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3.12.18
黃奕明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
“應當一無掛慮”在ESV譯本中,是“Do not be anxious about anything”,也就是不要為任何事情焦慮。焦慮,已經成了現代人的通病,嚴重一點就會成為恐慌症或憂鬱症。
杞人憂天,無安全感
杞人憂天,是《列子·天瑞》中的一則寓言,後來成為成語,一般用來諷刺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擔心。偶爾,也有人用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
作為基督徒,許多人對世界末日有一種莫名的恐慌。尤其在地震、戰爭等等天災人禍之後,總會猜測:大災難是不是要來了?甚至有人變賣一切,跑到山上去“等候基督再來”。每逢美國總統大選,也總有人因世局的一點點風吹草動,惶惶不可終日……
許多人對未來缺乏安全感——不僅是政治上的,經濟上更是焦慮。退休計劃越來越昂貴,大家都擔心錢會越來越薄。醫療保險也越來越貴。一想到年老時的醫療費用,就讓人開心不起來。
豫則立、不豫則廢?
家父多次告誡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強調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上一代人養成存款習慣,因而可以累積財富。而這一代人則喜歡花明天的錢,用貸款的方式買車買房。潛在的危險是,當經濟蕭條來臨時,就會捉襟見肘。
當然,還有完全無法預料的風險,就像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忽然之間就封城了。
新冠疫情開始後,我們教會面對很大挑戰:如何牧養在家隔離的會眾?坦白說,根本來不及焦慮,因為沒有給我們反應的時間。
有人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危機就是轉機。的確,我們教會在幾方面已經超前部署了,特別是在網路上的牧養功能:Zoom meeting的使用,家庭小組的社群網絡,線上奉獻的機制,甚至後來的教牧團隊在家自行錄影,在疫情前都已有相當的準備。因此,疫情的前兩年,我們應對從容。
然而,真正的焦慮,來自疫情後的挑戰。
後疫情時代的挑戰
坦白說,走出疫情比進入時更艱難,因為面對太多的不確定。一個讓教牧同工失眠的問題,就是:何時重啟實體聚會?
起初,我們在停車場進行戶外聚會,而且嚴格保持防疫距離。後來開放室內聚會,不僅要求洗手、戴口罩等等,而且在座位安排上,我們花了許多心思。
然而會眾回來聚會的速度,反映了他們的焦慮。於是最後,如何兼顧實體與線上的會眾,成了技術上的挑戰,也讓同工們疲於奔命。
我覺得自己被“榨乾”了——因為居家隔離,自家的客廳就是辦公室與錄影棚。晚上常常開會到深夜。疫情後仍然如此。
我後來才意識到:真正的焦慮,是來自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的魔咒
完美主義的確是個魔咒。特別亞洲父母,心中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卻拒絕承認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作為音樂老師,我看到每一個學鋼琴的孩子,都背負著父母的期待——長大後成為郎朗。其實,這是要孩子滿足父母自己小時候沒能完成的夢想。然而我不得不去戳破他們的白日夢,你們的孩子不是天才!亞洲虎媽逼出來的高分以及才藝,不是真正的才氣!
而父母、老師病態的完美主義,會給孩子們留下終身的陰影。我自己就是這樣長大的。我的初中老師很苛刻,寫錯一個標點符號也要扣分,考99分還要挨手板,理由是你應該滿分!
我的職業,更遵循嚴苛的完美主義——作為管弦樂指揮,我要在兩個半小時的排練中,精準地發現問題、處理處理,演奏、排練一首完整的交響曲,並且能準時下班……
疫情帶來的後遺症,對時間的管理要求更高效,讓我幾乎進入一種強迫症的狀態。我的講章、文章的寫作,幾乎超前一個月——擠出時間給未知的危機,是新常態。
以身作則的迷思
到後來,我發現自己的性格也開始扭曲,更加“嚴以律己”。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華人教會的另一個迷思,我稱之為“以身作則的迷思”。在華人教會中,“以身作則”4個字,幾乎把領袖們壓得透不過氣來。可是到後來,很多人晚節不保了。為什麼?因為前半生都在偽裝:假裝夫妻恩愛、假裝家庭和諧、假裝同工和睦……真實的問題不去面對與解決,反而越埋越深。
用寬宏的心報答彼此
“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林後》6:11-13)
保羅在指出哥林多信徒的問題之後,語氣一轉,動之以情。他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與他們和好,同時也勸他們與上帝和好。用寬宏的心報答彼此,是他語重心長的期望。
“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保羅是以為父的心腸說這話。如果我們讀到11章,就知道他語重心長,因為哥林多人就像不懂事的孩子,頂撞自己的父母,但是保羅還是愛他們。
哥林多信徒心腸狹窄,讓人想到一句俗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總猜疑別人動機不純正,其實往往是自己先心存偏見。然而保羅用寬宏的心對待他們,為父的心腸是明知道兒女叛逆,仍然容忍、接納。
保羅在給提摩太的教牧書信中,再度流露出為父的心腸。他說自己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坦然準備殉道的保羅,是謙和的,他的生命已經改變了,不再被完美主義的魔咒所轄制。
我們教會的核心價值中,有一項就是寬宏相待,就是放棄完美主義(Relinquishing Perfectionism),不在意彼此的不完美,在上帝的救贖故事裡領受真自由。
我在教會服事,對自己的要求不多,就是做真實的人。我很感謝牧師與同工們用寬宏的心待我,我也開始學習用寬宏的心報答。
我喜歡美國的教育模式,不是扣分,而是加分,以肯定的方式,鼓勵學生成長,從A到A+。領袖的養成也是如此,要容許領袖犯錯。而自我糾錯的能力,並不需要完美主義,只要真實而簡單地活在主愛裡。我們需要“以身作則”的,是寬宏的心!這才是醫治所有人際關係問題的良藥!
命令中的秘訣
主耶穌要我們“一無掛慮”時,用的是命令式。祂並且告訴我們秘訣: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他告訴我們,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上帝所賜的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可見,遠離焦慮不能靠自己。人的平安不是自發的,而是外加的,是上帝所賜的。
禱告的意義就是凡事交託。我們有特權向上帝傾心吐意,雖然未必馬上得到答案,但是上帝會賜平安。面對未來太多的不確定,我們必須信靠應許的主,因為祂不誤事,祂掌管明天。詩歌《神未曾應許》,正寫出了這一點:
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應許,常晴無雨,常樂無痛苦,常安無虞。神未曾應許,我們不遇苦難和試探,懊惱憂慮,
神未曾應許,我們不負許多的重擔,許多事務。神未曾應許,前途順利,平坦的大路,任意驅馳,
沒有大山阻,青雲直上,沒有深水隔,一路通暢。神卻曾應許,生活有力,行路有亮光,作工得息,
試煉得恩助,危難有賴,無限的體諒,不朽的愛。
作者現在美國德州休士頓牧養教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