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初
本文原刊于《举目》15期
如果问儿童主日学的学生:“摩西、以利亚、保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答案八九不离十是:“圣人!”或是“会行神蹟!”
我从小时候听圣经故事时,许多圣经人物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也是如此,都像是站在富丽堂皇的欧洲教堂顶上的那些雕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望不可及。
近几年来,再读这些人物的生平,渐渐感到不再那么遥远。因为一个饱经世故的中年人,读这三个人的生平,大概不难发现,这些人其实都是“凡人”。
这并不是不敬,其实新约圣经作者之一的雅各就这么说过(参《雅各书》5:17)。摩西事奉上帝四十年,忠心不二,但在心力交疲时,曾向众人破口大骂:“你们这些背叛的人”(《民》20:10)。
以利亚被耶洗别王后派人追杀,狼狈、惧怕、疲累交迫,竟然胆大包天,两次责怪上帝不负责任(《王上》19:9-14)。
使徒保罗则在好心不得好报,被哥林多教会一再顶撞、抹黑之际,写信答辩,似乎愈写愈气,最后连履历表都搬出来了(《林后》10:1-12:18)。
更要命的是,这三个“圣人”都动过远走高飞、甚至一死了之的念头(参《民》11:14-15,《王上》19:3-4,《腓》1:21-23)。
这些许多过去被我忽略的细节,如今竟然常使我心有戚戚、久不释怀。因为,我会从经常接触的人当中,看见摩西,以利亚,保罗的表情,听到类似的抱怨的声音。甚至发现自己,竟然也是其中一员。这话怎么讲呢?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些话似乎成了教会里的口头语,总会下意识地哼几句,像:油尽灯干(burnout),疲于奔命(program-driven),不管 人死活(not people-oriented),没有清楚的目标和远景(not purpose-or vision-driven)等等。
不过大多数时候,这些话都是工作努力尽心,但意见没被采纳时说的。到了真正落在“四面受敌,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的时候,根本没那个心情咬文嚼字。例如,如 果处在同工不谅解、上班受委屈、在家又挨骂三面夹击下,平常再大有信心、柔和谦卑,到此也不免七上八下。或则“无语问苍天”,游移在忧郁症边缘,再不然就 变成“冒烟的火把头”,碰到谁,谁遭殃。
然而,人生的低潮很少像长期抗战一样,没完没了。上帝爱属祂的人,期望他们成材。祂愈重用的人, 经过的考验也愈多、愈难。但上帝从不会抽手不管(《林前》10:13)。如果我们沉不住气,从自怜怀怨到大发牢骚、给人脸色,不但自己要课程重修,同工、 家人也都要从头陪读、陪考。
圣经里还有许多敬畏上帝,却遭遇曲折的人。约瑟在相当于今天的孩子即将圆大学梦的年龄,被拐卖为奴。又在好不容易要出头时蒙冤系狱,在有恩于人、攀上关系时,却被人忘记。
约伯爱神爱人,不但出门礼拜,在家中也常有礼拜。却家破人亡、恶疾缠身,又屋漏夜雨,连唯一能倾诉心事的对象,也反目怒责(《伯》2:9)。
约翰一生为福音奔走,却在年高德劭、退而不休之年,吃教会闭门羹(《约翰三书》9),甚至坐牢充军(《启》1:9)。
油尽灯干的处境,许多圣徒都尝过。上帝的儿子更不例外(《路》22:44)。
然而,这些圣经人物因为敬畏上帝,他们克制自己,倚靠圣灵,学到了得力祕诀(《腓》4:11-14)。他们忍辱负重,跑到终点,得到上帝亲自颁发的毕业证书和特制的奖品(《申》34:10,《王下》2:11,《提后》4:7-8,《腓》2:9 -11)。
愿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自己“油尽灯干”时可以重新得力!
(编注:此文是对本刊第11期〈英雄何竟仆倒〉一文的回应。)
作者现居美东新泽西州,在制药公司从事免疫研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