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是基督徒的進階版嗎?(羅一強)2025.03.29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5.03.29

羅一強

你認為,你已經是耶穌的門徒了嗎? 

門徒,是基督徒的進階版嗎?

上述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與我們的屬靈生命成長息息相關,甚至影響現今教會對門徒訓練的推動。

掙扎困惑

在《馬太福音》10章37-38節,耶穌提醒我們:“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14章33節也說:“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如此高的標準,是否讓我們感到困難?成為主的門徒,是否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全部財富、關係與安逸的生活?是否表示,我們若還愛家人、仍擁有財產、仍然享受生活,就不算是真正的門徒?

其實,這些經文的核心,並不是要我們進行數學般的計算,而是要我們改變心態和價值觀。Joseph H. Hellerman說:“耶穌要求我們將祂放在生命的首位,讓祂成為我們的至寶,超越一切其他的愛。這不是對家人或財富的否定,而是價值次序的重整,意即基督必須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註1)

話雖如此,每次當你讀到這些經文時,你心中是否感受到掙扎?是否覺得,成為主的門徒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若是,我要說:“並非只有你這麼想的!”因為,許多基督徒也曾經,或正在面對相同的難題。

此刻,我可否邀請你閉上眼睛,誠實地問自己兩個問題:

1. 你認為自己已經是主的門徒了嗎?

2. 你認為自己已經是基督徒了嗎?

其實這兩個問題,源自聖經學者威爾金斯(Michael Wilkins)的經典之Following the Master(註2)。威爾金斯教授在神學院任教多年,每年都會向神學生提出這兩個問題,而每一次結果幾乎都相同——當他問:“你是基督徒嗎?”幾乎所有學生都會舉手。但,問:“你認為你已是主的門徒嗎?”卻只有約一半至2/3的人舉手 (註3)。

要知道,這可是神學生!我們可以想像:若是在教會裡,詢問廣大會眾,舉手承認自己是主門徒的一定更少。

這情形,顯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有許多基督徒,認為“門徒”是更高的身份。需要達到某種程度的靈命成熟,才有資格稱為門徒。

這樣的理解,正確嗎?門徒與基督徒,能夠如此區分開來嗎?

成長旅程

在我教授的《門徒建立》的課上,有位女同學,在討論中舉了個例子,幫助班上同學更深地理解了門徒的概念。她說:“門徒就像學生——當我們註冊入學時,我們就是學生了。雖然我們還沒有畢業,還有很多功課要學,但我們已經是學生了。”

我笑著點頭:“是的,門徒正是如此。當我們信主的那一刻,我們就進入了門徒的旅程。即使我們還在學習,還未達完全,但我們已是耶穌的門徒了。”

這個觀念非常重要!門徒不是你“已經達成”的身份,而是你“正在成長”的旅程。威爾金斯說:“你一信主,你就已經是主的門徒,但這並不表示你已經完全。門徒訓練並不是單一的課程,也不是短期的訓練,而是一生的學習與成長。”(註4)

威爾金斯在書中特別強調:當我們信主時,我們已經是門徒,但我們還不完全。門徒訓練是從信主開始,直到見主面的生命歷程。教會的使命不只是培養“信徒”,更是培養“成長中的門徒”(註5)。

解決張力

如果教會把門徒與基督徒二分,讓人覺得“可以選擇只做基督徒,不必成為門徒”,那麼教會中的門徒訓練根本不可能推動。因為沒有人願意為了獲得一個“門徒”的頭銜,而去追求一個看似不可能達到的標準。

然而,若我們認識到,信主就是成為門徒,門徒訓練就是成長的過程,我們就會明白:

·門徒訓練不是少數人專屬的高標準,而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必經之路。

·信主不是終點,而是進入門徒旅程的起點。

·不需要先達到完美才算是門徒,而是要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改變、跟隨主。

教會要幫助信徒明白:

·每一位基督徒都是門徒。信主的那一刻,就已經進入門徒訓練的旅程。

·門徒訓練不是一門課程,而是一生的過程。這條路會有挑戰,但人在其中學習、成長、成熟。目標不是立即達到完美,而是不斷前進,直到見主面的那一天。

·這概念可以用一個例子說明:“施工中(Under Construction)”(註6)——生命正在被塑造,門徒訓練仍在進行中。這並不是說我們還不夠資格成為門徒,而是仍然在門徒的道路上,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威爾金斯說:“成為門徒不是基督徒生活的“進階版”,而是與基督徒生活同步發生的。信主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成為主的門徒,並且開始進入生命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門徒建立(Discipleship)”(註7)。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說:“若一個人進入基督徒的生活,卻沒有意識到這代表他已經開始門徒訓練,那就是在貶低上帝的恩典。”(註8)這句話提醒我們,信仰並不是停留在“身份認同”上,而是必須展開“生命成長”的旅程。我們不能只拿到“基督徒”的名稱,卻從未經歷門徒的生命建造。

