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會史話27:見賢思齊(呂沛淵)
皇帝提爾多修(Theodosius)於381年5月在康士坦丁堡召開“大公會議”,這是繼尼西亞會議之後的第二次大會,共有150位東方主教參加,西方並無代表出席。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26:加帕多家三傑(呂沛淵)
從主後325年“尼西亞會議”到主後381年的“康士坦丁堡會議” 之間,教會面臨“三位一体教義”的爭論,被史家稱為“亞流派之爭”。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25:夜盡天明(呂沛淵)
皇帝康士坦提於361年過世,由朱里安接任皇帝。朱里安(Julian)原是康士坦提的近親,當初康士坦丁死時,手下軍兵不願皇權外落,就將其三子之外的堂表親戚一概殺盡。然而,朱里安與其兄迦勒斯(Gallus)倖免於難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24:亂世忠僕(呂沛淵)
羅馬帝國皇帝自康士坦丁以來,在名義上都是基督徒。他們依循康士坦丁的 “政教合一”政策,以教會的保護者與領導者自居。在“尼西亞會議”之後,“亞流派”的主教們在政治上的得勢,使得堅守“尼西亞信經”正統派人士屢遭逼迫放逐。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23:持守真道(呂沛淵)
主後325年的“尼西亞會議”,是教會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要處理“亞流派之爭”,結果亞流派被定為異端,保守了基要福音真理。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22:尼西亞大會(呂沛淵)
“尼西亞會議”被稱為第一次“大公會議”,是自從“耶路撒冷會議”(《徒》15章)之後最重要的教會會議。亞他那修稱之為“得勝一切異端的真正里程碑與記 號”。皇帝康士坦丁與後來羅馬主教利歐一世,都認為“尼西亞信經”是聖靈親自感動的結果。希臘教會定每年“五旬節”之前的主日,為尼西亞日,記念慶祝之。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21:聖潔沒有瑕疵(呂沛淵)
自從主後313年寬容宗教自由的“米蘭諭令”頒佈以來,基督教會在羅馬帝國不再 遭受大規模逼迫,但卻必須處理善後──如何對待變節背道者。一般來說,東部教會認為燒香獻祭者是背道者,交出聖經與奉獻盤者的“交出者” (traditores)則從輕發落。西部教會雖然遭受逼迫的時間與程度較短少,也受影響的地區有限,但是卻對“交出者”處分則看法不一,特別對聖職人員 的懲戒輕重,雙方激烈爭辯,甚至導致教會的分裂。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20:該撒歸主(呂沛淵)
羅馬皇帝康士坦丁(Constantine)的悔改信主,在教會歷史與歐洲發展史上,都是關鍵的轉捩點。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19:否極泰來 ──初代教會的得勝(呂沛淵)
教會在第三世紀中葉,遭到羅馬皇帝德修(Decius,249-251)與繼任的迦魯(Gallus,251-253)的大肆逼迫。瓦勒良(Valerian,253-259)即位後,一反常態,暫時停止對教會的逼迫。然而下一波更嚴厲的迫害即將開始。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18:火窯獅穴(呂沛淵)
教會在第二世紀後半期,遭到羅馬皇帝馬可‧奧熱流(Marcus Aurelius,161-180年在任)的血腥逼迫。其中最著名的是於177年在高盧的逼迫。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17:護教勇士(呂沛淵)
基督徒面對羅馬帝國的逼迫,真金不怕火煉,堅守真道,廣傳福音,教會不斷增長。有些基督徒立志以筆來護衛真道,著書立說,闡揚基督信仰的真實可靠,除去謠言誤會。 阅读全文
-
教會史話16:至死忠心(呂沛淵)
在主後第二世紀初期,基督教會在羅馬帝國境內如雨後春筍般增長擴張。皇帝特拉建 (Trajan)任內(主後98-117年),雖然帝國繼續逼迫基督徒,但是基督徒的數目有增無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