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世宣教三要(二)——李秀全/林静芝

李秀全/林静芝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12期

三、制度的建立

       初期教会的领袖与信徒经历了五旬节的复兴,西门彼得根深蒂固的成见被异象扭转。在教会事工蓬勃、信徒质量并进的扩展之中,初期教会还是有瑕疵与漏洞。《使徒行传》第六章记载,在教会热闹奋兴之后,还是有怨言、有忽略(《徒》6:1),给成长中的教会带来新的阴影与危机。

         使徒们面对挑战,当机立断为教会建立制度﹕谨慎地甄选同工,建立分层负责的关系。

         无可质疑的,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中,建立了许多组织和制度,也给每一个时代的教会带来事奉的方便和进展。华人教会要投入普世宣教的行列,除了要注意灵命、观念,也要严肃思考在整体的宣教事工上,“系统化”、“制度化”的课题。

         几年前,在美国ABC电视新闻里,听到一则有关美国教育制度的报导:美国的教育制度面临很严重的危机和挑战,其根本的症结在于“师资”。报导里,主播语重心长地提出三方面的检讨﹕资格、培训和待遇。

         其实华人教会的宣教事工,也正面对这三方面的挑战。如果我们同意,教会的事工,是“工人比工作重要”。那么,在宣教的事工上,“宣教士”就是关键。因此,宣 教事工除了在灵命、观念上,需要突破与调整外,更需要在“制度”上,有以下的反省:我们要如何有异象地去发掘、装备并照顾宣教的人才。

1.我们要有完整的“甄选制度”

        “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 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徒》13﹕2)在教会历史里被公认为宣教典范的安提阿教会,在差遣宣教士的工作上,是采取主动的 “分派”和“打发”,不是等弟兄姊妹来“申请”或“请求支持”。教会只有在主动关怀、辅导和鼓励之下,才可能带出保罗和巴拿巴那么优秀、灵命成熟的宣教 士。

          一个“宣教士候选人”,至少本身应有以下几项条件:

         (1) 清楚的蒙召:神透过圣经,在宣教方面,给予其明显的引导和感动,且此人对这个感动有清楚的回应。

         (2)持续的负担:是一种经得起时空考验的“感动”。不是所谓的“五分钟热度”的“冲动”。献身的“激情”经久不衰(特别是对“失丧灵魂”的负担。)

         (3)事奉的恩赐:对圣经里的“恩赐”,有客观的认知,也有主观的经历。

         (4)环境的印证:特别是在所参与归属的教会里,有弟兄姊妹同工与属灵长辈的认同与鼓励。同时也看见一扇扇向着“普世宣教”打开的门。

        (5)体魄的健康:“东亚病夫”型的宣教士,常常成为差会和宣教工场的累赘。今天宣教工场需要的是有健康的身体来适应新环境的宣教士。

2.要有全方位的“装备计划”

        当我们为主发掘了宣教的人才,教会还要负责为他们准备整套的训练计划。除了加强圣经的基础,还要帮助这些“准宣教士”,发掘并发挥他(她)属灵的恩赐、语言 的潜力。先在“母会”安排“团队事奉”的操练,同时也鼓励他们有纪律地锻练体魄。如果“母会”没有这么多的资源,又缺乏经验,可以建议他们去接受各地差传 联会所举办的“跨文化宣教训练”课程,或参加特别宣教讲座。

        “准宣教士”在加入一个差会之前,至少应有下列的“基本训练”。

       (1)圣经的基础:圣经是宣教士事奉的“本钱”。一般差会不可能提供基础与完整的神学训练,有心宣教的弟兄姊妹,应在加入差会之前,在母会或神学院接受较完整与系统的圣经装备。

        (2)恩赐的操练:恩赐是宣教士事奉的“工具”。神赋与每一个“准宣教士”有不同的恩赐。保罗也教导罗马教会中有心献身者,要“专一”地运用恩赐。因此,一个宣教士不能缺少有纪律的操练。

