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吳蔓玲
-
4月1日不再是愚人節,而是“我們的日子”( We Day),是“我們行動”(We Act)運動的年度高潮。這運動是推動年輕人當義工的精神。他們可以改變世界、除去不公義的事,轉化自己所在地,甚至轉化全球。使這個世界更美好,更有盼望。
-
面對遠柴事件一路演變,要我心如止海、不為所動,是絕對做不到的。就連我腦袋裡久不用的福爾摩斯偵探細胞,也全都活絡起來,跟著網絡新聞走向起舞,努力還原事情真相,判斷孰是孰非。手上掂著的那塊石頭,這一會兒想砸遠,下一會兒想砸柴。
-
政論祖師爺李濤和布蘭登(Brandon Stanton, 1984-)想法一樣,都是要挖掘草根的善良;不過,李濤的“善耕台灣”因收視率不佳下檔了,而布蘭登的臉書“紐約的人們”(Humans of New York)已經有近1200萬人按讚,更有不少人嚷著要提名他諾貝爾和平獎。
-
今天新聞快報,嘲諷時政著名的法國刊物《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的巴黎辦公室,當地時間周三上午11時30分,2名蒙面武裝份子持突擊步槍,高喊“Allahu Akbar”,意思是“阿拉真偉大﹗”,闖入濫射,造成至少12人喪生,15人受傷,並且順利逃逸。
-
去年新年,牧師要大家各自向上帝尋求,給這一年的一句話。我朋友小戴的領受是“盼望”一詞。當時她的生活平順,但是她就是把這個詞放心裡。
-
小時候對聖誕節送禮就沒好感,因為當時軟囊羞澀,又缺乏巧思,總覺聖誕節送禮壓力大。偏偏落居北美後,發現聖誕節送禮可是洋人的年度大事。
-
面對恐怖行動最明智的態度,就是“不受威嚇”。
-
前一週去聽前加拿大總理金‧凱貝爾(Kim Campbell)演講,她目前仍是惟一一位女性加拿大總理。據說她接任時人氣很高,不過,仍敵不過他同黨前任總理捅的簍子,她接任就面對選舉,短短四個月,就下臺了。
-
在生活小事中,學習少看自己、多看基督時,“傚法基督”不再是又大又難的事,而是成為喜樂的吸引,因此樂意順服聖靈引領,讓傚法基督作成在自己的身上。
-
離寫前稿不過4天的時間,伊波拉的疫情又有許多變化,對二位染上伊波拉被運回國宣教士的醫治詳情,也有進一步的釐清。布蘭特利醫師的病情已有好轉。布蘭特利醫師去年夏天在前往賴比瑞亞之前,曾在自小長大教會裡分享自己的呼召。他的分享讓我們一瞥他回應呼召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