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事都互相效力——收养浪浪后的爱恨波折(朱慧安)2023.11.06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3.11.06

朱慧安

 

领养浪浪界大魔王

在疫情期间,我们因缘际会从台湾跨海收养了一只流浪狗,俗称浪浪,它的名字叫 Bagel。

决定领养Bagel,我们只是凭著是一股冲动和爱心,但其实并没有养狗的经验。以前看别人养狗好像很简单:不就是早晚带出去散步,然后喂它吃东西、和它玩嘛?直到领养了Bagel,才发现原来我们竟然“运气很好”地领养到浪浪界的大魔王!

救援者发现的浪浪Bagel

当初的我们,可谓不知者不惧。

一些浪浪因为过去不可考的流浪史,会有一些比较奇怪的地方。像我们家的 Bagel,本身个性十分胆小害羞,而且每隔一阵子就会有点怪怪的,像是散步时突然在街上暴冲、对其他狗无端吠叫、怕生……当一切都算是步入正轨后,唯独分离焦虑症迟迟无法改善,让我们非常头痛。

初始收养Bagel是在疫情初期。那时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家中,所以没有发现它有非常严重的分离焦虑症。等到疫情开始趋缓,教会慢慢恢复实体聚会后,我们才发现这个很大的挑战。

那时,我们参加的教会有中文堂和英文堂,离家有点远,所以星期天早上,如果全家都去教会,Bagel得从早上9点半到下午1点半都自己待在家。

透过摄影机,我们发现它在这4个小时中,一直哀号哭叫,毫不停歇;不但如此,还会乱咬窗帘、破坏家俱。我们尝试给 Bagel吃兽医开的镇定药,但效果不好,反而变得更焦虑;我们又买了一台可以跟Bagel 讲话以及隔空喂小零食的摄影机,也完全没起到安抚的效果。

本来以为Bagel就像小孩一样,多几次分离训练后就会习惯了。但结果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连续两周去教会,它都从头哭到尾。更糟糕的是,第二周在聚会中途,我们还收到后院邻居的抱怨邮件和Bagel哭叫的录音档。

第二天,我们跟邻居登门道歉赔礼。他说,那个周日还有其他的邻居来我们家按电铃;找不到我们便考虑要打电话通报SPCA(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我们感到很无奈,但也理解Bagel这样哭叫真的打扰到邻舍了。

从此,每次我们必须全家出门时都很焦虑,甚至焦虑到我宁愿不出门,或是得想办法带着Bagel,总之就是尽量避免Bagel 单独在家。

主日聚会也因此得做出调整:我们有只分离焦虑待训练的狗,又有在家看直播聚会不容易专心的青少年。两相权衡之下,我们觉得儿子专心参加主日崇拜比较重要。因此星期天,通常是先生带儿子去参加英文堂聚会,我在家看直播。若轮到我们夫妻有服事,就让我儿子在家看直播和照顾狗,我们去教会中文堂。

 

成为试金石

领养Bagel,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和挑战。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它竟会是个试金石,让我对教会这个属灵的家,以及信徒的自由这些话题,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和体会:原由是教会中的一些人,对我们只有服事时才去中文堂聚会有意见。

一开始,我觉得这种批评很不可思议:一方面当时疫情还没结束,确诊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上上下下,怎么可以硬性要求我们去参加实体聚会呢?况且我们不论是实体聚会或是在家看直播,每周都持恒参加,即使他们不知道,但是上帝知道。

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到很委屈,虽然因为Bagel没有每周去实体聚会,但是服事没有一样少做。更不用说在疫情爆发高峰的时候,我先生仍然每周日都冒着染疫风险去教会负责直播和崇拜事工;到疫情稍歇之际,我们因为有个人难处而改变做礼拜的习惯,却有些人不但从未试着了解与关心,还直接根据片面印象来臆测和批评,让人感到很心寒。

那时有另一个家庭,跟我们的难处和做法很相似。教会有人跟他们说:“再撑一阵子,等你儿子16岁就可以开车来教会了!” 而我,听到这种“鼓励”一点都不感到安慰,只觉得缺乏同理心——作为负责任的父母,即使儿子16岁拿到驾照,我们也不会放心作为新手司机的他,单趟花半个多小时、换两三条高速公路,自己开车去教会。

另外,也有人强调因为我们的服事是在“领袖”的位子,所以必须要高标准要求……难道,身为教会 “领袖”,生命和健康就比较不重要吗?家人(儿子和狗)的需要就应该被牺牲吗?上述这些说法,让我忽然觉得教会中的一些主内家人并不真关心我们,仿佛在乎的只是我们在教会中的功能性。

考虑再三,我们决定先处理Bagel 的分离焦虑。它尚在训练中,我们不可能为了一个敬虔爱主的外在形象,每个星期天把它丢在家里哭叫四、五小时不管,如此对邻舍也没有好见证。

尽管我们努力对这个决定做了很多次的解释,却不但不被接受,反而教会中有些人坚认我们没有周周实体聚会,就等同于不敬虔,甚至订了更多服事的要求和规定。这使得我们感到很深的受伤、疲惫和失望,再加上其他复杂的原因,最后我们决定辞掉所有的事工。

 

伸出援手的“外邦人”

