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萬事都互相效力——收養浪浪後的愛恨波折(朱慧安)2023.11.06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3.11.06

朱慧安

 

領養浪浪界大魔王

在疫情期間,我們因緣際會從台灣跨海收養了一隻流浪狗,俗稱浪浪,它的名字叫 Bagel。

決定領養Bagel,我們只是憑著是一股衝動和愛心,但其實並沒有養狗的經驗。以前看別人養狗好像很簡單:不就是早晚帶出去散步,然後餵它吃東西、和它玩嘛?直到領養了Bagel,才發現原來我們竟然“運氣很好”地領養到浪浪界的大魔王!

救援者發現的浪浪Bagel

當初的我們,可謂不知者不懼。

一些浪浪因為過去不可考的流浪史,會有一些比較奇怪的地方。像我們家的 Bagel,本身個性十分膽小害羞,而且每隔一陣子就會有點怪怪的,像是散步時突然在街上暴衝、對其他狗無端吠叫、怕生……當一切都算是步入正軌後,唯獨分離焦慮症遲遲無法改善,讓我們非常頭痛。

初始收養Bagel是在疫情初期。那時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中,所以沒有發現它有非常嚴重的分離焦慮症。等到疫情開始趨緩,教會慢慢恢復實體聚會後,我們才發現這個很大的挑戰。

那時,我們參加的教會有中文堂和英文堂,離家有點遠,所以星期天早上,如果全家都去教會,Bagel得從早上9點半到下午1點半都自己待在家。

透過攝影機,我們發現它在這4個小時中,一直哀號哭叫,毫不停歇;不但如此,還會亂咬窗簾、破壞傢俱。我們嘗試給 Bagel吃獸醫開的鎮定藥,但效果不好,反而變得更焦慮;我們又買了一台可以跟Bagel 講話以及隔空餵小零食的攝影機,也完全沒起到安撫的效果。

本來以為Bagel就像小孩一樣,多幾次分離訓練後就會習慣了。但結果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們連續兩週去教會,它都從頭哭到尾。更糟糕的是,第二週在聚會中途,我們還收到後院鄰居的抱怨郵件和Bagel哭叫的錄音檔。

第二天,我們跟鄰居登門道歉賠禮。他說,那個週日還有其他的鄰居來我們家按電鈴;找不到我們便考慮要打電話通報SPCA(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我們感到很無奈,但也理解Bagel這樣哭叫真的打擾到鄰舍了。

從此,每次我們必須全家出門時都很焦慮,甚至焦慮到我寧願不出門,或是得想辦法帶著Bagel,總之就是盡量避免Bagel 單獨在家。

主日聚會也因此得做出調整:我們有隻分離焦慮待訓練的狗,又有在家看直播聚會不容易專心的青少年。兩相權衡之下,我們覺得兒子專心參加主日崇拜比較重要。因此星期天,通常是先生帶兒子去參加英文堂聚會,我在家看直播。若輪到我們夫妻有服事,就讓我兒子在家看直播和照顧狗,我們去教會中文堂。

 

成為試金石

領養Bagel,給我們帶來許多歡樂和挑戰。但是我從來沒有想到,它竟會是個試金石,讓我對教會這個屬靈的家,以及信徒的自由這些話題,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和體會:原由是教會中的一些人,對我們只有服事時才去中文堂聚會有意見。

一開始,我覺得這種批評很不可思議:一方面當時疫情還沒結束,確診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上上下下,怎麼可以硬性要求我們去參加實體聚會呢?況且我們不論是實體聚會或是在家看直播,每週都持恆參加,即使他們不知道,但是上帝知道。

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到很委屈,雖然因為Bagel沒有每週去實體聚會,但是服事沒有一樣少做。更不用說在疫情爆發高峰的時候,我先生仍然每週日都冒著染疫風險去教會負責直播和崇拜事工;到疫情稍歇之際,我們因為有個人難處而改變做禮拜的習慣,卻有些人不但從未試著瞭解與關心,還直接根據片面印象來臆測和批評,讓人感到很心寒。

那時有另一個家庭,跟我們的難處和做法很相似。教會有人跟他們說:“再撐一陣子,等你兒子16歲就可以開車來教會了!” 而我,聽到這種“鼓勵”一點都不感到安慰,只覺得缺乏同理心——作為負責任的父母,即使兒子16歲拿到駕照,我們也不會放心作為新手司機的他,單趟花半個多小時、換兩三條高速公路,自己開車去教會。

另外,也有人強調因為我們的服事是在“領袖”的位子,所以必須要高標準要求……難道,身為教會 “領袖”,生命和健康就比較不重要嗎?家人(兒子和狗)的需要就應該被犧牲嗎?上述這些說法,讓我忽然覺得教會中的一些主內家人並不真關心我們,彷彿在乎的只是我們在教會中的功能性。

考慮再三,我們決定先處理Bagel 的分離焦慮。它尚在訓練中,我們不可能為了一個敬虔愛主的外在形象,每個星期天把它丟在家裡哭叫四、五小時不管,如此對鄰舍也沒有好見證。

儘管我們努力對這個決定做了很多次的解釋,卻不但不被接受,反而教會中有些人堅認我們沒有週週實體聚會,就等同於不敬虔,甚至訂了更多服事的要求和規定。這使得我們感到很深的受傷、疲憊和失望,再加上其他複雜的原因,最後我們決定辭掉所有的事工。

 

伸出援手的“外邦人”

