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篇

  • 禱告  ——每天都是感恩節

    禱告 ——每天都是感恩節

    本文原刊於《舉目》雜誌67期 李修遠       在2年前極艱難的時候,我絕對想不到,自己會有如今的喜樂。就算在1年前,受洗歸入耶穌基督之後,我也想不到,自己領受的祝福會如此長闊高深。 什麼都做了       還記得剛受洗的時候,我和上帝之間如此親密。我覺得世界特別美好。雖然困難還是有,但是來自上帝的感動總是會讓我熱淚盈眶,來自上帝的智慧總是讓我無限折服。       然而,感動來得突然,走得也快。“蜜月期”過去了……我心想:上帝的旨意、上帝的力量,大概就是這樣虛無縹緲,讓人捉摸不定吧?要想活下來,還是得靠自己。       於是,主日崇拜的時候,我想著下星期的考試;查經分享的時候,我盤算等會兒去哪裡逛街;聽別人的感恩見證,我覺得都是機緣巧合,何必當真?       我也知道,自己的靈魂開始乾枯,因為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平安、喜樂。可是,我不知道怎麼挽回。在我看來,去教會、和兄弟姐妹一起查經、按時完成慕道班的作業……我已做了該做的!       我唯獨忘了好好禱告。 太急著離開       上帝一直藉著聖經,藉著屬靈偉人的故事,告訴我,禱告是多麼重要!       有一天,我讀到了一句話,讓我非常吃驚:“有時候魔鬼不怕我們讀經,但是最怕我們謙卑、敬虔地禱告。”       我開始反思——我每天禱告不到10分鐘:躺在床上,不但經常睡著,連內容都是千篇一律,求這個、求那個,保守這個人、保守那個人……像極了上下班的打卡簽到。       我想禱告,但不知道應該怎樣禱告。甚至,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我只能像一個無知的孩子,對爸爸說:“天父,我不知道怎樣禱告。求你的聖靈感動我!”       我的禱告生活,開始改變了。我微弱的信心,開始更深建立在磐石之上。我的生命,也從那個時候開始大大更新。       我認識到,自己之所以沒有感受到上帝“比死更堅強”的愛,是因為每次我都太急著離開,太急著轉身做自己的事情。在我的時間表中,我沒有給上帝足夠的時間,讓祂親自搭建起我靈魂的高臺,成為支撐我整個生命的骨架。       我自己不親近上帝,卻怪上帝的力量如此微弱!很多時候,我在乎時間,卻忘了永恆是什麼;我在乎自己的目標,卻忽視了上帝的美意;我希望“與上帝同工”,卻忘了工作之前,要先禱告,讓自己的心思意念合乎上帝的旨意。 我終於明白        真正用心靈和誠實去禱告,我才認識到,上帝是如此高、偉大,我是如此渺小、卑微。上帝立大地根基的時候,我在哪裡呢?我不知道光亮從何處分開,我不知道東風從何處分散遍地,我不能用雲彩揚起聲來,我不能用智慧數算雲彩……當我通過禱告,用心去領受聖經的時候,就深深體會到,我能做的,就是謙卑地來到上帝面前。        用心靈和誠實的禱告,使我認識到,自己是悖逆的。我勸別人悔改,自己卻犯罪;勸別人謙卑,自己卻驕傲。上帝知道我所有的罪——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罪,但祂仍然愛我。這種恆久忍耐的愛,讓我折服!        用心靈和誠實的禱告,讓我明白,耶穌對馬大說,馬利亞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0:42)。我忙忙亂亂地服事,卻忽略了自己應當先安靜地待在主前,聽祂的話語、明白祂的心意!        當我用心靈和誠實去禱告的時候,我開始明白,聖經記載的上帝,是如此的有權柄!祂能夠讓摩西舉起手杖,分開紅海,或平靜風浪,讓彼得行走在水面之上……祂更讓我在禱告中知道,這力量和權柄長存,從恆古到永遠。        當我用心靈和誠實去禱告的時候,我開始真正明白我所信的是什麼。我終於明白,歷史上那些受迫害的聖徒,那些殉道者,在患難時,從何處得到安慰與力量。        當我明白了這些,我開始用心,而不是只靠理智或情感去傳福音。我不再像從前那樣,把信仰當做一件新買的衣服,把上帝當做炫耀的資本。於是,我在別人眼中看到了真正的感動。 結語       透過禱告,我知道了上帝的心意,明白了祂永遠與我同在。這一切,我都沒有辦法用有限的理性想明白,也沒有辦法用動蕩的情感支撐自己實踐信仰。唯有真心到祂的面前,敬虔讀經、誠實禱告,讓自己和祂的關係更加親近。       如果我們這樣做,必會覺得,每天都是感恩節。 作者是美國Lehigh… 阅读全文

