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酿的苦酒——士师耶弗他(曲雅各)2024.08.31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4.08.31

曲雅各

一语成谶和同室操戈,是中国古代的两个著名成语。一语成谶,是指一句凶恶的、不吉利的话,竟然不幸言中了。同室操戈,是指自家人持戈相杀,比喻兄弟或同族之间的不睦、内部的争斗。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士师记》中的耶弗他的经历也恰如其分。

耶弗他是旧约时代的一位士师,是大能的勇士。他领导以色列百姓,摆脱了亚扪人的奴役。他是上帝使用的拯救者。然而他在后期做的两件事,很有争议:一是他在出征前,向耶和华许愿,若自己能够战胜亚扪人,会以人作为燔祭献上;另一件事,是与以法莲人的内战,杀了42,000个以法莲人——几乎杀光了以法莲的成年男子。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耶弗他作士师的时代。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以色列人的混乱和灵性的败坏。

一语成谶(《士》1129-40

在旧约时代,上帝允许人向上帝许愿。 “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行。”(《民》30:2)

× 全无必要的许愿

对耶弗他来说,出征前的许愿及起誓是不必要的。因为在他许愿以前,上帝的灵已经降在他身上 (参《士》11:29)。这就说明,胜利是有保障的。

在此之前,耶和华的灵降在俄陀聂身上的时候,俄陀聂就战胜了美索不达米亚王 (参《士》3:10)。同样,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的时候,基甸也大有能力(参《士》6:34),不断获胜。

然而,当上帝的灵已经降临在耶弗他身上时,耶弗他却向耶和华许了一个愿:上帝若使他战胜亚扪人,当他平安归来的时候,第一个从家里出来迎接他的,不论是谁,就必归给上帝,献为燔祭(参《士》11:30-31)。这是他对上帝的承诺,表现出耶弗他为了取得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那种狂热。

事情确实向着耶弗他希望的方面发展。耶和华把亚扪人交在他手中,他彻底击败亚扪人,夺了20座城(参《士》11:33)。然而,这样重大的胜利,却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悲剧。

当耶弗他凯旋归来,第一个从家中出来迎接他的,是他为表达心中的喜乐,率先出来迎接父亲的女儿。耶弗他慌乱了,显然他预期的,是仆人或其他人,而非他的独生女。

和合本的翻译是很准确的,耶弗他打算献为祭物的,就是“人”。以人为祭,这是摩西律法明文禁止的,是耶和华“所憎嫌”、“所恨恶”的。(参《申命记》12:31)上帝在这事上的心意,是无庸置疑的。那么耶弗他为何如此许愿呢?

× 为何许愿献上人祭?

首先,耶弗他受到周遭异教文化残酷暴行的影响,对暴力已经非常无感。世界的暴力进到了他里面,与他的信仰并存。就如现今,世界对性与金钱的态度,也进到我们心中,与真实信仰并存。因此,保罗谆谆嘱咐:“不要被这世界同化,要让上帝改造你们,更新你们的心思意念。”(《罗》12:2,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

第二,耶弗他不只受到异教道德风俗的影响,也受到异教“以行为讨神喜悦”的影响。

以人为祭物,是外邦宗教用来“收买神”的方法。如摩押王见自己无法战胜以色列联军,就把准备接任自己王位的长子,在城墙上献为燔祭。(参《王下》3:27)耶弗他很可能受到了迦南文化的影响,认为需要在耶和华面前发一个重誓,以讨好上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上帝只要人献上自己当作活祭,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以上帝为中心。正如圣经所说:“我以上帝的恩慈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2) 

× 真的杀死了女儿?

究竟耶弗他有否将女儿烧死在坛上,献为燔祭呢?

这一悬念,是人们最关心的。近代的注释家比较人道,认为耶弗他只是让女儿终生守独身,事奉上帝。我也很希望如此!不过,这是圣经本来的意思吗?

