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4.02.26
冯欣
龙年第一天,又读到了耳熟能详的经文:耶稣见许多人围着祂,就吩咐渡到那边去。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18-20)
卖房的困惑
在这段描述中,有个令人困惑的难题:耶稣是不是让跟随祂的人,都不能有自己的财产?尤其是房子,因为房子是“放枕头的地方”,是“安乐窝”。我甚至听过有传道人在讲道中,极力鼓励会众卖掉自己的房子,改住租房,因为只有“没有枕头的地方”的人,才能彻底跟随耶稣。
租房比买房就更属灵吗?若不是,那么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什么?不把这段经文搞清楚,囫囵吞枣地讲“放下一切跟随耶稣”,是不能解决心中的疑惑的。
我当过多年的老师,用中国的俗话说,就是“教书匠”。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每当考完试,有同学拿着我批改过的试卷,哭丧著脸敲我办公室门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来找我讨分数的。
而当一个文士来找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的时候,耶稣知道他的想法吗?当然啦,耶稣洞察人心,他清楚这个文士在想什么。通过四福音书,我们非常了解“文士”多是法利赛人中自持清高的佼佼者,他们所想所求的,无非是如何更有本事,成为人上人。因为这样,他们往往成为耶稣福音的阻挡者和敌对者。
《马太福音》中的这位文士,倒是有点小聪明的:他看出了耶稣的能力。之所以来跟随耶稣,可能为了希望自己“得”点什么,让自己成为圈子中的佼佼者。当然我不太确定这位文士是否很在意自己的安乐窝,但可以确定,他所追求的,和耶稣所传讲的天国的福音、价值观格格不入。
是啊,谁不想在人生的奋斗中,找一位好老师,学点真本事并且功成名就呢?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竞争藤校了。问题不在于这些东西值不值得追求,而在于和我们的信仰相比,和耶稣相比,孰重孰轻?
所以,耶稣才会一针见血地回答他“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这句话,使文士的美梦彻底破灭。我们在后来的经文中,再也没有读到有关这位元文士的资讯,他很可能灰溜溜地走了。
耶稣回答用的比喻,可谓是一言中的:要跟随耶稣,必须放下的不单单是“枕头的地方”,而是与“枕头的地方”有关的一切。换句话说,它代表了在我们人生中,最为看重的东西:可能是我的住房,也可能是我的事业发展、婚姻家庭,或是我的自尊心和骄傲。
“代价”的思考
最近看到一位教会同工发帖子吐槽:“疫情结束,教会恢复实体聚会已经一年多了,但无论怎么鼓励会众参加实体聚会,每次总有10%-20%的人用Zoom线上聚会。教会想要关闭Zoom的决定,一直有人反对,说这样可以方便大家。该怎么办?”
听起来很熟悉吧?不知您的教会是不是也留着这样一条剪不断的尾巴?在一些会众的眼里,舒适第一,甚至穿着睡衣,边煮饭边聚会,方便的很。孰重孰清,不是很清楚了吗?
这几天,夹在各样春节祝福中,有一位年轻信徒发来信息:“冯老师,我认为你经常挂在嘴边的‘跟随耶稣要付代价’的信息是悖论。因为耶稣已经在十字架为我们付上了全部的代价,我们就没必要再付代价了,平平安安享受祂所赐的平安喜乐就好了。”
这条资讯虽然让我无语,但也联想到我们基督信仰的灵魂拷问:信耶稣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信耶稣?
谁都知道,付代价是人生中逃不掉的必要选项。人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都是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最大价值。从股票投资,到战争战略,甚至“黑色星期五”的抢购,几乎无一例外。
然而,跟随耶稣的价值观却恰恰相反:耶稣多次讲,跟随祂的人,必须要付代价。而且是要付出自己核心价值的代价,远远超出房子、职业、金钱……耶稣要的是我的全人,甚至全然的生命。
因此,我给这位弟兄回了以下的经文: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太》10:37-39)
事实正是如此,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付上了生命的代价,祂要求我们跟随祂的时候也要付代价。那我们需要付什么代价呢?有人说,是时间的代价,因为你要花时间去参加教会的活动、敬拜。也有人说是金钱的代价,因为你要作金钱的奉献。但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我们价值观的转变,把耶稣放在生命中的首位。一生为祂而活,为祂而死。
有了“付代价”的价值观,有了将全部身心都以基督为中心的心志,“枕头的地方”就不再成为我们的困扰了。我听过不止一位参与长期跨文化的宣教士的见证,说只要顺服上帝的呼召,放掉一些物质上的“枕头的地方” ,是相对容易的。但要彻底抛弃旧的价值观,一生一世亦跟随耶稣,才是最难的!
作者来自北京,原为大学电机系教授,退休后曾任[海外校园机构]校园和海归事工主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