  • 世界正明媚得流光溢彩─復活節手札

    阮鴻 本文原刊於《舉目》48期      昨天在車裡唱《In Christ Alone》,唱到“No power of hell, no scheme of man, can ever pluck me from His hand. Till He returns or calls me home, here in the power of Christ I’ll stand”(大意:沒有地獄的力量,也沒有人的奸計,可以把我從主手中奪去。等到祂再來或者招我回家之前,我決意靠主得力),眼淚突然不可遏止地流下來。       唱不下去了,只好停了一會兒後,重新來過。沒想到流淚更多。無法繼續唱,只好揩著滿臉的淚水,不好意思地對先生說:今天怎麼回事?丈夫笑笑說:你有沒有意識到,你最近情緒太緊張,沒有在主內安息。這是聖靈藉此方式教你釋放呢!把重擔交給祂吧。      我不知道他這話由哪兒說起,但學著在主裡完全順服,的確是我近年來沒過關的功課。丈夫不是個多話的人,但他在關鍵時刻說的話,常令我深思。我想這正印証了聖經說的:丈夫愛妻子,如同主愛教會,使她蒙恩。 最操心的是什麼      晚上,我認真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每天大腦裡想的最多的是什麼?你最操心的是什麼?      我仔細檢查了一下,發現我想的最多的、令我日日焦慮的,都是我無能為力的事情。遠到天涯,近在眼前,沒有我不操心的事:美國眾議院對全民醫保的投票,奧巴馬 總統接見以色列總理;次貸危機造成的震蕩持久綿延,世界範圍內經濟市場回彈乏力;中國的博士畢業生買不起房子,貧苦農民賣血供兒讀書;前天收到尋找失蹤少 女的郵件,昨天又有了教授未獲得價值認同而跳樓的消息;東南亞大旱,沙塵暴越刮越凶,會不會把某些都市從地上抹去?論壇上總有人以各樣的方式詆毀耶穌基督,於是我加入激烈論戰,夜不能寐……      細數之下,頭大如斗。我意識到,原來我每天都是在這些不幸的消息裡打滾周旋,形成惡性循環,以致疲憊不堪。      沒人付我工資來掂量這些事,是我義務操心。人們發工資給希拉里‧克林頓,要她這個國務卿關心這些事,還要看她高興不高興。我瞎忙個什麼呀?何況,這些事操不 操心,大勢可能都一樣,天地若要廢去,便要廢去,連日月星辰都要像用舊的衣服,捲起來扔在一邊,何況本來就微小如芥菜籽的我們?這樣想來,我的憂慮,真是 自找苦吃!       思緒東衝西撞,突然又一次撞到了關於2012年耶穌再來的傳言。主耶穌再來的日子,除了父神,自然沒有人知道,但我們知道這日期已經靠近,而且我們知道不經意間祂就來了,如同閃電,須時時警醒。       我這下子不僅憂慮,且緊張了,使命感更強了。可使命感和社會現狀的差距,理念與能力之間的差距,又直接把我的情緒送進了更深的低谷。… 阅读全文

  • 十字架的道路 ──復活節之默想(曾思瀚著/吳瑩宜譯)

    十字架的道路 ──復活節之默想(曾思瀚著/吳瑩宜譯)