2022年暑假,我们举家回台湾一个月。本来找好了暂放Bagel的地方,但是在临行的前一天下午,约好的人忽然告知她得了COVID! 接到电话后,我们放下所有回台湾前的待办事项,疯狂寻找可以临时收留 Bagel的地方。因为太临时、Bagel又太特殊,我们四处碰壁,差点要放弃回台湾了。那时的心急如焚,至今难忘。

最后,愿意伸出援手的人,竟是一位平时往来不多的“外邦人”。当时我心里对这个付出许多心力和感情的教会,由衷生出失望;同时我也警觉到我们舍近求远地将生活重心都放在这个教会12年,反而因此没有太多住家附近的朋友。未来,若像这样再有紧急的事情,即使有远水也救不了近火。如此选择教会是否明智?我们也因此萌生换教会的念头。

从台湾回来之后,我们痛定思痛,开始对Bagel的分离焦虑和其他脱序行为进行治疗。我们做了很多研究,也请教很多人,对Bagel做放松练习和笼内训练。这中间持续遇到不少困难,最惊悚的一次,是Bagel 关笼时,尝试扯笼子逃出来,结果把牙齿都咬断了!

沮丧之余,我们仍然没有放弃。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尝试、努力、失败,再尝试……感谢主, Bagel终于慢慢在进步中。目前,他最多可以待在笼内不哭闹达两个多小时。我们也决定换到住家附近的一家教会聚会。

 

信心回教会

领养浪浪,本应该是一件美事,没想到却历经风风雨雨和许多委屈,最后的结果是换教会。感谢主,祂没有让我因此失脚,还能有信心回教会,也有许多对自己的反思和成长。

经过一年多训练,可乖乖待在笼内2小时的Bagel-1

反思一:自以为敬虔论断人?

过去的我,自以为是教会的乖乖牌、模范生。教会的要求,我通常都可以做到,而且常常可以做到更多。所以自己有时看到那些没有固定来参加聚会的、不热心服事的、表面没有追求的弟兄姊妹,难免因为自以为是的敬虔,变成对别人的论断。

但经过这一遭,我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热心参与教会的服事,一直是个合乎“标准”的基督徒,是否就因此自高自大?是否就轻看那些因为不同原因无法像我一样热心服事、每个星期天到教会做礼拜的信徒?当我自以为在给人很属灵的劝告时,是否先设身处地想想对方的难处,进而给予实质的帮助?

反思二:真理口号化

有很多所谓的真理,都被我们罐头化、口号化了。如此大部分的对话或劝说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变成火上加油、雪上加霜或是在伤口上撒盐。这也难怪有人批评教会老唱高调、脱离现实。

所谓的口号像是:不要把XX当偶像、离婚不是个选择、女性不可以讲道、尊重生命不可堕胎、不可停止聚会、要顺服掌权者、要爱你的仇敌、要饶恕、妻子要顺服丈夫、顺服而后蒙福……其实通过简要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真理,本身并没有错;这里也先不论这些”口号”本身的对错或进一步探讨其争议性,而是需要反思,我们是否解这些口号背后的神学论述和实质?

同时,我们说话的目的究竟是要安慰、劝勉与建造弟兄姊妹,还是不考虑对方的处境或难处,只像个没感情的读稿机般,讲出口号般的标准答案?我们的处理和使用真理是否太过简单粗暴?

在我们决定退下服事甚至考虑换教会之际,一些弟兄姊妹前来关怀我们。虽然我们很感谢大家的关心和问候,但在对话过程中,我发觉华人教会文化有时太过强调反求诸己和追求标准答案。所以在安慰关怀别人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指责被害者或是造成二度伤害。在过程中,我体会到比较好的关怀方式先是倾听和理解。甚至有时,无声胜有声,时间会是最好的解答。

反思三:事工证明自己的敬虔?

在那段时间,除了Bagel 的事情被非议,教会的要求也让我们很为难。除了参加实体主日,教会还有另外3个要求,其中1个是星期三晚上要参加祷告会。4个要求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先生就得退出核心同工之列。

家有学龄孩子的双薪父母应该都知道,周间的每个晚上都像打仗一样,更何况我们几乎每晚都已经有事了,像是教课、BSF查经班、团契、圣诗练习,或是协调教会的各项事工。那时我不禁思想:即使我们勉强参加,达到教会的4个要求,但在我们的疲惫之中再加一笔的意义为何?为什么沟通之后没有任何体谅?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基督爱的展现,是劳苦担重担者安歇的角落。敬虔并非不好,可是很遗憾的,有时教会却变成证明敬虔的展览馆——没有顾念信徒的疲惫和软弱,反而用许多无理的要求和事工的头衔、位子辖制信徒。我们是否忘了起初的爱心呢?

经过一年多训练,可乖乖待在笼内2小时的Bagel-2

 

何等大的恩典

经过这些事情,我在与上帝和与他人的关系中,都有许多反省和突破,心意也有更新而变化,令“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罗》8:28)若没经历这一遭,我不会有这些反思,还会是之前那种自以为敬虔、拿口号定罪别人、以许多服事为傲的基督徒。

前阵子我们欢庆收养 Bagel 3周年——生活中多了一只可爱的狗狗陪伴,虽然它有点麻烦。但转念一想,其实我们也很麻烦,我们的天父不但不嫌弃我们,还照我们的本相爱我们,“领养”我们成为祂的儿女。这是何等大的恩典啊!

 

作者来自台湾,现居美国,在加州能源委员会任空气资源工程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