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慶時光中的靜思(心韻)2023.12.16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3.12.16

心韻

 

我已在美國度過了整整25個聖誕節——或和眾人一起在教堂慶祝,沐浴在聖詩、福音中,或參與服事,帶領詩歌、誦讀經文、傳揚大喜信息。疫情中,我更在網上度過了一個特殊的聖誕……這一切都充滿了美好的回憶,也蘊含著深刻的信仰歷程。

不管慶祝聖誕的方式如何,我始終堅信,應該關注的是聖誕節的核心和精髓——耶穌基督!聖誕節是我們重新關注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思考祂的神聖使命的時刻,也是深化我們與耶穌的關係的絕佳機會。

 

奇妙的問題

聖經福音書裡記載,耶穌問祂的門徒:“人說我——人子是誰?”(《太》16:13)耶穌當然知道百姓對祂有各種看法,但祂有意讓門徒回答,從而引出後面的關鍵問題。

果然門徒紛紛陳述,有人說祂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祂是以利亞,還有人說祂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個。接著,耶穌考驗他們的認知:“你們說我是誰”?門徒都陷入了沉默,只有彼得鼓起勇氣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

我羡慕這份福氣彼得的福氣,他因聖靈的啟示,清晰地講述出這一關鍵真相。而耶穌提出的 “我是誰”這個問題,也一直令我深深思索——尤其是在聖誕季節。因此,25年來,每年我對耶穌——聖誕節的主人的認識不斷深化,信仰不斷昇華。

 

靈魂甦醒了

在成為基督徒之前,耶穌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完全陌生,我對祂一無所知,完全小白一個!

剛到美國,我對新生活的夢想裡,壓根兒沒有耶穌,也沒有教堂。我一直生活在罪惡過犯中,而毫不自知。然而,主耶穌並沒有拋棄我。畢竟,祂到世上來,就是要尋找、拯救像我一樣失喪的罪人。於是,主很快讓我與祂相遇。

那一年,我的靈魂甦醒了!

然而,最初的幾年,雖然我的生活中有教會,但實在來說,耶穌更像是掛在十字架上的一個形象,或者是別人口中的基督。祂還沒有完全融入我的生活。我抬頭望著祂,卻不知如何與祂互動,反倒跟隨著世俗之人前行。

耶穌在我的生命中並沒有完全掌握主導地位,因為我對祂沒有深刻的瞭解,很難全身心歸向祂。不過,在那些年的聖誕節,“耶穌是誰”這個問題,我可以肯定地回答:耶穌是基督,上帝的兒子,祂是救世主。

我為此感恩,至少我不再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了。

 

何等的喜悅

我真正認識耶穌,是從研讀聖經開始的。這並非完全出自我的主動選擇,但上帝將我放在一個過不去的艱難環境中,迫使我在祂的話語中尋找出路。

上帝的道全備,可以喚醒人的心靈,使人眼目明亮。我在一堂堂課、一卷卷書中學習,漸漸地,紙上的話就活起來。

福音書中的那位迦南婦人,稱呼耶穌為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承認祂是基督,具備醫病救人的能力,結果她的信心和禱告獲得應允。伯大尼的馬利亞認識耶穌是誰,因她在主腳前靜心傾聽,領受了主的啟示,因此主稱讚她,說她選擇了上好的福分 。保羅在大馬士革的路上被主的大光照著,他才真正認識了他熱心逼迫的耶穌,從此走上了傳道的旅程,為主打那美好的仗……

主開通我的耳朵,明亮我的眼睛,使我看到上帝的救贖計劃在聖經中徐徐展開,律法和先知所預示的耶穌基督躍然紙上,整本聖經都在為主做見證!我終於領會到,耶穌的門徒眼睛明亮、認出復活的主時,是何等的喜悅!

上帝更讓我我親身經歷祂是誰。

2007年的聖誕節,我問上帝:“我能為你做什麼?”上帝帶領我參與教會的事奉,引領我將信仰落實到生活中。我更深刻地認識了主耶穌的謙卑、忍耐和寬容。沒有服事,我不會真正瞭解自己,我會走向驕傲自大,或變得自卑自憐。我生命,確實需要主的陶造。

我看到,元首基督最大的謙卑,正是我們慶祝聖誕的本質——道成肉身。若不認識耶穌、不遵行祂的教導,聖誕節的紀念又有何意義呢?

 

主,我願像你

一年又一年的聖誕節,我們唱著古老的福音,讀著先知的預言,聽著福音書的敘述……願我們對耶穌的認識日益深厚,對祂的愛戴只增不減。

在我們繁忙歡慶的時光裡,別忘了留出片刻的寧靜,好好思考自己與聖誕節的主人——耶穌的關係。我比以前更看重耶穌嗎?我常常思念祂嗎?我在聽主的道和遵行主的話上,更加勤勉了嗎?我越來越熱心宣揚耶穌了嗎?

若是每一年,我們的信心都能向高處昇華,見主面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像老友相會。那時,我們不再透過模糊的面紗看祂,而是與祂面對面。在祂的榮耀中觀看,主的容貌將何等清晰!

 “主,我願像你!”便是現在的我與主耶穌的關係!

 

作者現居田納西州,從事兒童融合教育以及基督教翻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