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说不能 ──合一的祕诀:谦卑(心渔)

心渔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10期

难言之苦

       基督徒的使命是走入世界,而后带人走进上帝的国度。但是从历史来看,教会的内部纷争往往削弱了传福音的力量。

         内部纷争常令教会有口难言。信主稍有年日之后,就间歇听到或亲眼看到教会的内部纷争。有些事件甚至成为社会大众茶余饭后的新闻。这些故事的导火线各不相同,但是结局却是一样──两败俱伤。

        例如,有朋友从牧会的工场退下,提到会友的攻击如同开批斗大会,虽是几年前发生的事,仍旧心如刀割,难以释怀,再也不愿牧会。也有朋友在伤痛中,停止教会事奉,远离是非,做“安静”的基督徒。

        还有朋友虽悲伤叹息,仍旧愿意站起来,继续牧会或担任执事长老,但过去的伤痛成为后来事奉的暗疮,一触即发,成为事奉的绊脚石。当然,也有朋友在伤痛后,靠着上帝的恩典,得医治,没有苦毒,继续事奉。

        然而,这种内部的纷争总会使一些旁观的基督徒,心有余悸,迟迟无法迈进事奉的大门。

        耶稣在临别祷告中,为门徒和后代信徒向上帝恳求,“叫他们合一,像我们一样”(《约翰福音》17:11,21)。对此,我一直在思考,就是耶稣为什么不干脆 命令信徒合一,像祂后来命令信徒向万民传福音一样?传福音的大使命再加上合一的命令,不就是最完美的组合?可以攻无不克?

        然而,当我思考教会内部合一的可能性时,发现“合一”根本不是人可以“做”的事。耶稣祈祷“我在他们里面,你(上帝)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约翰福 音》17:23)祂的祷词指出,信徒合一的前提是让基督住在里面。人成为基督徒,就进入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中,而这份关系也包括在言行思想上顺从圣灵的引 导。

        满有圣灵的人会在生命每个层面都愿意让神掌权,这就是与基督合一。信徒一旦与基督合一,也就能够在主里与其他的信徒合一。由此可见,信徒合一全然是上帝的恩典。

疾风烈火

        那么我们要怎样在生活中领受上帝合一的恩典雨露呢?依我看来,秘诀还是在“谦卑”两字。耶稣在世时,竖立了最佳美的典范。祂几次提及,自己的言行都不是按自 己的意思,而是按著上帝的心意(《约翰福音》5:30;6:38;7:16;8:28、42;14:10、24)。祂甘愿背负众罪,上十字架,就是最美好 的榜样。

        按照上帝的心意行事就是谦卑,自然会带来合一。

        而反观一些信徒,往往先自拟计划,然后要上帝祝福;或是凭一己之力达到众人眼中的成功,然后归功于上帝。这些都不是上帝所喜悦的行为。“听命胜于献祭”,是亘古常新的真理。当我们重视自己的计划,高过寻求上帝的心意时,骄傲就开始发芽生根。

        自己的计划与上帝的心意,两者有时并不容易分辨。我发觉自己思虑紧密的理性分析的结果,有时候不见得合乎上帝的心意。有时自以为时机到了,想趁热打铁,却不 见得是上帝的时候。我明白自己太容易落入“自以为是”的骄傲陷阱中,而不自知。甚至就算正在寻求上帝心意时,也是如此。

        在“自以为是”的挣扎中,我才豁然开朗,了解上帝为什么要我们待在团体中,不要我们踽踽而行的心意。因为“团体”,正是“自以为是”的防治之方。

        曾在某聚会中,与几位来自不同教会的弟兄姐妹闲聊,其中一位姐妹提及在她的教会中,长执会开会时间不长,并且大家都能同心,关键在于,牧师在听大家多方建议之后,总是要大家同心祷告寻求主的心意。因而大家讨论时往往意见纷纭,祷告之后却意见一致。

        在场马上有人问她,她的教会有多少人。她回答,有六七十人。于是,有人应声说,怪不得!乍听之下,这是很合理的判断,因为人数少自然容易取得共识。但我当时心里隐隐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妥,在主里同心应超越人数的限制吧?