    對於二十一世紀的西方讀者來說,《馬可福音》8:34所蘊涵的經文意義,似乎顯得生疏又遙遠。然而,這節經文的存在,是超越時空與文化界限的。它要求歷世歷代、各國各方的讀者,不但理解、領受經文的涵意,並且在經文的實踐上付諸行動。 阅读全文

  • 三日三夜,或是三天兩夜?(陳瑞,蔣宏)

    於是,每年三月末或是四月初的一個星期五,就是受難節,接著的主日就是復活節。如此誤解聖經,直到如今。 阅读全文

  • 受難日,我為主預備墳墓(劉帝傑)

    受難日,我為主預備墳墓(劉帝傑)

    我只是小人物,竟然被上主選用,成就預言!可見,不管是大組織的小職員、大宗派的小信徒,還是大家族的小媳婦,只要願意被主使用,主會呼召,為衪成就人類歷史大事! 阅读全文

  • 耶穌真的復活了嗎?(呂居)

      我們處於科學主義盛行的時代。向這時代的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傳福音,必須對聖經裡的神蹟有所交代。抽去了這些神蹟,基督信仰就蛻化為道德說教,耶穌基督也淪為聖人賢哲。耶穌基督的一些神蹟(比如死裡復活),屬於信仰的核心教義。如果在這些問題上不能認信,那麼很難成為真正的基督徒。 阅读全文

  • 回首向來蕭瑟處,縱有風雨更有晴 ——我與中國學人培訓學院(舒亞)

    悠悠五千載,莘莘學子心。 基督救贖在中華,恩澤我學人。 聖工辛苦事,主愛情愈深。 培訓學神恩膏在,吾輩成新人。 阅读全文

  • 兩個父親(王文龍)

    女兒南生小孩,我從美國去了加拿大。 沒想到女兒因生產意外,命懸一線。她全身插滿了管子,不能說話。小嬰兒嗷嗷待哺…… “孩子,別怕!有爸爸在,一切都能搞定!”我在女兒病床前這樣說。 阅读全文

  • 李國鼎─台灣經濟奇蹟的締造者(莊祖鯤)

    當李國鼎先生(1910-2001)過世時,不但海內外華人為之同感哀悼,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領袖們,也都為這位他們稱之為K. T. Lee的偉人而同悲。 阅读全文