把女性以这种方式献在上帝的面前,让她事奉上帝,在旧约时代几乎没有。在那男权至上的社会中,以此作为向上帝许愿的筹码,显得分量不够。

并且,旧约圣经中,从未有过任何人,不论男女,因为终身不嫁娶就被视作更为圣洁,或被当作“归耶和华”。祭司和拿细耳人的条例中,也没有这样的规定。底波拉和户勒大都是女先知,但二人都是有夫之妇。

另外,耶弗他的女儿若只是终身不嫁,就不必求父亲给她两个月时间哀哭。如果她要哀哭的话,可以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哀哭。

因和合本这句“女儿终身没有亲近男子”,有人因此将献祭灵意解释为:“女子终身不婚。”然而准确的译文应当是:“她是未曾和男人同过房的。”(《士》11:39,原文字典)也就是说,这一段经文所强调的是,在还愿之前,她是处女之身。而非强调在还愿之后,她还活着。

在女儿哀哭了两个月以后,耶弗他真的将女儿献祭了。这是个愚昧的许愿,更是个愚昧的还愿。上帝一点都不会喜悦,也并不因此得荣耀!

× 不可能明知故犯?

许多人认为,像耶弗他这样的领袖人物,一定熟知摩西律法。献人祭是律法明文禁止的,耶弗他不可能明知故犯。

然而分析此事,一定要放在《士师记》的处境里——当时道德败坏,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代:“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17:6)

不仅如此,在面对奴役,抵御外侮的时候,上帝兴起的士师,绝大多数都是有瑕疵的,甚至是劣迹斑斑之人。这样灵性低落的背景下,做此出格之事是完全有可能的。

做任何判断,关键都是要回到经文,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好恶。 

× 悲剧带来的省思

很显然的,这个事件教导我们言语要小心。话一旦出口,就无法收回。我们必须跟诗人一样祷告上帝:“把守我的嘴!”(《诗》141:3)

耶弗他的悲剧,还带来两个更深层的功课:

第一,我们通常受文化的影响,比受圣经的影响还要深远。

特别是我们华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不知不觉就会把迷信的、世俗的东西带入信仰。耶弗他忽视上帝的话,对他的错误,我们一目了然,但其实我们也常犯同样的错误。耶弗他让我们检视自己:我有哪些盲点?如果我们真的想知道答案,就会成为经常谦卑读圣经的人 。

第二,上帝是施恩典的神,上帝的百姓却很不容易相信这一点。

在伊甸园里,蛇说的第一个谎言,就是让人不相信上帝顾念人。从那时起,人就觉得必须控制上帝,给上帝什么礼物或什么东西当作交换,或做些什么事来赢得上帝的恩待。而不是单单信靠上帝,相信祂会爱我们、祝福我们(参《创》3:1-5)。

上帝成就我们的祷告,是因着祂的慈爱和恩典,绝不是看我们给了祂多少礼物、为祂付出了多少代价。这不是基督信仰,而是异教思想。“我给了你,你就要给我。”这种献祭的方式,目的是贿赂上帝、操控上帝,是上帝不喜悦的。上帝不缺任何东西,上帝要的是我们用心灵诚实敬拜。

有人把耶弗他献女儿为燔祭,与亚伯拉罕献以撒进行比较。这两者表面看起来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亚伯拉罕献祭,出自上帝的命令,目的是试验亚伯拉罕是否顺服,且预表加略山上的十字架。耶弗他献祭,则是受到了异教信仰和文化的影响。他的献祭完全出于自己。他发誓本身就是没有信心的表现。耶弗他渴望约束上帝,反而没有抓住圣灵带来的恩赐。对于那降在他身上白白的恩典,他想方设法操控。他所说的那些誓言,是表示疑惑而非信心,是表示控制而非勇气。

对于这样的誓言,上帝自然不做回应。

同室操戈(《士》121-7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出自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的《七步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豆秸和豆子,来比喻同父同母的兄弟。用萁煮豆,比喻同胞骨肉相残。

× 比对仇敌更狠

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之间的这场争斗,是以法莲人主动挑起的。他们抱怨耶弗他打胜仗,却不让以法莲人参与,于是集结大军,逼近基列地。他们看来:约瑟的后代中,我们才是“老大”。这种光彩的事,怎能没有我们的份呢?

