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刑人之盼(莎莉)

莎莉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8期

       回到家,看見一個大包裹,就知道是《海外校園》寄到了。我總是先睹為快,搶著抽一本來閱讀,要不然,我先生就會整箱帶到教會去,在團契分發給每位來參加聚會的人。這已經是我們團契最喜愛的一份刊物,而且若團契裡有人寫了文章登在雜誌上,大家就更爭先傳閱。捧著《海外校園》閱讀,就像讀家書一樣,很親切,很感動。

        當初《海外校園》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有感動,願意全力支持。因為這份雜誌非常特別,登的都是由中國來到海外信主的人的真誠見証,也寫出海外遊子的心聲。這些如雲彩的文字見証,成了最有效的福音媒介。我們去芬蘭 短宣的時候,總是帶著不同期的《海外校園》,分送給那兒的學者朋友,有的則放在圖書室供人借閱。過期的也沒有關係,因為震撼人心的文章是不會過期的。

        在教會裡,我常影印《海外校園》的文章,當作主日學的輔助教材。在慕道班裡,各人雖有不同的問題,從不信到虔信的路程也各不相同,但別人走過的路,想過的問 題,對我們都有幫助,有啟發。這些文章寫出個人內心的掙扎,得道的喜樂,成功及失敗的經歷,都能成為我們的借鏡,使讀者常有“與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

        每逢探訪,我總要帶點屬靈的糧食與人分享。《海外校園》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慕道的朋友,初信的朋友或是靈命較深的,都可以贈送此刊物。它也是打開話匣子的引子,非常管用。留下的刊物還可以經由他們轉送給別人看,一直傳閱下去。

        最令我驚奇的事,發生在幾年前。有一次,我們收到一封從監牢裡寄來的信簡,寫信者提到他因故關進監牢,在受到拘禁、舉目無親之際,居然讀到《海外校園》,並在“海外學子服務處”欄目裡看到我先生的名字與地址,所以寫信來求救。

        還有一次﹐有一位因非法入境而滯留在拘留所裡的同胞,也是通過《海外校園》看到了我先生的電話號碼。他致電給我先生﹐要求送他一本聖經。我心裡很訝異,這份雜誌竟然也送進了美國的海關拘留所及監獄裡,讓那流落異鄉的受刑人,也能得到心靈的供應,使他們有盼頭,不致絕望。我深深地祈禱,願更多的人,因這份刊物而蒙福。

作者來自台灣﹐旅美已有四十年。在北加州從事醫學資訊工作。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