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庆时光中的静思(心韵)2023.12.16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3.12.16

心韵

 

我已在美国度过了整整25个圣诞节——或和众人一起在教堂庆祝,沐浴在圣诗、福音中,或参与服事,带领诗歌、诵读经文、传扬大喜信息。疫情中,我更在网上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圣诞……这一切都充满了美好的回忆,也蕴含着深刻的信仰历程。

不管庆祝圣诞的方式如何,我始终坚信,应该关注的是圣诞节的核心和精髓——耶稣基督!圣诞节是我们重新关注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思考祂的神圣使命的时刻,也是深化我们与耶稣的关系的绝佳机会。

 

奇妙的问题

圣经福音书里记载,耶稣问祂的门徒:“人说我——人子是谁?”(《太》16:13)耶稣当然知道百姓对祂有各种看法,但祂有意让门徒回答,从而引出后面的关键问题。

果然门徒纷纷陈述,有人说祂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祂是以利亚,还有人说祂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个。接着,耶稣考验他们的认知:“你们说我是谁”?门徒都陷入了沉默,只有彼得鼓起勇气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太》16:16)

我羡慕这份福气彼得的福气,他因圣灵的启示,清晰地讲述出这一关键真相。而耶稣提出的 “我是谁”这个问题,也一直令我深深思索——尤其是在圣诞季节。因此,25年来,每年我对耶稣——圣诞节的主人的认识不断深化,信仰不断升华。

 

灵魂苏醒了

在成为基督徒之前,耶稣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完全陌生,我对祂一无所知,完全小白一个!

刚到美国,我对新生活的梦想里,压根儿没有耶稣,也没有教堂。我一直生活在罪恶过犯中,而毫不自知。然而,主耶稣并没有抛弃我。毕竟,祂到世上来,就是要寻找、拯救像我一样失丧的罪人。于是,主很快让我与祂相遇。

那一年,我的灵魂苏醒了!

然而,最初的几年,虽然我的生活中有教会,但实在来说,耶稣更像是挂在十字架上的一个形象,或者是别人口中的基督。祂还没有完全融入我的生活。我抬头望着祂,却不知如何与祂互动,反倒跟随着世俗之人前行。

耶稣在我的生命中并没有完全掌握主导地位,因为我对祂没有深刻的了解,很难全身心归向祂。不过,在那些年的圣诞节,“耶稣是谁”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耶稣是基督,上帝的儿子,祂是救世主。

我为此感恩,至少我不再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了。

 

何等的喜悦

我真正认识耶稣,是从研读圣经开始的。这并非完全出自我的主动选择,但上帝将我放在一个过不去的艰难环境中,迫使我在祂的话语中寻找出路。

上帝的道全备,可以唤醒人的心灵,使人眼目明亮。我在一堂堂课、一卷卷书中学习,渐渐地,纸上的话就活起来。

福音书中的那位迦南妇人,称呼耶稣为大卫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后裔,承认祂是基督,具备医病救人的能力,结果她的信心和祷告获得应允。伯大尼的马利亚认识耶稣是谁,因她在主脚前静心倾听,领受了主的启示,因此主称赞她,说她选择了上好的福分 。保罗在大马士革的路上被主的大光照着,他才真正认识了他热心逼迫的耶稣,从此走上了传道的旅程,为主打那美好的仗……

主开通我的耳朵,明亮我的眼睛,使我看到上帝的救赎计划在圣经中徐徐展开,律法和先知所预示的耶稣基督跃然纸上,整本圣经都在为主做见证!我终于领会到,耶稣的门徒眼睛明亮、认出复活的主时,是何等的喜悦!

上帝更让我我亲身经历祂是谁。

2007年的圣诞节,我问上帝:“我能为你做什么?”上帝带领我参与教会的事奉,引领我将信仰落实到生活中。我更深刻地认识了主耶稣的谦卑、忍耐和宽容。没有服事,我不会真正了解自己,我会走向骄傲自大,或变得自卑自怜。我生命,确实需要主的陶造。

我看到,元首基督最大的谦卑,正是我们庆祝圣诞的本质——道成肉身。若不认识耶稣、不遵行祂的教导,圣诞节的纪念又有何意义呢?

 

主,我愿像你

一年又一年的圣诞节,我们唱着古老的福音,读著先知的预言,听着福音书的叙述……愿我们对耶稣的认识日益深厚,对祂的爱戴只增不减。

在我们繁忙欢庆的时光里,别忘了留出片刻的宁静,好好思考自己与圣诞节的主人——耶稣的关系。我比以前更看重耶稣吗?我常常思念祂吗?我在听主的道和遵行主的话上,更加勤勉了吗?我越来越热心宣扬耶稣了吗?

若是每一年,我们的信心都能向高处升华,见主面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像老友相会。那时,我们不再透过模糊的面纱看祂,而是与祂面对面。在祂的荣耀中观看,主的容貌将何等清晰!

 “主,我愿像你!”便是现在的我与主耶稣的关系!

 

作者现居田纳西州,从事儿童融合教育以及基督教翻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