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一无挂虑?那可不容易!(黄奕明)2023.12.18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3.12.18

黄奕明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6-7)

“应当一无挂虑”在ESV译本中,是“Do not be anxious about anything”,也就是不要为任何事情焦虑。焦虑,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严重一点就会成为恐慌症或忧郁症。

 

杞人忧天,无安全感

杞人忧天,是《列子·天瑞》中的一则寓言,后来成为成语,一般用来讽刺缺乏根据且不必要的担心。偶尔,也有人用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

作为基督徒,许多人对世界末日有一种莫名的恐慌。尤其在地震、战争等等天灾人祸之后,总会猜测:大灾难是不是要来了?甚至有人变卖一切,跑到山上去“等候基督再来”。每逢美国总统大选,也总有人因世局的一点点风吹草动,惶惶不可终日……

许多人对未来缺乏安全感——不仅是政治上的,经济上更是焦虑。退休计划越来越昂贵,大家都担心钱会越来越薄。医疗保险也越来越贵。一想到年老时的医疗费用,就让人开心不起来。

 

豫则立、不豫则废?

家父多次告诫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强调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上一代人养成存款习惯,因而可以累积财富。而这一代人则喜欢花明天的钱,用贷款的方式买车买房。潜在的危险是,当经济萧条来临时,就会捉襟见肘。

当然,还有完全无法预料的风险,就像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忽然之间就封城了。

新冠疫情开始后,我们­教会面对很大挑战:如何牧养在家隔离的会众?坦白说,根本来不及焦虑,因为没有给我们反应的时间。

有人说: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的,危机就是转机。的确,我们教会在几方面已经超前部署了,特别是在网络上的牧养功能:Zoom meeting的使用,家庭小组的社群网络,线上奉献的机制,甚至后来的教牧团队在家自行录影,在疫情前都已有相当的准备。因此,疫情的前两年,我们应对从容。

然而,真正的焦虑,来自疫情后的挑战。

 

后疫情时代的挑战

坦白说,走出疫情比进入时更艰难,因为面对太多的不确定。一个让教牧同工失眠的问题,就是:何时重启实体聚会?

起初,我们在停车场进行户外聚会,而且严格保持防疫距离。后来开放室内聚会,不仅要求洗手、戴口罩等等,而且在座位安排上,我们花了许多心思。

然而会众回来聚会的速度,反映了他们的焦虑。于是最后,如何兼顾实体与线上的会众,成了技术上的挑战,也让同工们疲于奔命。

我觉得自己被“榨干”了——因为居家隔离,自家的客厅就是办公室与录影棚。晚上常常开会到深夜。疫情后仍然如此。

我后来才意识到:真正的焦虑,是来自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魔咒

完美主义的确是个魔咒。特别亚洲父母,心中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拒绝承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作为音乐老师,我看到每一个学钢琴的孩子,都背负著父母的期待——长大后成为郎朗。其实,这是要孩子满足父母自己小时候没能完成的梦想。然而我不得不去戳破他们的白日梦,你们的孩子不是天才!亚洲虎妈逼出来的高分以及才艺,不是真正的才气!

而父母、老师病态的完美主义,会给孩子们留下终身的阴影。我自己就是这样长大的。我的初中老师很苛刻,写错一个标点符号也要扣分,考99分还要挨手板,理由是你应该满分!

我的职业,更遵循严苛的完美主义——作为管弦乐指挥,我要在两个半小时的排练中,精准地发现问题、处理处理,演奏、排练一首完整的交响曲,并且能准时下班……

疫情带来的后遗症,对时间的管理要求更高效,让我几乎进入一种强迫症的状态。我的讲章、文章的写作,几乎超前一个月——挤出时间给未知的危机,是新常态。

 

以身作则的迷思

到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也开始扭曲,更加“严以律己”。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华人教会的另一个迷思,我称之为“以身作则的迷思”。在华人教会中,“以身作则”4个字,几乎把领袖们压得透不过气来。可是到后来,很多人晚节不保了。为什么?因为前半生都在伪装:假装夫妻恩爱、假装家庭和谐、假装同工和睦……真实的问题不去面对与解决,反而越埋越深。

 

用宽宏的心报答彼此

“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林后》6:11-13)

保罗在指出哥林多信徒的问题之后,语气一转,动之以情。他的目标很清楚,就是与他们和好,同时也劝他们与上帝和好。用宽宏的心报答彼此,是他语重心长的期望。

“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保罗是以为父的心肠说这话。如果我们读到11章,就知道他语重心长,因为哥林多人就像不懂事的孩子,顶撞自己的父母,但是保罗还是爱他们。

哥林多信徒心肠狭窄,让人想到一句俗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猜疑别人动机不纯正,其实往往是自己先心存偏见。然而保罗用宽宏的心对待他们,为父的心肠是明知道儿女叛逆,仍然容忍、接纳。

保罗在给提摩太的教牧书信中,再度流露出为父的心肠。他说自己美好的仗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已经守住了……坦然准备殉道的保罗,是谦和的,他的生命已经改变了,不再被完美主义的魔咒所辖制。

我们教会的核心价值中,有一项就是宽宏相待,就是放弃完美主义(Relinquishing Perfectionism),不在意彼此的不完美,在上帝的救赎故事里领受真自由。

我在教会服事,对自己的要求不多,就是做真实的人。我很感谢牧师与同工们用宽宏的心待我,我也开始学习用宽宏的心报答。

我喜欢美国的教育模式,不是扣分,而是加分,以肯定的方式,鼓励学生成长,从A到A+。领袖的养成也是如此,要容许领袖犯错。而自我纠错的能力,并不需要完美主义,只要真实而简单地活在主爱里。我们需要“以身作则”的,是宽宏的心!这才是医治所有人际关系问题的良药!

 

命令中的秘诀

主耶稣要我们“一无挂虑”时,用的是命令式。祂并且告诉我们秘诀: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

他告诉我们,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上帝所赐的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可见,远离焦虑不能靠自己。人的平安不是自发的,而是外加的,是上帝所赐的。

祷告的意义就是凡事交托。我们有特权向上帝倾心吐意,虽然未必马上得到答案,但是上帝会赐平安。面对未来太多的不确定,我们必须信靠应许的主,因为祂不误事,祂掌管明天。诗歌《神未曾应许》,正写出了这一点:

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应许,常晴无雨,常乐无痛苦,常安无虞。

神未曾应许,我们不遇苦难和试探,懊恼忧虑,
神未曾应许,我们不负许多的重担,许多事务。

神未曾应许,前途顺利,平坦的大路,任意驱驰,
没有大山阻,青云直上,没有深水隔,一路通畅。

神却曾应许,生活有力,行路有亮光,作工得息,
试炼得恩助,危难有赖,无限的体谅,不朽的爱。

 

作者现在美国德州休士顿牧养教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