然而问题是,耶弗他在与亚扪人争战时,向以法莲人求助,以法莲人不理睬他(参《士》12:2)。现在打了胜仗,反来倒打一耙,完全是无理取闹。

耶弗他的自制力是十分惊人的。以法莲人扬言要火烧他和他的房屋,这是要他的命,生死攸关。他居然能冷静地回应,委实不易。然而以法莲人千不该、万不该揭基列人的短:“你们……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参《士》12:4)

基列人属于玛拿西支派,其中一半住在河东。当年他们选择留在约旦河东,得到了摩西的认可。然而现在同属约瑟后代的以法莲人,把他们说成是临阵逃脱,显然是带有侮辱性的描述。

耶弗他听见以法莲人的话,觉得他们看不起基列人,尤其是看不起他。而他童年被驱逐的创伤未愈,以法莲人的挑衅,激发了他的怒气。他一时克制不住,失去了冷静,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开战(参《士》12:4)。他更鲁莽、冲动地击杀了以法莲42,000人!

这使我想起诗人大卫。他深知人性中存在着戾气和急躁,所以他警戒上帝的儿女:“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诗》37:8)

这场冲突的两边都是以色列人,可是他们好像都忘了这一点,彼此残杀,比对仇敌更狠。领袖杀死自己的族人,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虽说上帝要教训以法莲人,但耶弗他不能因此免罪。

× 石头必滚向自己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公义的上帝如何惩罚高傲、冲动的以法莲人——上帝的惩罚,在多方面直接针对他们所犯的罪。他们向来以自己的支派为荣,洋洋得意,但战败逃亡时,居然吓得不敢承认自己是以法莲人。他们怒气冲冲地过约旦河,要放火烧耶弗他的房子。回去时,却不得不偷偷过河,最终还被切断退路,死在渡口河边。

他们辱骂基列人,瞧不起他们,说他们是边远地方的人;如今却因自己家乡的口音,发不清“示播列”这个音,被基列人抓住。他们口齿刻薄,称基列人是逃亡的人;如今自己却成了彻头彻尾的逃亡者……

人若不仁不义,用石头砸别人、羞辱人,到头来这石头必滚向自己。 

结语

耶弗他作以色列士师6年,死后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耶弗他曾被驱逐出基列,他一生渴望被这地方接纳。在他的世路走完以后,他终于得以埋葬于此。

《士师记》中充满著悲剧,书中的主要人物——12位士师,不是道德英雄,而是政治、军事领袖。耶和华呼召他们,去拯救落被外邦奴役的上帝的百姓。在这种意义上,耶弗他和其他所有士师的不完美,也是情理之中的。

这12位不完美的拯救者,不过是一种预备,预备一个完美的救主的到来,等候耶稣基督这位弥赛亚的降临。

参考书目:

1. 提摩太·凯勒,《永不失败的神:士师记解密》,蓝慈理、姚传信译,(台北:校园书房,2018)。

2. J. Clinton McCann,《解经讲道注释丛书:士师记》,李子和译,(台湾教会公报社,2010)。

3. 张慕皑,《士师记:乱世中的拯救》,(台北:天道书楼,2000)。

4. 马太•亨利,《圣经注释:士师记》电子书。

5. 张麟至,《士师记释经讲道:我们的灵魂哪里去了?》,(美国,纽泽西:电子书,2016)

6. 《信望爱:士师记注释》电子版。

作者为牧师,教牧博士,家庭教会神学院授课教师。

One response to “自酿的苦酒——士师耶弗他(曲雅各)2024.08.31”

  1. Wai Chung Chiu Avatar
    Wai Chung Chiu

    Well sai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