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第三代?(陳耀斌)

陳耀斌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8期

       西方基督徒有一個說法:“上帝只有兒女,沒有孫兒。”意思是信仰很難傳到第三代。《使命》上亦有過一篇文章指出,中西方的基督教家庭都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事奉神的熱心,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第四代,便索性把偽裝的基督徒外表也丟掉了。

       這種現象,有可能改善、改變嗎?

讓下一代体會

        我就是家中第四代信徒。祖輩世代原居住中國廣東潮州,曾祖父是村中第一位信耶穌的。當時,同村的人都不信耶穌,因此特別苦待曾祖父。更認為他既然成為基督徒,便不屬于他們,于是把他趕出本村。

        曾祖父只好獨自到城市謀生。後來他透過教會的幫助,在城中建立了家庭和事業,成為該市的富戶之一。他的子孫兩三代都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

        數年前,我回中國,到先祖所住的鄉村探望,發覺那裡生活落後,我体會到神實在恩待了先祖,讓他有機會到城市發展,賜他及他的後代各樣福份。

        以我為例,可以看出若我們能將從神而來的福份,讓下一代也能体會到,相信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對神的信心。

認識兩代的差別

        居住在此地的第一代華人,跟下一代談及日常生活或信仰事奉問題,不能擺出一個“教導”的姿態,只能與他們“分享”。主要原因是,第一代移民基督徒對屬靈生活的看法,跟在此地西方文化社會長大的下一代,有相當的差別。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中國人的小組查經,帶領者習慣上,雖然鼓勵每一位參加者發表意見,但他本人通常扮演教導者的角色,認為查經的效果,取決于參加者對他細心準備的資料的領受程度。

        而西化了的青年人查經方法卻不一樣,主要是要讓每一位參與者自由發表意見,帶查經的人,其職責只在保持適當的查經程序;不是教導,更不會讓自己的意見,成為查經的結論。

        我是比較保守的人,仍常用中國人的那一套查經方法。其實,查經真正的教導者是聖靈,我們應有信心,明白聖靈能夠用祂的方法,按照每一位查經者的需要,幫助他們。所以,我們不能認為,我們習慣用的方法才是對的。

        同樣,崇拜的方式和對信仰的表達方式,也應互相尊重。這些都不涉及屬靈問題,只是信仰的生活習慣和處世為人原則不同而已。

        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思想方式,都不是生長在西方的年輕人能夠輕易了解和掌握的。在這樣多的困難中,怎樣才可以幫助下一代建立信仰根基,這確實是個挑戰。

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現在的孩子都很獨立,開始質疑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小。因此傳統的“訓導”的方法已不適用,而用“領導”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事奉神、敬拜神的生活習慣,使之自然地生根發芽,成為下一代生活的一部份。

        比如,若我們堅持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代替主日崇拜,堅持屬靈活動比其他活動重要,相信這樣做,會給我們下一代建立一個堅穩的信仰根基。當然,這一切要趁著下一代仍年幼時就開始做,否則便會有困難。

        可惜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孩子的其它需要更為重要,例如學業、游泳、跳舞、中文班、同學的生日會等。當我的兒子在基督教中學讀書時,有一次學校邀請家長跟學 校的老師見面,以了解學生在學校中的需要。因為家長多老師少,每一家長只可選見兩個科目的老師。我選擇了宗教科的老師,因為我認為宗教科是最重要的科目。 當晚,跟該老師見面時,他告訴我,他很驚奇我會選見他,因為從未有家長選過他。

        不注重下一代的宗教教育,是一個現今普遍的事實。有一年電視新聞報導,最近二十年,參加復活節崇拜的人數,已從百分之四十,降低至百分之二十,相信這跟做基督徒的父母親的榜樣有很大關係。

學習合適的方法

        幫助下一代建立信仰生活時,要分清所面對的問題是屬于“文化背景”還是“基本信仰”上的問題。若“基本信仰”有問題,應及早補救;而“文化背景”差異亦不可 忽視,以免受試探使其失去信心。《徒》15章中,耶路撒冷大會不要求信主的外邦人受割禮,就是很好的例子。老練成熟的信徒,不可難為年輕的信徒。

        記得我年輕的時候,比我年長的信徒批評我以“頭腦相信”,意思指我這人太理性化、太喜歡用頭腦。按照他們的看法,“信”要用“心”,才成“信心”,並不需要 理智解釋。當時正是“現代主義”時代,一切問題都要通過理智的唯理論去考慮。所以對他們的批評,我很難接受。倒是現在累積了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後,我才比較 理解那從內心感情而發的“信”。

        如今,又到了“後現代主義”的世代,唯理論也失去了過去的地位。在這時代長大的下一代,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要有耐性,讓他們自己逐步經驗信心。

        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時常有“屬靈前輩”的自尊心,忘記我們在神的眼中,一樣是蒙恩的人。主耶穌也警告我們:在前的要變成在後的。所以我們要提醒自己,我們這上一代的人,不一定是比較屬靈的。

        至于表達方式,我們老一代的人也應當學習一下。例如我們覺得應該提醒年輕人崇拜時嚴肅一點,我們可以向他們解釋為何我們有這樣的想法,不可讓他們以為這是責備。應向他們指出,在崇拜中,敬畏的態度,比儀式和外表更重要。

        另外,有關物質的觀念,有時也會引起爭論。在物質豐富的年代中成長的年輕人,很難理解中國傳統思想對物質的看法。若能向他們解釋為甚麼我們不喜歡浪費,可以減少青年人對我們的誤解和不信任。

        上述不過是幾個教養子女、幫助下一代堅立信仰的例子。其實我們能做到的很有限。我們要依靠主耶穌,讓祂自己教導引領我們的下一代,使他們不陷落在惡者的引誘之中。

        神賜給人自由意志和自由選擇的能力,當一個出自信主家庭、家族的人,做信仰選擇時,他們所見的上一代的信心和行為,他本人對聖經真理的理解,都是他做出最後決定的主要因素。

作者任教澳大利亞新州紐修威大學多年,現在大學從事研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