2022年暑假,我們舉家回台灣一個月。本來找好了暫放Bagel的地方,但是在臨行的前一天下午,約好的人忽然告知她得了COVID! 接到電話後,我們放下所有回台灣前的待辦事項,瘋狂尋找可以臨時收留 Bagel的地方。因為太臨時、Bagel又太特殊,我們四處碰壁,差點要放棄回台灣了。那時的心急如焚,至今難忘。

最後,願意伸出援手的人,竟是一位平時往來不多的“外邦人”。當時我心裡對這個付出許多心力和感情的教會,由衷生出失望;同時我也警覺到我們捨近求遠地將生活重心都放在這個教會12年,反而因此沒有太多住家附近的朋友。未來,若像這樣再有緊急的事情,即使有遠水也救不了近火。如此選擇教會是否明智?我們也因此萌生換教會的念頭。

從台灣回來之後,我們痛定思痛,開始對Bagel的分離焦慮和其他脫序行為進行治療。我們做了很多研究,也請教很多人,對Bagel做放鬆練習和籠內訓練。這中間持續遇到不少困難,最驚悚的一次,是Bagel 關籠時,嘗試扯籠子逃出來,結果把牙齒都咬斷了!

沮喪之餘,我們仍然沒有放棄。經過一年多不斷的嘗試、努力、失敗,再嘗試……感謝主, Bagel終於慢慢在進步中。目前,他最多可以待在籠內不哭鬧達兩個多小時。我們也決定換到住家附近的一家教會聚會。

 

信心回教會

領養浪浪,本應該是一件美事,沒想到卻歷經風風雨雨和許多委屈,最後的結果是換教會。感謝主,祂沒有讓我因此失腳,還能有信心回教會,也有許多對自己的反思和成長。

經過一年多訓練,可乖乖待在籠內2小時的Bagel-1

反思一:自以為敬虔論斷人?

過去的我,自以為是教會的乖乖牌、模範生。教會的要求,我通常都可以做到,而且常常可以做到更多。所以自己有時看到那些沒有固定來參加聚會的、不熱心服事的、表面沒有追求的弟兄姊妹,難免因為自以為是的敬虔,變成對別人的論斷。

但經過這一遭,我開始反省,自己過去熱心參與教會的服事,一直是個合乎“標準”的基督徒,是否就因此自高自大?是否就輕看那些因為不同原因無法像我一樣熱心服事、每個星期天到教會做禮拜的信徒?當我自以為在給人很屬靈的勸告時,是否先設身處地想想對方的難處,進而給予實質的幫助?

反思二:真理口號化

有很多所謂的真理,都被我們罐頭化、口號化了。如此大部分的對話或勸說不但沒有益處,反而變成火上加油、雪上加霜或是在傷口上撒鹽。這也難怪有人批評教會老唱高調、脫離現實。

所謂的口號像是:不要把XX當偶像、離婚不是個選擇、女性不可以講道、尊重生命不可墮胎、不可停止聚會、要順服掌權者、要愛你的仇敵、要饒恕、妻子要順服丈夫、順服而後蒙福……其實通過簡要的表達方式來描述真理,本身並沒有錯;這裡也先不論這些”口號”本身的對錯或進一步探討其爭議性,而是需要反思,我們是否解這些口號背後的神學論述和實質?

同時,我們說話的目的究竟是要安慰、勸勉與建造弟兄姊妹,還是不考慮對方的處境或難處,只像個沒感情的讀稿機般,講出口號般的標準答案?我們的處理和使用真理是否太過簡單粗暴?

在我們決定退下服事甚至考慮換教會之際,一些弟兄姊妹前來關懷我們。雖然我們很感謝大家的關心和問候,但在對話過程中,我發覺華人教會文化有時太過強調反求諸己和追求標準答案。所以在安慰關懷別人的時候,有時會出現指責被害者或是造成二度傷害。在過程中,我體會到比較好的關懷方式先是傾聽和理解。甚至有時,無聲勝有聲,時間會是最好的解答。

反思三:事工證明自己的敬虔?

在那段時間,除了Bagel 的事情被非議,教會的要求也讓我們很為難。除了參加實體主日,教會還有另外3個要求,其中1個是星期三晚上要參加禱告會。4個要求一個都不能少,否則先生就得退出核心同工之列。

家有學齡孩子的雙薪父母應該都知道,週間的每個晚上都像打仗一樣,更何況我們幾乎每晚都已經有事了,像是教課、BSF查經班、團契、聖詩練習,或是協調教會的各項事工。那時我不禁思想:即使我們勉強參加,達到教會的4個要求,但在我們的疲憊之中再加一筆的意義為何?為什麼溝通之後沒有任何體諒?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基督愛的展現,是勞苦擔重擔者安歇的角落。敬虔並非不好,可是很遺憾的,有時教會卻變成證明敬虔的展覽館——沒有顧念信徒的疲憊和軟弱,反而用許多無理的要求和事工的頭銜、位子轄制信徒。我們是否忘了起初的愛心呢?

經過一年多訓練,可乖乖待在籠內2小時的Bagel-2

 

何等大的恩典

經過這些事情,我在與上帝和與他人的關係中,都有許多反省和突破,心意也有更新而變化,令“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羅》8:28)若沒經歷這一遭,我不會有這些反思,還會是之前那種自以為敬虔、拿口號定罪別人、以許多服事為傲的基督徒。

前陣子我們歡慶收養 Bagel 3週年——生活中多了一隻可愛的狗狗陪伴,雖然它有點麻煩。但轉念一想,其實我們也很麻煩,我們的天父不但不嫌棄我們,還照我們的本相愛我們,“領養”我們成為祂的兒女。這是何等大的恩典啊!

 

作者來自臺灣,現居美國,在加州能源委員會任空氣資源工程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