        (3)团队的事奉:华人教会最大的垢病就是,“一盘散沙,不能团结”。在宣教士正式走上工场之前,需要学习团队事奉的艺术。

        (4)体魄的训练:培养长期锻练体能的纪律性,培育经得起风雨考验的耐力。定期的游泳、慢跑疾走、爬山踏青,甚至在公寓以楼梯代电梯,都是很好的长期的训练。

         (5)宣教的理念:自修或选修神学院宣教课程,收集并阅读宣教士传略。认识圣经的宣教观和两千年教会历史的宣教轨迹。

         (6)语言的能力:加入西方的国际差会之前,要先熟练他们的通用语言(一般为英语)。若要投入跨文化宣教,尚需三四年在工场学习当地的语言。所以,加强语言能力是必需的。

         (7)差会的认识:公元两千年的统计,全世界基督教至少有四千个差会。每一个差会的工作地区、对象、策略各有不同,应尽可能收集差会资讯。

         (8)专业的强化:现代宣教是教会动员的宣教。许多地区对传统宣教士是关闭的,带职宣教士,几乎是唯一的宣教管道。所以带职宣教士要在自己的专业上多下工夫。

         (9)短宣的配合:短期的宣教体验常常是长宣的先头部队。参与一个计划周详的短宣,对准宣教士是十分必要的。

3.我们要有周全的“福利照顾”

         宣教士正式上工场之后,差会会有工场主任(宣教士的牧者),来牧养关怀宣教士和他们的儿女。宣教士的母会也应该责无旁贷地与差会一同在后方,关心宣教士的父 母。除了医药健保之外,宣教士的告老退休安排绝不能忽略。对宣教士返国述职也不可掉以轻心。在其述职期间,除了给其休闲与陪伴父母的时间,也应鼓励宣教士 参加短期的进修。

         有一华人教会曾经传出“一张(赴宣教工场)单程火车票的见证”。如果这是一位宣教士站出来做的见証,那么就是一个为福音、为宣教破釜沉舟的感人见証。但是,如果这是差遣宣教士的母会的“见证”,那就是一个典型不负责任的反面教材。

对宣教士的照顾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全人的关怀:包括宣教士的灵修生活;生理与心理的健康(要有合宜的医药保险和定期体检)。注意宣教士的情绪与人际关系。

         (2) 家庭的照顾:包括夫妻的关系;儿女的教育;父母的照顾。

         (3) 事奉的鼓励:母会、差会和工场的事奉要有密切的互动。母会要主动与宣教士保持紧密的联络。差会的工场主任(宣教士的牧者)负责监督、检讨与关怀宣教士的士气和事奉的成效。

         (4) 休闲的安排(其实这应包含在全人的顾怀之内):差会对宣教士应有认真执行的休假制度。每次“返国述职”,应达到休息、探亲、进修,与在母会差会事奉都妥加安排。

         (5) 退休的制度:差会与母会配合,关心宣教士退休后的生活起居、医药保险。甚至也要预备善后丧葬事宜。

         总之,必须让宣教士没有后顾之忧,专一向前。

         跨入二十一世纪,华人教会已白白领受两百年福音的好处。现在是时候了,不要再裹足不前,华人教会应当起来,同心顺服主的大使命,积极投入普世宣教之工场。

作业(讨论题目):

1. 在普世宣教的事工上,如何使主的儿女化“冰凉”为“火热”?

2. 为什么庄稼的主在普世宣教的事工上,“看工人过于工作”?

3. 如果有人自认属灵爱主,在教会热心事奉,那么他在宣教的“观念”上还可能会有什么偏差?你有什么经历和建议?

4. 保罗劝勉哥林多教会“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14:40),你认为宣教事工有什么“规矩和次序”?

作者现任美国校园团契/海外校园宣教部主任。本文摘录自中国学人培训材料宣教系列,今年九月新出版的《宣教知多少》,欢迎向本社订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