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5.02.01
黃奕明
這幾年,美國社會進入了一個焦慮期,先是2024年美國大選前兩黨總統候選人的辯論,暴露拜登總統的健康狀況堪慮,再來是槍擊案,打傷了川普前總統的右耳,也造成對特勤保護的質疑。接著共和黨提名了范斯參議員為副總統候選人,引起兩極化的評價。沒想到,拜登總統居然宣佈退選?改由賀錦麗副總統上陣……
我不是政治評論家,也無意談論,只是要指出一個事實,國家與社會的分裂,已經到了一個地步,兩黨政治走向彼此不信任,美國不再團結了?其實我們從副總統范斯(James David Vance, 1984-。又譯萬斯。編註)之前的自傳中,可看出一些端倪。
絕望者之歌
這部電影改編成同名回憶錄Hillbilly Elegy,中國大陸譯《鄉下人的悲歌》,影片於2020年11月11日在美國指定劇院上映,11月24日上線Netflix。
劇情其實很灰暗,像是一齣絕望的悲劇,但是幾位演員的演技精湛,刻劃出劇中角色的心理。我並無意寫一篇影評,也不是要寫政論文章,而是記錄一些觀影的觸動,也探討一下為何該書所描述的現象可解釋底層白人對唐納·川普的支持,以及外行從政如何再次興起。
中西部鐵鏽州
范斯現年40歲,2022年當選參議員,此前他以自傳《絕望者之歌》為人熟知。他是出身底層的白人,在沒落的鐵鏽帶成長——正是大量川普支持者所在地區。許多人透過范斯的自傳,去認識川普支持者的面貌。
在2016年,范斯曾經對川普多番批評,但到2022年,卻轉向支持川普。因此,他曾受到抨擊,認為是為了政治利益而違背理念。不過,從范斯在自傳中描寫的背景和保守派價值觀,其實本就與川普的意識形態相對接近——與川普站在一起,對他來說,可能只是個更務實的政治選擇,而未必是理念改變。
范斯的外祖父在俄亥俄州為一名鋼鐵工人,如1950年代大多美國人一樣,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美國夢。但酗酒問題讓家庭分崩離析,令想逃避家庭暴力的孩子們早早離家。
范斯的阿姨16歲就輟學結婚、陷入另一個施暴家庭;范斯的母親18歲懷孕,高中畢業後2個月就生下大女兒 (范斯的姊姊),儘管學業成績良好但放棄升學,跟當時的男友結婚、隔年就離婚成為單親媽媽。
1983年,外祖父停止酗酒,並努力彌補自己的孩子們。可惜孩子們童年所受的傷害,早已形成。
家暴的陰影
電影中,范斯的母親與第二任丈夫生下范斯,成長過程中母親一次次吸毒、戒毒又重新開始吸毒,情緒經常失控。范斯經歷一個又一個“父親”,家庭暴力也延續了下來。他自述當時他眼中“家中真正的大人”,是大他5歲的姊姊,直到外祖父母接手照顧他和姊姊。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他成年後,質疑姊姊為什麼不讓母親自生自滅就算了?姊姊回憶起生父對母親的家暴,表示她不能放棄母親。導演可能用這一幕在控訴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但是我們也看到這一對姊弟如何費勁地渴望爬出泥淖。
事實是,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對抗家暴的陰影,亞洲社會可能更為嚴重!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陰暗面;情緒失控已經越來越普遍……范斯的母親歇斯底里的時候,會超速開車,或是無緣無故地打罵兒女。劇中少年時期的范斯差一點被員警帶到收容所,幸虧他的外祖父母趕來,才沒有讓悲劇繼續擴大。
無論是中國大陸或是台灣,都經歷過一個現象:在鄉村的留守兒童,與在城市工作的父母長期隔離,常造成三代之間的情緒失控問題,像是一鍋沒有掀開蓋子的沸水。
絕望的悲歌
范斯的母親是個悲劇性的角色:電影的最後,她雖然緊緊地握住范斯的手,但是仍然選擇放開手讓他走。影片最後與自傳不同,以旁白說她最終成功地戒掉毒癮,彷彿要營造一種勵志電影的假像。然而,范斯要表達的,是如果他與姊姊不爬出泥淖,這家人是沒有出路的!他只能用刷卡來支付醫藥費與安置母親的旅館費用,再開整夜的車去參加工作面試。
范斯的外祖母則是另一個悲劇角色:她雖然後來與家暴的丈夫和好,但是在教育兒女上卻很失敗。電影中的她,才很虔誠地感謝上帝,一下子卻又滿口髒話;她用一種奇怪的方式去愛范斯,只因為她是個失愛的人。
不知為何,她們這對母女讓我想起聖經中的兩個婦人:
一個是《約翰福音》第4章的撒馬利亞婦人。
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約》4:16-18 )
我一直不覺得這位婦人是淫婦或是蕩婦,反而可能是兩千年前休妻制度下的受害者,甚至也可能被家暴?就算她是做了5次寡婦,也絕對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
另一個是《約翰福音》第8章的行淫時被拿的婦人。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3-8)
就算是罪證確鑿的現行犯,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人生中有許多絕望的時刻:一旦被抓姦在床,應該是難逃死刑了?
成功故事不是福音
主耶穌所說的話:“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這正是絕望者之福音!
范斯的故事,是一個在沒落的鐵鏽帶長大的底層白人,力爭上游,進入耶魯大學法學院深造,甚至成為副總統的成功故事。但這不是福音,因為有更多的人一輩子也擺脫不了他們的宿命。選上公職,也不一定能由結構上改變底層白人的困境。因為人生絕望的癥結,不是貧窮,而是罪!
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約》4:10)
一個失愛的絕望者,是無法從下一個丈夫或是宗教得到真正的慰藉,基督信仰才是答案。戒毒癮固然不容易,但是心毒比海洛因更毒——貪婪、欺騙、家暴,無一不是從心毒而來。脫離貧困,進入另一個階層,卻不一定能脫離罪惡的綑綁。
美國分裂的解藥,不是選舉的輸贏,甚至不是兩種意識形態的和解,而是讓更多的絕望者聽見天國的福音——在基督的福音面前,並不分底層、高層;鐵鏽州也好,華盛頓特區也罷,都需要能治心毒的福音!
作者現在美國德州休士頓牧養教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