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11.06
張慶棠
2024Oregon(俄勒岡州)父女營結束快一週了,我的心依然火熱,溢出更豐富的感動、更深刻的思考!在給參加營會者梳理照片時,一張張照片,一次次把我帶回到那兩天的喜樂現場。照片背後那精彩生動的活動、親密流轉的父女親情,一幕幕地浮現在眼前。
我家只有兒子,感謝上帝,在營會中,讓我們看到了有女兒的快樂與滿足——《好爸爸不缺席》的作者羅伯特·哈姆林,稱此為“完全的滿足和痛徹的喜樂”!女孩是上帝的傑作,細緻、溫柔、靈動之美顯於外,堅毅力量隱於內!因此,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雅說:養育男孩是在養育一個公民,養育女孩其實是在養育一個民族。
錯過了,永不再來!
《世界需要父親》的作者凱西牧師說:“當今世界最大的問題,是父親的缺失。”
推動父親事工8年多來,我親身見證了諸多“喪偶式”育兒的案例。葉光明牧師在《夫父何求》中,稱那些妻子、孩子為“屬靈上的孤兒寡母”。
忙、茫、盲,是父親難以盡上父職的主要原因。聖經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太》16:26)同樣,對於父親而言,如果賺得全世界,卻丟掉了孩子的靈魂,有何益處呢?
世界上的任何職業,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培訓,不斷地提升職業技能和事業境界,才能勝任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挑戰。做父親卻不用培訓,直接上崗,所供借鑒的經驗大多來自父母,被原生家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
世界上任何職業,無論多輝煌、多精彩,都有卸任、落幕的時候。然而有一個職位,卻是終生不能辭去、不能退休的,那就是父職。
阿爾伯特·西格爾(Albert Siegel)博士,在《斯坦福觀察報》(Stanford Observer)上,說過這樣一段話:“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任何一個社會離野蠻的距離都只有 20 年。我們只有20年的時間,來教化我們孩童。”
這一觀察和預言,還是保守了。不過短短50年時間,在資訊爆炸、價值多元的當下,父母對孩子的有效影響,根本到不了20年。《世界需要父親》一書裡,給出了統計數字:孩子0-11歲之前,主要影響人和塑造者,是家庭、父母。12歲之後,則是同儕、朋友和文化,父母的影響只占到20%。
可見,做父親也有“有效期”,養育孩童也有黃金期。錯過了,永不再來!因此,當趁著孩子年幼可教導的時候,教導他們。搜狐上一篇網文說:“父親別在關鍵的那幾年偷懶。提前過期的父親,是社會的災難。 ”
少到難以置信
父親缺席,除了忙於事業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即使是拿出時間陪伴孩子,父親也不知道怎麼辦!除了幾句“yes”與”no”的對話,就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什麼了,開始各自玩電子產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好爸爸不缺席》一書裡,一位小女孩哽咽著,說起父親對她的影響:
父親對我的忽視,讓我崩潰絕望。為了引起父親的關注,我開始喝酒、嗑藥……做各種可怕的事情。有一天我終於爆發了,站在父親面前大聲尖叫:“我是你的女兒,告訴我你愛我!”父親把我推到一邊,坐下開始看報紙。
在北美,情況好些。爸爸盡可能抽時間陪孩子,也盡可能參加孩子的比賽或活動。然而,如果你問爸爸:你是否人在心不在?你上次和女兒談心或單獨約會,是什麼時候?……很多人都會露出尷尬的表情。
《好爸爸不缺席》給出了令人震驚的數字:在孩子8歲之前,父親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時間,平均每天37秒。少到令人難以置信!
現實世界,有太多女性因缺乏父愛,生活佈滿了漏洞和缺憾——情路坎坷、婚姻破碎、缺乏價值和安全感。很多女性,一生都在追問丈夫:“你還愛我嗎?”因為她們的父親,從未在家庭中,顯示出丈夫應有的榜樣!
