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妙手不回春》一文之回应(苏文隆)

苏文隆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5期

       本文作者以生动的笔法,从一个丧礼说起,引出大型教会对个人牧养方式的存疑,再以《约翰福音》5:2-4节毕士大池的一幕,就本段圣经加以解经及应用,提出“超级医疗中心”架构的矛盾。进而以芝加哥的教会柳溪教会为 例,道破在教会的牧养工作中,容易分成“内幕中人”和“局外人”。然后以主耶稣的医治为例,再回到刚才的经文,强调在教会中个人牧养的重要及呼召。全文一 气呵成,文笔严谨,深入浅出,是难得的佳作。

        作者的确道出今日教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无论大型教会或小型教会,都有可能忽略“边缘人 物”,就是一些不显眼、聚会完就走的人;或者偶而出现、不来的人;也有的是因经济困难、或家庭问题,觉得不如别人等等。如果教会的个人牧养工作没有普及 化,就容易造成“局外人”的现象,这不是大型教会所特有,小型教会也会发生,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华人教会,都是在人数一百人以下。

        从一位牧养教会多年及神学教育工作者的立场,笔者对本文有以下的回应。

一、从解经的立场而言

        本文虽不是以解经为主,但全文根据《约》5:2-4引伸出对大型教会牧养架构的存疑。如果仔细看《约》5:3下-4,中文和合译本以小字写出,表示这段在原 抄本是没有的。根据著名新约学者J.C. Tenney的研究(注1),这段在第四世纪前的抄本都没有,是后来有些抄本就传说加以解释。也就是说,在耶稣当时还没有这种说法。因此在许多有份量的 《约翰福音》注释中,都未对《约》5:3下-4节加以解释而略过(注2)。因此,据以引伸毕士大池系“由天使管理”,“宣称能医治所有疾病”的超级医疗中 心有欠妥之处。

二、从对大型教会的批判而言

        大型教会乃从小型教会开始,而小型教会能转型到中型及大型教会一定有其增长 的因素,其中牧养关怀是不可少的一环。笔者曾牧养过这三类型的教会,也参加过作者所提的两个大型教会,知道大型教会的优点及缺点(注3)。当一个教会转型 到大教会时,一定要用到组织及体制来运转,如此就容易产生“局外人”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小教会还是占多数的原因。但神今天也使用大型教会对社区产生积极 的影响力(注4),这是不容忽视的。

三、从教会牧养的功能而言

        的确,对个人的关怀牧养是基督生平中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教会也应当在这方面加强。但这绝不是只有传道人的责任,信徒也要有牧者的心肠及牧养的功能。因此不少教会使用小组的方法(可能是小组教会,有小组的教 会或十二门徒小组(注5 ))来弥补牧养方面的缺失。固然有些会流于嘘寒问暖的形式,但笔者在北美各地所看到的有些小组,的确发挥了教会牧养的功能。因此如何有更好的小组长训练, 以及全民牧者化的观念是对廿一世纪后现代化教会的挑战。

        总而言之,本文值得教会传道人,神学生及信徒领袖的再三省思,按照耶稣个人牧养的模式,落实在小型、中型及大型教会中。

附注:
1. M.C. Tenny “John” Expositors N.T. Bible Commentary, P.62
2. 如V.G. Tesher,《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the Tyndale N.T. Commentaries 马有藻著《约翰福音注释》。香港,建道出版社,1992。王正中编《中希英逐字对照新约圣经》。台湾:宣道出版社,1985。Campell Morgan《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Morgan’s Expository Series。
3. 笔者手头有一份资料:Howard Business School以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为个案研究。由 MBA学生James Mellado分析该教会在行政管理上的得失。
4. 参考唐艾蒙着《美国十大创新增长教会》,台湾:天恩出版社,1993。约翰富恩著《世界十大教会》,台湾:橄榄基金会,1997。
5. 这是近年来动员小组长,使教会增长的崭新方法,可参考唐约珥著《引爆复兴十二门徒小组》台湾:道声出版社,2001。

作者现为洛杉矶台福神学院副院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