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法则(曲雅各)2025.03.22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5.03.22

曲雅各

俗语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在人类社会中,有一个相应的社会政治学概念:丛林法则。它指在缺少法制的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扭曲,众人遵循弱肉强食的规则,武力成为决定命运、决定生死存亡的根本性力量。

《士师记》18章,即展现出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的但支派,看上了以法莲人米迦家中的神像,就以不光彩的手段抢夺过来(结果是全支派陷入拜偶像的大罪)。以色列人得地为业,本来是上帝的应许,本应该是正义之师,但支派在占领拉亿城时,却杀人烧城等,仿佛在使用强盗手段……

这两件事件接连发生,使人感觉到,他们好像是缺乏正义性、带有迷信色彩的强盗。这真是非常令人遗憾。难怪圣经在18章一开始就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

一个迷信的支派

《士师记》17-18章记载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的早期情况。作为但支派,他们还没有“得地为业”。摆在他们面前的最重要的,是取得定居的地方。

其实应许之地已经分给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但支派拈阄得到的土地,靠近强大的非利士人。他们不想硬碰硬,所以就想投机取巧,避开非利士人这一强敌,另找定居之地。当他们发现约拿单是米迦家的祭司时,就请他求问上帝,他们未来的道路是否通达平安。这就是心怀二意的信仰——至高的上帝,已经将迦南美地应许给了祂的百姓。作为上帝的子民,应该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夺取上帝所应许的地方。他们却心存疑惑。

以色列人的信仰是代代相传的。他们知道有上帝,而且这个上帝保护了他们的先祖。然而他们又感到与上帝的关系非常遥远。他们需要上帝,也需要敬拜的生活,却又对上帝心存疑惑。这就是他们的信仰状况。

马丁·路德说过,人要么敬拜真神,要么敬拜偶像。敬拜上帝是人的天性,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这是上帝放在人心中的本能。然而,从始祖犯罪开始,人就渐渐远离真神,开始了偶像崇拜。作为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为什么也拜偶像呢?这就发人深省。他们感到从上帝那里得不到想要的,就转向偶像,因为偶像可以任其操纵。

现今时代,许多人面临着就业、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在压力面前,人想寻求心灵的安慰,就跑去算卦,或找寻超自然的力量,以期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心灵得到平安。

据研究,现代社会有3类人最迷信:

第一类是生意人,面对经营的风险,未来又没有保障,还有对金钱的渴望,很想借助偶像的祝福发财致富。

第二类是官员,仕途不易,环境险恶,竞争激烈,简直是高危职业。然而,风险虽高,利益巨大。因此,很想借着问卦拜神,预测未来的吉凶。也很想借助假神、神秘力量,帮助自己化险为夷。

第三类是受婚外情困扰的人,没有出路时,就容易倾向迷信之说(注1)。

但支派的人,对上帝的观点是错乱的。虽说信上帝,但完全忽视上帝的话语 (注2)。上帝已经告诉但支派要在哪里居住,他们却在米迦的神堂驻足(参《士》18:2-3),请那位利未人祭司求问上帝。在得到在神堂工作的祭司保证之后(参《士》18:6),他们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参《士》18:7),自认为神会祝福他们(参《士》18:10),于是就去攻打那地(参《士》18:11-12)。

作为上帝的子民,在采取重大的行动前,首要考虑的,是行动是否符合圣经真理,是否在上帝的心意里面?未来的事,平安不平安,人真不知道,但合不合上帝心意,这一点并不难知晓。

一群贪心的人

但人看中了拉亿城,准备攻取。他们念念不忘米迦家的神堂,于是途中把米迦家的神堂夺过来,变为整个支派的神堂。他们抢神像,并不是争着敬拜上帝,而是想利用上帝为自己谋利。但人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在他们眼中,只要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偶像和上帝没有什么不同。这正如现今的我们,信仰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得好处,以自我为中心,也一样是把上帝当作偶像了。

对于米迦的祭司约拿单来说,他由私人家里的祭司,变成了整个支派的祭司,显然很光彩。也许在他的人生中,能为一个支派主持敬拜仪式,已属令人陶醉的成就。

显然,他服事的动机,是向上爬升,所以他立刻就拿着神像,跟但人走了。这个利未人真正服事的,是他自己。谁付他钱,谁管吃管住,他就为谁服务(参《士》17:10-12)。他说雇主想听的话(参《士》18:6),他向着更令人羡慕的地位攀爬(参《士》18:19-20)。他的决定,完全受利益的驱使。他就此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让他更远离耶和华(注3)。