  • 樂讀經、讀經樂

    本文原刊於《舉目》66期 許宏度 可敬可靠的耶和華上帝         聖經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沒有比耶和華上帝,更值得我們追求、認識的!(註1)摩西如此描述:“我要宣告耶和華的名;你們要將大德歸與我們的上帝。祂是磐石,祂的作為完全;祂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的上帝,又公義,又正直。”(《申》32:3-4)         同樣的,大衛讚美上帝說:“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這代要對那代頌讚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我要默念你威嚴的尊榮和你奇妙的作為。人要傳說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傳揚你的大德。他們記念你的大恩就要傳出來,並要歌唱你的公義。”(《詩》145:3-7)         相對之下,保羅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用舌頭弄詭詐,嘴唇裡有虺蛇的毒氣,滿口是咒罵苦毒。”(《羅》3:10-14)耶利米甚至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         我們在教會裡服事,有時會相當煩惱、心裡困惑:為什麼信徒對上帝的信心,常常是這麼小?其實,這跟上面最後的兩段經文,不無關係。筆者記得多年前,聽到一位講員說:“信徒為什麼不容易信任上帝,是因為我們的老爸過去也曾經欺騙過我們!”如果我們不能信任至親,還能夠信任什麼人呢?這實在是人類社會的悲劇!         先知以賽亞看見耶和華,坐在高高的寶座上時,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參《賽》6:5)我們一出生,就是活在這種爾虞我詐、互相懷疑、互相欺騙的環境裡。         換言之,《創世記》雅各騙哥哥、騙爸爸、被伯父欺騙、被兒子們欺騙的故事,就是人類歷史的故事!既然我們不容易信任人,難怪我們也就不容易學會信任上帝!面對這個世界,父母要常常提醒孩子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以上種種,不都在說明“人是不可靠的,惟有耶和華上帝可敬可靠”嗎? 與人親近的耶和華上帝         萬幸,耶和華上帝不只可敬可靠,祂沒有高高在上、遠離敗壞詭詐的罪人,而是願意親近我們、被我們認識。這正是基督信仰的一個特色——上帝不單創天造地,祂也顧念祂所創造的人類。詩人大衛讚嘆道:“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8:3-4)。        更奇妙的是,上帝不單顧念祂所創造的人類,祂甚至“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參《約》1:14)。幾年前,筆者在芝加哥教學,順道探訪在三一神學院深造的華神校友。她們帶我參觀神學院時,我看到一位老師的門外,貼了2張卡片,一張卡片寫著“歷史充滿了想做神的人(History is crowded with men who would be gods)”,卡片內有不同人的像,包括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希特勒、列寧、毛澤東等;另一張卡片寫著“但只有一位願意做人的上帝(But only one God who would be man)”,卡片內是約瑟、馬利亞和嬰孩耶穌的畫像。是的,基督教的一個特色,就是“上帝差祂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祂得生”(參《約壹》4:9)!         在聖經裡,我們看見,上帝用各式各樣的方法與人相交、溝通。如,上帝在異象中與亞伯蘭說話和立約(參《創》15:1-21),之後又以人的形狀向他顯現(參《創》18:1-33),一方面應許撒拉明年會生以撒;另一方面告訴亞伯蘭,所多瑪和蛾摩拉會被毀。在《出埃及記》,上帝不單透過異象(荊棘被火燒著),向摩西顯現,祂也透過異象(上帝在火中降臨西乃山,山上有雷轟、閃電,密雲,和角聲),向全以色列民顯現。         當然,上帝有時候也會間接地、透過天使或先知與人互動。在《路加福音》,上帝差遣天使加百列去告訴馬利亞,她會懷孕生子(參《路》1:26-38),之後又有天使天兵在伯利恆,向牧羊的人報喜訊。至於上帝透過先知與人溝通的例子,在舊約比比皆是,以致《希伯來書》的作者說:“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祂兒子曉諭我們”(參《來》1:1-2)! 向人坦誠的耶和華上帝           活在今天的信徒,實在是太有福了!因為,我們不需要面對孩童撒母耳的困局,那就是“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參《撒上》3:1)。信徒不應該抱怨說:“聖經實在是太厚了,我們一生也看不完!”因為厚厚的聖經,正好證明耶和華上帝,非常願意與我們溝通、互動,非常願意將祂的計劃、心事,跟我們分享。          上帝不像一個孤僻的丈夫,下班回家以後,只會自顧自地看報紙,不理會妻子;也不像一個孤僻的父親,下班回家以後,只會自顧自地看電視,不理會自己的孩子。相反的,我們太像一個孤僻的孩子,自顧自的看手機、玩遊戲,不理會我們在天上的父神!         今天,耶和華的言語、默示,不再稀少!今天的信徒,手中有一本厚厚的聖經,心中有一位朝夕與共、不離不棄的聖靈,身邊隨時可以有各樣的學者、專家、牧師和教師,以及詮釋聖經的著作,(註2)實在是太有福了!         當然,手中有聖經,心中有聖靈,身邊有諸多著作,不代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必然健健康康、甜甜蜜蜜。信徒要追求、認識無與倫比的耶和華上帝,至少要避開以下3個常見的讀經陋習。 (一)太忙碌的生活… 阅读全文

