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忧外患中的“灵魂拷问”——《诗篇》121篇(魏保罗)2025.04.05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5.04.05

魏保罗

信心考验之旅

根据旧约记载 (参《出》23:14;《申》16:16),以色列的男性需要一年3次前往耶路撒冷圣殿中朝见上帝 (依照犹太习俗,妇女和孩童一年只有一次朝圣的机会)。这对于旧约时代的以色列百姓来说,每一次的朝圣无疑都是一次巨大的信心考验之旅。因为,如果我们去看古代以色列地图,就会发现在以色列的周边几乎全是对以色列国虎视眈眈的敌人。

此外,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如果离家远行,那家中的牛羊谁来牧放?田地谁去耕种?家中若再有老弱病残,又由谁照顾?特别是,如果赶上妻子临产,又该怎么办?然而,以色列民却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踏上了一年3次的朝圣之路。

故而,他们通常在出门之后,就会大声地唱《诗篇》121篇,途中遇到其他弟兄时,还会结伴齐唱,直到安然抵达圣城时再唱121篇,感谢上帝一路的保守和看顾!这在周边不信的外族之人看来,可能是精神安慰,但对于相信上帝的以色列人而言,却深知这是上帝奇妙无比的“无形保障”。并且,千百年以来,从未听说以色列人因去敬拜上帝而导致国破家亡。这何尝不是上帝特别的看顾、恩典的保守呢?

上图:大卫、所罗门王朝时期疆域图。

灵魂之拷问

“在古代,山常被人视为是神明的居所。”“因为山在古代文化中就是神明之居所及彰显能力之处。”。中国古人也多认为“山中有神仙”,如泰山、华山、终南山等名山有大神仙,无名小山丘则有小神仙。虞舜时期更是有“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祭制。今天中国的一些地方,同样还保留有拜山神的习俗。

因此,向山举目并非是看着荒芜的群山发愣,而是在发出灵魂的拷问:“我的神在哪里?”漫山遍野那么多的假神邱坛,真神的祭坛又在何处?如果我们读旧约历史就会知道,以色列人除了拜真神,还拜迦南人的假神,并在各高山、冈陵造了许多邱坛,用于献祭。

诗人在这里身虽在远方,但却彷佛已经身临其境、抵达圣域,看到了那座山中之山的锡安圣山。我的帮助不是从这些群山上的假神而来,而是从造天地之耶和华而来。就如20世纪解经家柯德纳(Derek Kidner)所言:“就在他开始踏上旅途,望向山陵时,上帝的保护已经临到他。”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信仰!

上图:主耶稣从耶利哥走到耶路撒冷的路线 (参《路》19:18)。这也是当时大部分前往耶路撒冷守节的以色列人所走的上行山路。

破除“内在偶像”

迦南人敬拜的巴力是主管世间天气及农作物收成的神,且常在山上呼风唤雨。对于靠天吃饭的以色列人而言,这意味着巴力是掌管他们生死存亡的神。因此,当时的以色列人有一个长久难以改变的错误思想,他们认为造天地的耶和华是至大、至伟的神,但这位上帝却太遥远了,甚至普通人根本无法靠近。

故此,这位上帝没功夫、也没闲心管以色列人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相反,迦南人的神巴力则比较贴近生活,管他们的温饱,家族是否能延续下去。这也正是以色列人长久心怀二意的根本因由。耶和华要拜,巴力也不能忘!

试想,今天的许多基督徒何尝不也像古代的以色列人一样呢?虽然,现在没有了巴力,但却有了比巴力更大的玛门(钱财)来代替。上帝我要拜,钱我也不能放手!这种信仰模式带出的结果,就如雅各所言:“你们求也得不著,是因为你们妄求”(《雅》4:3)。

与此相反,诗人在这里说他的帮助是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意味着,他的帮助唯独从造他的主而来。祂是我的主,也只有祂是我唯一的主!

