要用诚恳、谦卑、温柔的态度相待,让对方感到没有威胁感,就如圣经上一些话提醒我们。“你们的 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西》4:6) “温和的回答平息怒气;粗暴的言语激起忿怒。”(《箴》15:1,引自《现代中文译本》) “恳切的话有如蜂蜜,使心灵愉快,身体健壮。”(《箴》16:24,引自《现代中文译本》)

4. 增进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良好的沟通不是给对方标准答案,不是以主观立场给予建议,沟通更不是说服对方妥协与听命。真正的沟通,是两个生命的思想与感情的交流,因此最好能做到以下各点:

(1) 要有与人沟通的意愿

         以一颗开放的心灵倾听,尽可能了解说话者所要传达的内容。听其“内容”,更要听其“感觉”。

(2) 了解沟通的障碍并且尽可能去突破

         练习不受情绪、语言、非口语的线索(如表情、动作)所影响。

(3) 专注

         做一位好听众,专心听说话者说什么,去除涣散的精神,让对方感受到你想听他说话。用我们的心灵去聆听对方的想法与感受,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然后要坦诚地告诉对方,我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

(4) 客观

        千万不要立即下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不要批评、责怪、或抱怨,而最好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接受说话者所说的。

(5) 运用有效回馈的技巧

        a. 专注于特定行为:回馈应该针对特定行为,而非笼统概括一般行为。

        b. 对事不对人:回馈应该是事实的叙述,而不加判断或评估,针对与工作相关的行为而非个人。但千万不要直接说:“你错了”。

        c. 目标导向:回馈应避免”倒垃圾”,维持正面回馈。如果必须说些负面的话,必须是导向接受者的目标,而非为了一己之快。

         d. 掌握回馈时机:行为发生之后尽快给予回馈。但是如果未能掌握足够资讯或是情绪不佳时,所谓的时机就是稍候再说。

         e. 确定了解:让回馈既清楚又精简。成功的沟通不仅是讯息被传达,更要被了解。

         f. 将负面回馈导向接受者可以控制的行为:让回馈与行为相关,而且导向接受者可以改变的行为。

5. 同理心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你不一定要赞同他人与你不同的意见,但要设身处地站在说话人的立场,将心比心,了解他想要传达的讯息,而不只是你想要知道的,并且用温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沟通。同理心的核心概念如下:

         a. 查证别人的感受,注意讯息的互动与回馈。

         b. 不要强迫别人与你沟通,也不要太快放弃与对方沟通。

          c. 同理不是同意,接纳不是接受。

          d. 你认为“对的”,对方不一定认为是“对的”,对方所采取的方法对他而言才是“对的”方法。

         e. 了解别人:能感受到人的情感和观点,并对别人在意的事情主动关心。

         f. 服务取向:预期、认清并满足别人的需求。宣教士必须了解当地人的需求、他们在乎的东西。

         g. 帮助别人发展:感受到别人的发展需求,并支持、协助 他们能有所成长。

6.、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你意识到情绪高涨时,马上停止沟通,先处理纷乱的情绪和冲动,等到冷静下来后,再继续沟通,尽量不要让不好的情绪影响周围的人,以及与他们的关系。

7. 多肯定对方

         美国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曾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心理学家詹姆士(William James)也说道,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被称赞,当对方被你肯定后,他会对你产生正向的印象,也较会倾向对你施 以正向的反应。你们彼此的人际关系就会逐渐发展,也就比较会乐意地接受对方的看法,或照着对方的意见行事。所以我们要常常真诚、慷慨地赞赏和鼓励别人。

8. 积极促成人际关系的成长

        要常常观察个人与别人的人际互动状况,以及关心别人的需要与反应,随时修正与检讨自己的作法。在改变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很辛苦,很不自在,但圣经上的话给 我们很大的激励,“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所以你们要把那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 来。也要为自己的脚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至歪脚,反得痊愈。”(《来》12:11-13)

        若能抱持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乐于接受新观念、新作法和新讯息,并对此保持开放的心胸,我们必会愈来愈有主耶稣的样式,人际关系也必然愈来愈好!

        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无关乎才能的高下,亦无需太多复杂的理论,而是扎根在日常的生活里,从尊重、真诚与体贴他人开始。无论何时何地,人人都可以身体力 行。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有幸福的家庭、融洽的团队、虔敬的教会、蓬勃的事工、甚至是美好的人生。对于宣教士而言,好的人际关系不但可以帮助生活过得更充实,处事随和而不失原则,并且可以把内在资源做最妥善的运用,宣教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差。

作者为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学教授。
编注:本文所讨论的宣教士的人际关系原则,也适用于所有事奉的同工。
本文选自中国学人培训材料,宣教系列中的《从献身到宣教》,欢迎向本社、大使命中心、使者书房及其他华人基督教书店订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