        最近无意中想起纽约布鲁克林会幕教会的故事。西元两千年,《疾风烈火》(Fresh Wind, Fresh Fire)一书,曾引起台湾基督教界热心的讨论。这本书叙述布鲁克林会幕教会信徒,怎样由摇摇欲坠、快要解散的光景,在祷告中经历了神的大能,建立教会的故事。

        以一般人的角度,布鲁克林会幕教会是成功的教会,有近二十间分堂,七十多个事工,其中包括关怀街头流浪者事工、爱滋病事工、单亲妈妈事工等高难度的。教会诗班屡次获得葛莱美奖,在葛培理布道会献唱。更令人称奇的是,主任牧师辛杰米并没受过神学训练,而担任诗班指挥的师母只有高中毕业,并且不识谱。

        该教会拥有许多美好的见证。教会没有选举或投票,所有决定是由九位牧师各自祷告,有共同感动,全体无异议才进行。主任牧师分享说,教会要尽可能协助人专注于灵魂之事,不要花太多心思在行政上,好让圣灵能自由的带领教会(注1)。

        当然,我们不见得要以会幕教会的行政结构为模式,去“改革”自己的教会,但确实可以先由牧师和长老、执事、同工以身作则,凡事同心寻求上帝的心意,这股“同心按照主的心意行事”的风气,自然能够影响全体会众。

花与花海

        当基督徒愿意专注于圣灵的引领时,就不会再执著己意,而会看重神的心意与上帝的同在,真实的谦卑就在我们的生命中生根。然而,我们有时在下意识中会认为祷告等候上帝是最没有效率的事,倒不如先动手来得快,以至莽撞行事。

        然而,身为上帝国度的子民,我们必须走在上帝的时间里,按照上帝的时间表行事。当同工之间意见纷纭时,正是等候上帝进一步显明旨意,以及操练谦卑的时刻。而 等候本身正是谦卑的表现之一,表达出对上帝爱的信任──相信上帝完全掌权,绝对不会误事,这包括信任祂会用我可以理解的方式,让我明白祂的心意。

         在意见分歧时,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不完全,并且要尊重圣灵在弟兄姐妹身上的引领。不但如此,对上帝的专注会使我们意识到,自认为从上帝而得的领受也可能 会出错。因为私欲、过去的经验或过去的伤害,有可能扭曲我们对事情和对人的看法,而曲解上帝的心意。并且我们也可能太着重某方面,而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就 像拍摄一朵花的特写时,只注意这朵花婀娜多姿的神采,而忽略这朵花背后争艳的花海一样。

        同心等候祷告,就是信徒集体向主承认我不行,愿意倚靠主,让主掌权。在圣灵光照之下,信徒齐心安静等候祷告,并且按照神的心意同心合一行事,是多么美好的图画啊﹗这正是谦卑的表现。

         即便有人不愿意等待,你阻止不成,又何必愤怒或挂怀!何不让圣灵动工?这是祷告、求主掌权的时候。若是在基要真理共识之下,因圣经的诠释不同,以至做法不 同,也不必怒目相向──又有谁对圣经的认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呢?除非对方的做法,有违圣经道德准则或基要真理,不然我们应培养容许他人有异议、甚至容人犯 错或失败的雅量。

        我自忖多数的人生功课都是由失败中学习的。上帝容许我失败犯错,我又有何权利要求他人非照我所认为最正确的方法行事?更何况我的方法未必是最正确的方法。我们的上帝重视过程,过于重视结果。每件发生在祂儿女身上的事,就是为了帮助儿女们更认识祂。

         已故德蕾莎(Mother Teresa)指出:“合一是祷告、谦卑、爱所结出的果实。”(注2)神自己就是爱(《约翰壹书》4:8)。我们的生命愈愿意谦卑,愿让基督成形在我们的 生命中,就愈有更多的爱从生命中涌流出来。并且,“在圣灵里,不住祷告”,正是信徒成长,持守谦卑的祕诀。

注﹕
1、Jim Cymbala & Dean Merrill, “Fresh Wind, Fresh Fire”,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97.本文参考中译本《疾风烈火》,雅歌出版社,2000。
2、Mother Teresa, “No Greater Love”, New World Library, 1997.

作者现居加拿大渥太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