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莉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8期
回到家,看见一个大包裹,就知道是《海外校园》寄到了。我总是先睹为快,抢著抽一本来阅读,要不然,我先生就会整箱带到教会去,在团契分发给每位来参加聚会的人。这已经是我们团契最喜爱的一份刊物,而且若团契里有人写了文章登在杂志上,大家就更争先传阅。捧著《海外校园》阅读,就像读家书一样,很亲切,很感动。
当初《海外校园》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有感动,愿意全力支持。因为这份杂志非常特别,登的都是由中国来到海外信主的人的真诚见証,也写出海外游子的心声。这些如云彩的文字见証,成了最有效的福音媒介。我们去芬兰 短宣的时候,总是带着不同期的《海外校园》,分送给那儿的学者朋友,有的则放在图书室供人借阅。过期的也没有关系,因为震撼人心的文章是不会过期的。
在教会里,我常影印《海外校园》的文章,当作主日学的辅助教材。在慕道班里,各人虽有不同的问题,从不信到虔信的路程也各不相同,但别人走过的路,想过的问 题,对我们都有帮助,有启发。这些文章写出个人内心的挣扎,得道的喜乐,成功及失败的经历,都能成为我们的借镜,使读者常有“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
每逢探访,我总要带点属灵的粮食与人分享。《海外校园》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慕道的朋友,初信的朋友或是灵命较深的,都可以赠送此刊物。它也是打开话匣子的引子,非常管用。留下的刊物还可以经由他们转送给别人看,一直传阅下去。
最令我惊奇的事,发生在几年前。有一次,我们收到一封从监牢里寄来的信简,写信者提到他因故关进监牢,在受到拘禁、举目无亲之际,居然读到《海外校园》,并在“海外学子服务处”栏目里看到我先生的名字与地址,所以写信来求救。
还有一次﹐有一位因非法入境而滞留在拘留所里的同胞,也是通过《海外校园》看到了我先生的电话号码。他致电给我先生﹐要求送他一本圣经。我心里很讶异,这份杂志竟然也送进了美国的海关拘留所及监狱里,让那流落异乡的受刑人,也能得到心灵的供应,使他们有盼头,不致绝望。我深深地祈祷,愿更多的人,因这份刊物而蒙福。
作者来自台湾﹐旅美已有四十年。在北加州从事医学资讯工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