精心設計問題
父女營,就是針對父親和女兒若即若離的關係,設計的由淺入深的心應心的活動。
父親作為孩子的生命教練,首先要瞭解孩子,用自己的真心和坦誠(包括暴露軟弱),走進孩子的內心。這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門徒訓練。
我們這次營會的一大特點,就是不說教,寓思考、挑戰於有趣的活動。北美的資源豐富,自然和人文環境上好。故此,父女營的策略是舉重若輕,避開大陣仗、名講員、講究的規模和高檔次的模式,也避免落入“坐下吃喝,起來玩耍”(《林前》10:7)的舒適窠臼。
沒有外在光環的吸引,凡來參加父女營的,都是有聖靈的呼召和內在需要的人。這也是營會的另一大特點:不在乎人數,而是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營會中,講員短講後,會給大家很多時間討論。鑑於爸爸和孩子之間常常無話可說,營會手冊精心設計了問題,可以拋磚引玉,很快把與會者帶入情境之中,一下子打開話匣子。
有個爸爸說,營會手冊中的問題,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很多時間,我們都不知道要和孩子談什麼!有了這個手冊,第一天,我們父女就討論得熱火朝天了!
[海外校園機構]總幹事蔡弟兄,從加州趕來助陣,分享“父親賦予孩子情感安全”。他認為,這樣的營會不好組織,難度大,也有深度,不好複製,但絕對是需要和有效的!
互動有趣和輕鬆
活動有趣和互動輕鬆,是營會的特點之二。
誰會玩,誰就能成為孩子的朋友。很多爸爸不知道怎麼和孩子玩。《愛上做父親》一書,總結了260多種玩法,解了許多爸爸的燃眉之急。其實這些玩法,大都是父親小時候原始又質樸的玩法,再加上屬靈意義的思考和啟發。
父親、孩子一起玩得很開心,就在玩中自然建立起親密關係。
玩父親所玩的,參與到父親的快樂和生活中,這是孩子們的期盼。因此,玩具不在於貴,設計也不在於多現代智能。親子關係的秘訣,是父親的全身心投入,聚精會神地專注在孩子身上。
一個看似內向、靦腆的小女孩,在低空團建挑戰上,卻展現出了英姿颯爽的一面,展現出很強的運動天賦和勇氣。他們父女是最後報名的,因最初女孩是不願意來的。她以為,營會無外乎又是一套灌輸式的說教,一定很無聊……與會的第二天,她告訴爸爸,沒想到還很有趣。
有個爸爸說,他一直覺得,女孩就像一個謎團。這兩天卻覺得也還好:似乎沒那麼難懂。
所謂“和一個人玩一小時,對他的瞭解,勝於一年的對談。”(編註)真是所言不虛。
和父親一起挑戰
勇氣和挑戰,是營會的價值觀之一。
沒想到,女孩們特別喜歡低空團建的挑戰。一遍又一遍的嘗試,對力氣、勇氣和信心,都是極大的挑戰。一個11歲的小女孩說,那種冒險和刺激,讓她興奮、有成就感。
其實,在北美,這種挑戰活動不難找。然而和父親一起參加,有父親在一旁加油助威,讓女兒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價值感、成就感和安全感的,卻很少。正如《世界需要父親》一書中所說:孩子受傷時,下意識尋求媽媽的安慰;成功時,總是跑向父親尋求肯定。
一個小女孩,看姐姐們一個個都戰勝了困難,自己卻沒成功,傷心地哭起來。爸爸跑去安慰她,問她怎麼啦,為什麼哭?說大家都有失敗,為什麼你失敗了就哭?……爸爸越說,女孩就往後退,最後大聲哭著,跑開不玩了。
營會結束時,爸爸當著大家的面,給女兒道歉,說自己其實不要講那麼多道理,好好愛她,接納她的情緒就好了!女兒激動地跑上來,抱住爸爸,安慰爸爸。父女都哭了。
場面太感人了,不僅我哭了,很多爸爸都潸然淚下。
體嚐到為父之樂
讓父親們嚐到為父之樂,是營會的目標之一。
“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父親是兒女的榮耀。”(《箴》17:6)然而很多爸爸一說到孩子,下意識的感受是很難纏、搞不定。這樣當然嚐不到為父的喜樂。
有個父親的分享,發人深思。他說在兩人三足的活動時,他明白了:要想跑得快,父親必須體恤女兒的處境和需要。女兒步子小,父親必須縮小自己的步伐和節奏,適應女兒的節奏,這樣才能不摔倒。其次是鼓勵女兒加快節奏,提升步伐,變走為跑。
的確,在這項活動中,這對父女是最先跑起來的,引來一陣喝彩。小女孩才5歲,是這次營會年齡最小的女兒。
體恤女兒的軟弱——想想道成肉身的恩典,我們何嘗不是軟弱的小孩子?
