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4.08.24
恩岩
只得等退休后再聚会
L弟兄不是每次都参加主日聚会,但我对他的印象较深。他总戴一副茶色墨镜,后来听说他因病导致一只眼睛发红,不得不遮一下。
他看上去50岁上下,实际年龄接近60岁。虽然穿得不惹眼,但比较有派头,这与他的身份相符——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几年前,政府禁止某些人踏入教会,便不能再看到L弟兄。据说公务员如果被政府发现“信教”,后果就会很严重。L弟兄说:“等退休了,再聚会。”
L弟兄一直帮忙处理教会财务相关的事,即使不聚会,也没有放下,还殷勤地在家带起了“徒弟”。
还是不要上报吧
基督徒小Z刚上大学没几天,便收到老师的微信:“×××,你信基督教吗?是你家里有人信,还是你信?”
“我家里人都信,我总跟着去,感觉氛围挺好的,我就(在档案中)填了(信基督教)。”小Z如实叙述完,接着回复道,“老师,怎么了?”
没过一会,小Z接到老师的电话:“这个跟大学教育是分开的,禁止宣传。以后可能有人陆续找你谈话……”。
小Z有点害怕。最后,老师问道:“你确实要如实上报吗?也可以先不填的。”
“那就报吧。”小Z知道基督徒不能说谎。
第二天,老师询问小Z的信主时间、信仰程度等。当老师得知小Z没有受洗,便苦口婆心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咱们的程度不高,就尽量填没有信仰吧,以后就省事了。”
老师如此煞费苦心,小Z不想再驳老师的面子,于是说:“那行吧。”
身边没有肢体的支持和陪伴
起风时,站在风口的人,很难稳住。在刮向中国教会的风暴中,我觉得L弟兄和小Z是站在“风口”的人,他们是否站稳了?
有人觉得不是。因为主耶稣说:“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太》10:33)
有人觉得尚可。理由是他们没有说不信主,只是像圣经中亚利马太的约瑟一样,暗暗地做门徒。
起初,我认为L弟兄没有站稳,而且自己有论断的心理——基督徒怎么可以这样呢?后来,得知他癌症末期,病情恶化,我的心被扎了一下。
如果我站在他的位置,就能表现得比他好吗?在指向永恒的得救与沉沦面前,我对他的想法能起什么作用呢?
我没有跟L弟兄接触过,只是听他的“徒弟”说起他的一些情况,而这个徒弟又丝毫不能在信仰上帮助他。所以,我无从得知L弟兄有没有持守信仰。我能做的,就是求上帝医治他,也求上帝保守他不要离弃信仰。
近期我听说L弟兄去世,心里很不是滋味——生病退休的L弟兄,还是不能参加聚会了。由于在外地的儿子家,除了信主的妻子,他身边没有信主的人作为支持和陪伴。
L弟兄在永生的门口站立得稳吗?盼望主丰盛的恩典已将他带进荣耀的国度。
不是人想像中的A或B
小Z是我熟悉的基督徒。当她在老师的劝诱下,没有坚持到底时,我的第一反应同样不佳。但是很快想到,小Z也已经尽力了,按照她的信仰程度(从小信主,初高中时聚会不多),能坚持住一次,已经很勇敢了。而且,她亦是在考虑老师的感受,不想让老师太为难。
法利赛人试探耶稣:纳税给凯撒可不可以?主耶稣解决问题的方式超出人的认知范围。祂给出的答案,不是人想像中的A或B。
在如今的逼迫环境,面对很多问题,有限的人很难给出“耶稣式”的完美答案。但是,出于爱而不胡乱批评、不论断、不定罪,我觉得就会与完美答案接近一些了。
小Z现在依然信主,可是我担心她浅浅的信仰不能保证她在持续的风暴中站立得住。
这学期老师又对她进行了一次“拷问”:“你不信了吧?”
由于不想再跟老师纠缠,小Z直接回复道:“不信了。”
令人悚然的提问,让人揪心的回答。
怎么办?
去年入学后,小Z找过教会,但是没遇到合适的。我知道自己不能把她推得更远,只能对她说:“既然你的老师想要这样一个答案,那你给出她想要的也无妨,像亚利马太的约瑟一样暗暗地做门徒吧。”
小Z遇到的,除了环境的硬逼迫,还有世界潮流的软渗透——她也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比如,同性恋。
某次聊天,得知她对同性恋话题感兴趣,我努力让自己显得波澜不惊后,心平气和地与她讨论了这个话题。
原来,在她上初中时,校园风靡同性恋小说。她认为很多同性恋者的素质、道德水准比异性恋者更高,只要两个人真诚相爱,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不否认她说的关于同性恋者的某些事实。但我更向她说明圣经的价值观,以及同性婚姻的种种弊端,比如后代问题等。她点头表示听懂了我的话。然而,我不敢期待她马上改变立场。
我能为他们做什么?
对于小Z,我能做什么呢?我很赞同J姊妹的建议——在没找到合适的教会时,鼓励她参加网络聚会。但我深知,这远远不够,所以,我除了寒暑假的接触,也通过微信陪伴她。
这学期,我开始留意她点赞的视频和朋友圈的分享。我从中找到话题,切入信仰,希望潜移默化帮她建立基本的信仰价值观。至于稳固的生命根基,只能更多地为她祷告。
对于已经离去的L弟兄,没有机会做什么了。但是,如果再遇到类似的“L弟兄”“L姊妹”,除了为他们祷告,我一定也力劝他们参加聚会(即使是网络聚会)。并且,求上帝预备合适的陪伴者。
他们不能去教会,“教会”可以去他们家。风暴,何尝不是上帝建造我们生命的好机会呢!
有些人站在“风口”,或许从某个角度讲,也为后面的我们挡住了一些“寒冷”。我能为他们做什么?求上帝赐下爱和智慧的眼光,让我看得越来越清楚!
作者原为老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