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启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7期
“劳动改造”
每当提到我家老二在中国青海的时候,我总开玩笑说:我家老二带着老婆孩子在青海“劳动改造”。在中国,好多人表示对此无法理解。今天开放了的中国,大家都在找门路,争取好的单位,赚多点钱,让生活舒适、前途光明,没有人会去穷乡荒野。人们都想知道,是什么力量、什么思想,让他们从西方放下物质的享受,甘心情愿地去青海受苦?
今年四月份,我去巴黎参加《海外校园》举办的“欧洲中国学人事工会议”。见到苏文峰牧师和师母。当他们知道我家老二在青海事奉的时候,便要我写写他的故事,也写写我这做父母的内心的感受。
“家庭日”
我是1965年到英国,作建筑师的工作,1966年结婚。神的恩典,四个儿子都在伦敦出生长大,也让他们都学有所成。老大老小现在都是建筑师,老三是土木工程师,老二是全科医生。
我们的家多年来在神面前特别蒙恩,到我这一代已是第五代的基督徒了。孩子们小的时候,就让他们知道,出生在中国人的家中,不是父母的选择,他们也无权选择,这是神的旨意和安排。我们当欢欢喜喜地接受和认同,生长在一个基督徒的家中,更是神的恩典,我们都当常存感恩的心。
我家每周都有家庭的崇拜,叫“家庭日”。我们尊重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大家轮流带领,在一起敬拜、读经、祈祷和谈论家里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和盼望这段时 间,我们会讨论家中的大小事,彼此勉励和批评,也探讨一些个人的问题,如交朋友,选取大学学科,婚姻观,教会事奉的问题,及个人的灵命等,可以说是无所不 谈。中英文并用,也使我们都在语言上有进步,每个人都从中得到很多的帮助和激励。
娶了“洋媳妇”
在四个儿子中,老二最 中国化、最温顺。他读了二年医科后,要求医学院给他一年休学时间,去台湾学中文。教授说这不可以,除非你有充足的理由。他说是为了和父母有更好的沟通。这 样他就去台北师大读了一年中文。医学院实习时,他又在中国青岛医院实习了半年。等医学院毕业拿到全科医生的执照后,又去选读了一年宣教神学来装备自己。
在读神学期间,神学院安排他在东伦敦的一间教会实习,在那里他认识了他后来的太太丹妮。丹妮是读师范的,在小学教书。两人恋爱,开始时我们还表示反对,没想到很中国化的老二会爱上一个英国女孩,后来看到既是神的带领,我们只能顺服,也就勉强同意了这段婚事。
婚后他们两人很同心,丹妮报名去伦敦大学学中文,说神感召他们去中国事奉,要帮助有需要的中国人。两人又通过“建华基金会”去天津学习汉语,也在一所中学里 教英语,在两年学习汉语的期间,他们利用假期跑遍中国各地,后来对我们说,中国的沿海有现代化的医院,设备先进,不需要国外的医生去。最需要医生的地方是 大西北。他们选择了青海,便带着一岁半的孙子乐贤去了青海,跟着又在青海生了乐宁。
头大脚轻
乐贤是在英国出生,刚满月便跟着父母去了天津。乐贤满一百天时(北方人叫“过百岁”),我们去天津探望他们,让他们邀请朋友一同庆贺感恩。他们所邀请的,除教他们汉语的老师外,都是一些邻居和住家附近摆小摊的、卖菜的、烤地瓜的,让我们真佩服他们和基层百姓结交的本领。
乐贤一岁时,我们又去看望他们。孩子不胖,头大脚轻,好像营养不良。问起来从小未吃过鱼。为什么,他们说鱼太贵,他们要过普通老百姓一样的生活。我们只好买 些鱼罐头送给他们。在天津二年期间,他们搬过六次家,可以说是居无定所。他们总是说很好,比他们想像的好,看到他们有异象,有使命,有甘愿受苦的准备,他 们生活得很愉快,我们为他们高兴,也得到激励。
理所当然
青海实在是落后,又是高原缺氧,我不太能适应。但感谢神,他们 在西宁总算建立了一个家,开始安定下来,第二个孙子乐宁出生前,大家都劝说他们回英国,因为知道当地的卫生条件和医院设备都比较差。他们说回英国花费大, 又要太多时间,决定留在青海。生产时因检查有误,小孩一只脚先出来,导致难产,神的保守,最后还是母子平安。
知道他们今年九月又要搬家了,为了更有效地服务当地百姓,他们要搬到更远的乡下的乡下。那个县城只有一条街,距西宁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海拔四千公尺以上。
身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会心疼孩子。但是从小我们就鼓励孩子,学习亲近主,爱主,在教会中参与事奉。老二能蒙主呼召去中国事奉,这也是我们的心愿。他们能夫妻 同心,特别是洋媳妇,真是难得。我为他们高兴,全力支持,作为基督徒这没有什么可夸的,这实在是很正常,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当我们看到和 想到他们生活的艰难和磨练的时候,会有些不舍得,常为他们担忧,为他们祷告,会想尽办法来支援他们,虽路途遥远,还是盼望去看望他们,表示对他们的欣赏和 鼓励。盼望我们都能学习保罗那样的心志,说“凡我所行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福音的好处。”(《林前》9:23)
作者现住英国伦敦,参与多种福音事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