營會時,常常見到這樣的情景:
女兒飽含孺慕之情,坐到爸爸的腿上。
爸爸激動得滿眼放光,不住地親吻女兒的臉。
父女開心地笑成一團。
一位爸爸說,長這麼大,女兒從未主動親近他。這兩天,女兒卻主動摟住爸爸的腰,搭爸爸的肩——就這樣一個小動作,讓爸爸幸福不已。他說要把這次和女兒的特別約會的照片,掛滿房間和走廊。
爸爸好像也不容易
營會期間,小公主們一個個笑靨如花,笑聲清脆,連鬧情緒都顯得那麼可愛,常常令父親們發出會心微笑。
更難能可貴的是,女兒也學著開始理解爸爸:爸爸好像也不容易!
我跟幾個女孩單獨聊過,請他們鼓勵爸爸,給爸爸喝彩,看爸爸怎麼更愛她們。她們同意!
其實,孩子的心單純,願意也容易回應愛。父親是時針,孩子是秒針,父親動一格,孩子就動一圈。
相比於男孩,父女關係的親密期,似乎更短。曾經的小女孩,很快就會長成年輕的女士。爸爸不能再輕易擁抱她,不再輕易親吻她的臉頰……她也不再向你哭鬧、撒嬌,不再對你傾吐心事……更有甚者,早早就關上房門,甚至是心門。
《世界需要父親》的作者凱西說:“父親應該建立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一個情緒穩定、敞開溝通、使人身心愉悅的家,一個可以安全棲息和自由呼吸的地方!”
在這個道德敗壞、人心不古的世代,父親的愛是對女兒最好的保護,能陪伴和裝備她們,有一天可擁有幸福的婚姻,建立堅不可破的家庭。如此,“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5-6)
發展共同的興趣
父女營雖只是父女關係中的一個小站、一個回憶,但它有一個異象和美好的藍圖,幫助父親和兒女圓夢想:
帳篷裡談心,星空下夜話,篝火旁讚美……
腰旗橄欖球、父女足球賽、二人三足行走……一起體驗奔跑的釋放、配合的友誼、射門的快意,讓鼓勵、喝彩、欣賞、尊重、在彼此的心間流淌!
射箭,讓父親思考《詩篇》127章4-5節:“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孩子是箭,父親是弓箭手,身為弓箭手的父母,責任是瞄準公義和智慧的靶心,然後張弓勁射,送孩子進入她們正確人生的軌道。
營會中,父女之間有了更多瞭解,彼此更加信任,發展共同的興趣,許多困惑和挑戰迎刃而解!
在青山綠水間,在笑聲汗水裡,父女攜手往“家庭博物館裡“存儲美好的回憶。
父心聯盟
這次會議的主辦方,是是專事父親事工的非營利機構父心聯盟,著眼海外華人家庭,凝聚全社會的力量,轉化父心,將聖經的真理、智慧,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融會貫通,在動盪失序的時代,重塑基於聖經的家庭文化,重寫父愛的新篇章,讓華人成為轉化社區、共建人類精神家園的奉獻者。祈願有更多人加入我們,使得更多的父女、父子,都能享受到這份愛!
編註:這句“和一個人玩一小時,對他的瞭解,勝於一年的對談。”網上流傳是語出柏拉圖,但這很可能是杜撰的。此話沒有出現在柏拉圖的任何已知著作中,也沒有歷史證據將這句話直接與他聯繫起來。這句話可能是來自1875年出版的小冊 A Polyglot of Foreign Proverbs。直到1958年才在一篇有關農業的論文中,重新賦予為柏拉圖的名言。參:https://quoteinvestigator.com/2015/07/30/hour-play/。
參考書籍:
1. 羅伯特·哈姆林,《好爸爸不缺席》,祝榮富譯,(華夏出版社,2019年)。
2. 凱西·卡斯滕斯,《世界需要父親》,高峽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3. 葉光明,《夫父何求》,(基督教以琳書房,2006年)
4. 柯洛平,《愛上做父親》,(北京日報出版社,2021年)
作者從事中國大陸文字事工20年,西南神學院神碩在讀,“世界需要父親”中國事工聯合發起人, “父心聯盟”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