  • 神聖話語的學習

    本文原刊於《舉目》66期 王志希 為何要制定讀經計劃          每年,“渴慕神”(Desiring God)、“福音派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等美國福音派的重要網站,都推出各式各樣的“讀經計劃”,供信徒選擇。例如,影響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斯托德(John Stott)等甚深、19世紀英格蘭牧師麥琴(Robert Murray M'Chenyne)所制定的麥琴讀經計劃(M'Cheyne Reading Plan)就很不錯。卡森博士(D. A. Carson)就此所做的2年期修訂版,即成為我去年和今年讀經的依憑。         制定讀經計劃,為的是讓我們更有目標和動力、更平衡地閱讀聖經。聖經實在是信仰生活的關鍵,我們需要藉著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從聖經中更深刻地認識上帝,並渴慕祂,以祂為至終的福樂泉源。所以,我們應當找一個適合的讀經計劃,然後持守。 閱讀屬靈前輩的著作           除了有適合自己的讀經計劃之外,我們也有必要閱讀屬靈前輩的著作。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信》(Open Letter to the Christian Nobility of the German Nation)中提醒我們,之所以要閱讀屬靈前輩的著作,是因為這些著作像是“路標”或“地圖”,讓我們認清前面的路。否則,我們或者會迷路,或者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找到正確的路。“我們閱讀屬靈前輩的著作,是要透過他們的著述明白上帝神聖的話語。”(約翰‧派博,《至高喜樂的傳承——在恩典中得勝的人》,p. 27。以下引用皆出自該書。)         在讀書的時候,不要只追求數量和廣泛程度。因為“太過廣泛的閱讀,反而會令人困惑,而且不能使人受益。它會使學生的思想四處飄蕩,因此,也就沒有重點”,而“一個學生要是不想浪費勞力,那麼就必須反復閱讀一些優秀作家的作品,直到將作品中的精髓完全吸收過來”(p. 93-94頁)。          路德提醒我們,屬靈前輩的著作固然很好,但它們僅僅是“路標”或“地圖”,是“工具”而已,不是、也不應當是我們的目的地——我們至終要回到聖經本身去認識上帝。如果我們只停留在屬靈前輩的著作上,那“我們就像是只閱讀路標,卻從未真正行路的人”(第57頁),是“買櫝還珠”。          換言之,屬靈前輩的著作,是“在山谷中附屬於泉源的小溪”(第93頁),“唯有上帝的話,才是需要我們去辛勞挖掘的泉源”(第57頁)。所以,我們當讀屬靈前輩的書,更要回到聖經本身。 藉“禱告”支取“恩典”          只有讀經計劃以及屬靈前輩著作的指引,還不足以讓我們真正明白聖經,以及聖經所啟示的上帝。在路德看來,我們研讀聖經不僅要投入智識上的努力(理性),更要在靈性上投入時間(恩典)。          易言之,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和才幹,就可以讀懂聖經。我們更得切切禱告,懇求聖靈啟示我們明白聖經話語,“把我們所有的學習都浸透在禱告中”(第109-110頁)。舊約《詩篇》也一再教導我們,要禱告求上帝開啟我們的眼睛(《詩》119:18),賜予我們悟性和理解力(《詩》119:34),使我們明白奇妙之事(《詩》119:18、27)。          因此,路德給出建議:“你們應該完全棄絕自己的感覺和理性,因為人無法靠這些讀懂聖經……你們需要跪在自己的密室裡,帶著謙卑和迫切的心,透過耶穌基督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用聖靈來光照並引領你們,給你們悟性。”(第110頁)派博指出,在這一點上,路德的研經方法與他的神學觀是統一的:研讀聖經至關重要之處,在於藉“禱告”支取“恩典”。 路德的榜樣與勸勉          路德在研讀聖經上是我們的榜樣。路德回憶自己早年的日子時說:“那時我還年輕,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復研讀聖經,做到爛熟於胸,甚至可以立即指出任何一節經文的出處。”(第93頁)         … 阅读全文

  • 讀經基本功

    上帝讓我有福生在第三代的基督徒家族,可以體驗觀察到這些中西教會歷史的傳承,如何在台灣那段特殊的時空中凝聚會通。當我有機會與同時期的弟兄姐妹回顧當年所領受的教導時,我們都發現有一個很重要的操練,是當時這些中西屬靈前輩不斷耳提面命的,就是讀經基本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