这就是现今许多人的信仰状况——自己所做的,明明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还要放在祷告中,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在上帝的身上,想得到上帝的认同及祝福……

米迦建立了神堂、雕刻了偶像、制作了以弗得,又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利未祭司,正期待神的祝福……然而,米迦的一切希望,都被但支派的人打破了。正如米迦所说:“你们将我所作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我还有所剩的吗?”(参《士》18:24)这是以偶像为神之人必然面临的悲剧。

最近我参观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早自北魏开始,就有统治者和百姓,把神像雕刻在石山上。他们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把神像雕刻在石窟里面,不受风吹雨淋和其他侵蚀,以求保存千秋万代。然而这怎么可能?提摩太·凯勒说得好:“到头来,自制的宗教会令人失望。”(注4)

以金钱、权力、偶像及人为神的,最终都会落空。只有一位神,永远不会离弃我们,就是主耶稣基督。当我们找到祂,就找到了祝福,找到了生命。我们可以发自内心地说:“没有了你,我还有什么呢?”“有了你,我还需要什么呢?噢,主啊!你是我的全部。”

我们必须明白,生命没有别的出路,我们也不需要找别的出路。耶稣是我们所需的一切。

崇尚暴力的团伙

但族人掳掠米迦家的神像,带走了米迦的祭司,这是无法无天的行为,行为如同强盗。而且,他们劫掠的是以色列人,是自家兄弟,行为尤为可耻。

但人还使用武力,夺取了拉亿。这个地方在以色列的最北端,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就像世外桃源一样。当地人无忧无虑、安居乐业,不知大祸临头。但人杀了当地人,又放火烧了城市。这种赶尽杀绝、毫不留情(参《士》18:27),更显出他们的不义。他们害怕比他们强的非利士人,却欺压比他们善良的拉亿人,这种欺善怕恶的行为令人不耻。圣经里特别强调,拉亿人是“安居无虑的民”,暗示但人做的是一件恶事 (注5)。

武装抢劫中,抢劫方总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从不觉得自己在犯罪。在一个远离上帝的时代,武力就是真理,强权就是通行证。人最基本的是非观颠倒。发动战争者理直气壮,吃瓜群众麻木不仁。上帝放在人心目中的最基本的是非标准被扭曲。因此才有人为侵略者、独裁者唱赞歌,不同情和支持受害者,甚而诘难受害者。鲁益师在他的著作《人之废》一书中,称这些人为“没有心肝的人”(注6)。

认同强权及武力,若成为一种思潮,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从此以后,暴力会盛行于社会,犯罪会成为常态。强者会使用手中的各种资源,维护自身的利益;无权无势的群众,会选用极端手段来保护自己;而不法分子,就会作乱。整个社会陷入动荡不安。

这种情况下,遇到事情或危机时,人不是依靠正常的途径去化解,而是丧失冷静,走入极端。

结语

迷信、贪婪和暴力,是一个濒临解体的社会的3个重要的现象。在任何走向瓦解的社会中,都能看到(注7)。当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萎缩、各种关系紧张时,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甚至想以神灵的能力为自己的助力,好让美梦成真。因此他们拜偶像,拜各种神明。

迷信、贪婪及暴力,密不可分,彼此相连,相互交织。在其共同的作用下,社会会加速走向衰亡。今日世界各国,包括某些经济迅速崛起过的大国,都有这3种现象。造成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还是人不认识创造天地的主,不敬畏真神。心中无神,就目中无人,就为所欲为,这才是当今社会的问题所在。

注:

1. 张慕凯,《士师记:乱世中的拯救》,(香港:天道书楼,2000),238。

2. 提摩太·凯勒,《永不失败的神:士师记解密》,蓝慈理、姚传信译(台北:校园书房,2005),208。

3. 提摩太·凯勒,209。

4.提摩太·凯勒,210。

5. 曾祥新,《天道圣经注释:士师记》,鲍会园主编(香港:天道书楼,1998),421。

6. 提摩太·凯勒,213。

7. 张慕凯,227。

参考书目

《综合解读:士师记》,电子版。

作者为牧师,教牧博士,家庭教会神学院授课教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