非常感恩!笔者在信主之初,因自身需要破除“内在偶像”的缘故,上帝特别使我经历了一段信仰旷野路。当时真的是身无分文,又无脸乞讨,再加上胃病发作,基本上感觉自己死定了。但即使如此,也从未有过放弃信仰的念头,只是说:“死就死吧!”因我深知 “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徒》4:12)而我也蒙上帝拯救存活至今。诚如奥古斯丁所说:“难道祂会赎了我们而不拯救我们吗?”诗人也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心一如既往地踏上朝圣之路。

上图:从约旦河谷上行到耶路撒冷,海拔落差1000多米,一路都要向山举目。

危险中的保护

对于一个要历经寂寞、艰辛、危险旅途的朝圣者而言,保护是最紧要的事。因为沿路崎岖难行,并伴有盗贼和恶兽埋伏的危险。因此,从3节到8节一共出现了6次动词“保护”(Shamar),表达主人竟如此看顾仆人。

对于朝圣者而言,他们在朝圣路上会面临很多危险。

面对这些艰难,当时异教有破财消灾之法。如怕被日头晒伤?找太阳神的男祭司帮你祈福。怕被月光伤害?找月神的女祭司购买护身符。还怕受到邪灵搅扰,意外绊倒、受伤,则学一段护身咒语保护自己。这些在当时人深信不疑的办法,却被诗人不屑一顾。因诗人深知真正的保护者是谁,能真实地赐予24小时无间断、全方位的保障。“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5v)。

不过,也要特别留意,“免受一切的灾害”不是指生活舒适无虑,而是指武装齐备。即基督徒并非不会扭伤脚,被太阳晒昏、过敏,包括经历长久的心灵伤痛。而是说,我们有得胜一切的确据与保障!就像诗人大卫的信心经历“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诗》23:5)

不同于巴力诸神会打盹疲倦、沉睡不醒 (参《王上》18:27)。我们的上帝却不会如此!“以色列的神不同于任何其他的神——祂不需要休息、吃饭、或睡觉。”祂是“最根本、最亲切、最睿智、无法测度”的帮助者。当我们愿意悔改,远离基达、米设这些残暴、说谎之人时,我们就会踏上信心的朝圣之路。信仰生活不是归隐田园、安然度日,也不是进入梦幻天城、全然美丽;而是正常地呼吸、吃饭、喝水,和其他人一样承受同样的压力(甚至为主承受信仰的逼迫),但仍然仰望恩典而生活。

凡事恩待我们

犹太人为了理性上深刻牢记上帝的话,情感上切实感受上帝的同在,他们会将经文匣(mezuzah)放在家的入口处,每次出入时都摸一次(这经文匣是一个细小的金属筒,内中有一块羊皮纸,其上写着《申命记》6:4-9以及11:13-21的经文)。当他们触摸经文匣时,就会重复念这篇的第8节:“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

耶和华是“保护之神”,祂保守我们一生的路程,保守我们的生命、家庭和一切。并且,祂不仅看顾大事,小事也乐意倾听!因这位从黑暗中带出光明的上帝,也是今天保守我们脱离一切灾害的上帝。祂会屈尊降贵察看我们每一天在祂面前呈现的真人版TV。祂实在是凡事上恩待我们的那一位!

愿我们如同诗人一样,有对上帝“保护”的深信 (这2节中的保护皆为主动未完成时态,表达上帝永世无尽看顾属祂的子民,并且是从我们悔改认识祂的那一刻起,直到那日。甚至是在我们未出生时——上帝已看顾,参《诗》139:13;《耶》1:5)。好叫我们一生在上帝的带领中,“出——做事有成就和荣耀,入——归家有平安和福乐”,使我们一生都出入蒙福,在祂的保护之中。

参考书籍

1. 尤金·毕德生,《天路客的行囊:诗篇上行之诗导读》,郭秀娟译,(南京大学出版,2000年)。

2. 柯德纳 ,《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 (下)》,刘良淑译,(台湾:校园书房,1995年)。

3. 威尔克,《圣经资讯系列——诗篇 (下)》,黄元林翻译,(台湾:校园书房,2001年)。

4. 范甘麦伦 ,《麦种圣经注释——诗篇 (下)》,潘秋松、邵丽君译,(美国:麦种,2008年)

5. C.S.Lewis,《诗篇撷思》,曾珍珍译,(雅歌出版社,1986年)。

6. 华尔顿、麦修斯与夏瓦拉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李永明、徐成德与黄枫皓译,(台湾:校园书房,2000年)。

7. 禤浩荣,《圣经中的希伯来人——漫谈圣经希伯来人的思想与文化》,(香港:天道书楼,1999年)。

作者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牧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