同樣地,魏樂德在《大使命與大抗命》(The Great Omission)中指出:“門徒訓練不是基督徒生活的“選項”(optional),而是信仰自然發展的過程。歸信與成長是一體的,使人成為門徒意味著,一個人信主的那一刻,就進入了門徒成長的旅程。”(註9)

這與人的生命成長過程相似——當嬰兒出生時,就已經成為家中的一員,但這不代表他已經成熟。相反,生命的開始,也意味著學習與成長的開始。門徒訓練並不是一個額外的選擇,而是基督徒生活的必然發展(註10)。

魏樂德說,現今教會中有一個錯誤的假設,就是人可以選擇只做基督徒,而不成為門徒。這導致教會中充滿了“不願成長的基督徒”。這些人的信仰停滯不前,無法活出基督的生命,更無法影響他人,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這樣的態度,其實是“大抗命”,因為耶穌的大使命清楚地要求我們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註11)。

代價更大

有些基督徒認為,成為門徒的代價太高,因此選擇只做“一般信徒”,不願積極成長。但魏樂德指出,其實不做門徒的代價更高,因為會失去以下的東西:內在的平安,充滿愛的生命,對上帝的信心,看凡事都在上帝管治下的信心,行事端正,以及抵擋邪惡權勢的力量。換句話說,這些人會失去耶穌福音所應許的豐盛生命(註12)。

因為,當人們選擇不做門徒時,其實是在遠離基督,依靠自己,而不是倚靠上帝的恩典。不去使人成為門徒,就意味著無法領受耶穌要賞賜的豐盛生命。換句話說,這“不做門徒的代價”,比作主門徒的代價還要大得多。那些精打細算、不願付代價作主門徒的人,真是失算了!

已然與未然

門徒訓練的關鍵,在於“已然,但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的平衡與協調。威爾金斯指出,現今教會的門訓事工,常見兩種極端:

1,過度強調“未然 (Not Yet)”。認為信徒的屬靈生命永遠不足夠,無論怎麼努力,都達不到標準。這讓信仰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使信徒感到沮喪,甚至對信仰失去熱情。

2,過度強調“已然 (Already)”。認為人信主的那一刻,就已經完成了一切。信仰變得輕鬆無比,甚至變成了廉價的恩典。教會因而失去改變生命的能力(註13)。

威爾金斯說,健康的門徒訓練,必須保持“已然”與“未然”之間的平衡與協調:

·我們已經是主的門徒,因為我們信主的時候,就進入了這個身份。

·我們仍然在學習成長,因為門徒的生命是持續塑造的過程(註14)。

我們應該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追求成熟,但同時也應該在主的應許中找到安息。這樣的信仰觀,才能幫助教會推動健康的門徒訓練——既不會過於鬆散,也不會過於壓迫。

結語 

門徒訓練不是一門課程,也不是基督徒生活的選項,而是持續一生的旅程。我們信主的那一刻,就已經進入了門徒訓練的旅程,並且我們的生命仍在施工建造中(Under Construction)。

願我們都能在這條門徒的道路上,不斷成長,不斷跟隨,不斷被主改變,直到我們見主面的那一天!

註:

1. Joseph H. Hellerman, When the Church Was a Family: Recapturing Jesus’ Vision for Authentic Christian Community (Nashville, TN: B&H Books, 2009), 56.

2. Michael J. Wilkins, Following the Master: discipleship in the steps of Jesu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4), 25.

3. 同上。

4. Michael J. Wilkins, 42-43.

5. 同上。

6.  陳昆華傳道,在Fort Bend Community Church 門徒訓練班的教學講義,2016-2017。

7. 同註4。

8. Dietrich Bonhoeffer,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trans. R. H. Fuller, 2d rev. ed. (New York: Macmillan, 1963), 47, 60.

9. 魏樂德,《大使命與大抗命:再思耶穌的門徒訓練》,應仁祥和東紋尼譯,(新北市:校園書房,2016),13。

10. 同上。

11. 魏樂德,20。

12. 魏樂德,26-27。

13. Michael J. Wilkins, Following the Master: discipleship in the steps of Jesu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4), 42-44.

14. 同上。

作者現居美國北加州,任基督工人神學院學務長、實踐神學助理教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