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名乎(许问正)

许问正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9期

        我是几年前信主的一位大学教师。犹记得初到教会时,听到庄严柔和的圣乐,竟忍不住泪流满面。在我当时身为慕道友的心目中,教会简直是人间净土,是个真诚平等的大家庭。

        等到入教越久,渐渐由“客人”成为“主人”(长执)以后,我也不知不觉地溶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会文化中。我发现华人教会中有很多美好的文化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例如:照顾新留学生的爱心,带职事奉的付出,布道宣教的热忱,学贯中西的教导等等。

        但是,另有一些文化,在我看来,与世俗社会是大同小异的,例如:顾及面子,不问是非;不敢当面说实话,只在背后说闲话;推选长执时,不看其属灵光景,只看其学历背景。

        其中一个最奇怪的,是介绍讲员或互相称呼时,偏爱社会上的头衔,如李博士(科学学位,与神学无关)、王部长(二十年前出国时的官位)、黄医师、吴校长(十年前早已退休)、钱经理等。若基督徒真的认为“职业无贵贱”,为何不在教会中也介绍:王理发师、吴搬家工、赵褓姆呢?我并不反对在教会中因事工的需要称呼牧师、长老、执事、传道、老师。但是,主内肢体该如何彼此称呼介绍,似乎只是小事一桩,却不经意地反映了内在的价值观和教会观。

        而这些价值观符合圣经的教导吗?主耶稣不是亲近那些凡夫俗妇吗?祂岂不是斥责法利赛人“互相受荣耀”吗?《雅各书》不是说不可按贫富待人吗?我们这些受洗归入基督的 人,岂不都已是天父家里的人,都是主内的弟兄姊妹吗?在基督里,岂非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吗?我们能不能在教会中建造一种超越世俗的新文化呢?

        基督改变我们,是改变我们的“老我”,洗刷我们千百年来在中西文化大酱缸中所受的浸泡;也改变我们从亚当遗留下来的习性,成为像基督的人。正如德国神学家潘霍华在《追随基督》一书中所说:“我们绝不能再在我们撇弃的地方重起炉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