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主鑒

  • 代號“以馬內利”的拯救計劃(主鑒)2025.01.18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20.04.02  主鑒 經文:“‘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1-23) 我們的上帝,是一位拯救祂百姓的上帝。祂曾經藉著十災,藉著雲柱和火柱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祂也曾經藉著士師們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四境的敵人……上帝終極的拯救計劃,就是藉著祂獨一愛子的道成肉身,把自己的百姓從罪惡之中拯救出來。這最終的營救方案,就是“以馬內利”。 “以馬內利”表明的則是上帝的拯救方案。和我們熟悉的宗教神明、或者政治領袖的拯救方案相比,“以馬內利”似乎是一種略顯單薄和柔弱的表達。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只是與我們同在嗎?——聽起來,似乎並不是很厲害。這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能保證我們會“站”起來嗎? 在聖經中,“以馬內利”營救計劃的展開,我們先看到了一個成年人的掙扎——約瑟的掙扎,他決定暗暗地休了馬利亞。 天使在夢中向約瑟顯現,叫他“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娶過馬利亞來,意味著約瑟要接納這個孩子,要領養這個孩子為自己的孩子;意味著他要面對很多的誤解、風險、麻煩。意味著他要在自己的心裡面,在自己的家裡面,為這個孩子預備一個地方。 上帝是在問約瑟:“你願意和我同在嗎?你願意歡迎這位嬰兒彌賽亞嗎?” 感謝上帝,約瑟順服了。看起來是約瑟冒了極大的風險接待了這位彌賽亞。但實際上,約瑟、馬利亞不是唯一冒了風險的人。上帝冒了更大的風險。 我們知道,上帝在歷史中多次試著“與人同在”:在伊甸園裡、在雲柱和火柱中、在會幕中、在聖殿裡。當三位一體的上帝在永恆中討論如何來搭救祂所愛的人時,我們聽見其中有一個聲音說,“我去與他們同在”。 這一次,當上帝的兒子以一個嬰孩的樣子降生到希律王的國中時,“以馬內利”的計劃依然面臨許多的危險:希律王和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不安,進而彌賽亞被追殺,“以馬內利”計劃面臨被撲滅;東方的博士們按照自己的知識來追尋祂,卻誤入希律的王宮, “以馬內利”計劃面臨被忽略;文士們和祭司長知道彌賽亞生在何處,卻不去敬拜,“以馬內利”計劃面臨被拒絕。 我們看到,對以馬內利這個營救計劃,大多數人的態度或是撲滅,或是拒絕,或是忽略,因為他們心裡已經有太多同在的東西,以致於沒有上帝的位置。但是耶穌基督,天父的兒子,依然道成肉身,願意來“與我們同在”,並藉著與我們同在來拯救我們。因為祂知道,會有一些人歡迎祂。他們或許就像馬利亞和約瑟,生命中既沒有物質上的安全感,也沒有政治上的安全感,但他們會打開自己的心,打開自己的家,歡迎祂。祂應許這些接待祂的人,祂將“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28:20 ) 禱告:樂意來與我們同在的主,感謝你排除萬難來找尋我們,並且與我們永遠同在;今天求你除去我們心裡的慌亂、恐懼,讓我們再一次從心靈的深處,發出對你同在的邀請。主啊,讓我們因為有你的同在,可以安穩地面對一切外在的環境。謝謝主,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哪個聲音是上帝的聲音?(主鑒)2024.09.21

    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們每個人自己的聲音之外,本質上只有兩種聲音。

    閲讀全文…

  • 一場山寨版的敬拜(主鑒)2024.09.05

    如果你問亞倫,你帶領這群百姓在幹嘛呢?他會說,我帶領他們在敬拜耶和華呢——上帝不是吩咐我們一年三次向他守節嗎?

    閲讀全文…

  • 為什麼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時,以色列人很害怕?(主鑒)2024.08.06

    在與百姓立約之時,上帝為什麼要以這種令他們害怕的方式降臨呢?

    閲讀全文…

  • 曠野中的組織架構(主鑒)2024.07.20

    面對疲憊不堪的摩西,岳父葉忒羅給出了他的建議,即在百姓當中搭建一個組織框架以實現分工和授權。

    閲讀全文…

  • 承認我不是超人,是超越的開始(主鑒)2024.05.24

    摩西也是一位卡利斯馬型領袖。

    閲讀全文…

  • 生命中的美好時刻(主鑒)2024.04.19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10.01 主鑒 經文:“他們到了以琳,在那裡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他們就在那裡的水邊安營。”(《出》15:27) 以琳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呢?以琳有十二股泉水和七十棵棕樹。十二股泉水,以色列人有十二個支派,每一個支派可以坐擁一個水泉。水源足足的,誰也不需要爭搶。七十顆棕樹,以色列人有70位長老,每位長老可以坐在一棵棕樹下,指引百姓,談笑風生,揮灑智慧。在以琳,以色列人可以和睦同居,彼此團契;在以琳,資源充足,沒有抱怨;何等的美,何等的善…… 曠野怎麽會有以琳這樣的地方? 當然有的。至今蘇伊士運河南部的西奈半島上,還有類似於以琳這樣的沙漠綠洲。問題是,以色列進入到曠野的第二站,怎麼就能找到以琳這樣的好地方呢? 很明顯,是上帝藉著雲柱和火柱帶領他們來到了這裡。 有人會問:曠野不是只有曠野嗎?曠野不是三天之久沒有水源嗎?曠野不是只有瑪拉的苦水嗎?當然不是,曠野還有以琳。對以色列人來說,以琳好得不真實,好得甚至就像應許之地一樣。 上帝藉著帶領以色列人在以琳安營,提醒他們,祂是值得信靠的、是全地的主。上帝不只是在救他們脫離埃及的時候是主,不只是在那一頭的應許之地裡是主,祂也是曠野的主。祂是全地的主。 上帝是全地的主,因此祂可以以不同的方法來供應水源,或使苦水變甜,或叫磐石出水,或者直接帶領以色列人到一個有十二股水泉的地方;祂是全地的主,他讓人在曠野之中,在跋涉途中,就預先品嘗到那應許之地的安息和美好。 此外,上帝也讓我們知道,祂不只是拯救我們的主,不只是在那一頭歡迎我們回家的主,在我們天路旅途中,從我們還未出生,到將來到新天新地的每一天、每一站,祂一直都是我們的主。 我相信,在基督徒的天路旅途中,或多或少,或遲或早,會經歷到這種好的不真實的美好。教會、團契、小組、婚姻、家庭有的時候也會好的不真實。好的,就好像我們已經經歷那種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了。 讓我們我們為著這些時刻感恩,為著這些美好的團契、關係感恩。因著這些美好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我們更認識到,上帝是全地的主。 無論是在中國,美國;無論是在學生團契,還是在職場人士的教會;無論是初信的時候,還是做同工帶領別人的時候……上帝一直是那一位帶領我們走天路的主。天路旅途的每一站,祂都同在,祂都帶領,祂都供應。 或許以琳之後,我們還會在人生的小站再次遭遇瑪拉,或遭遇水源用盡,但我們要相信,上帝依然在以祂的慈愛帶領我們,祂會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再解我們生命的乾渴。 禱告:天父,謝謝你曾賜給我們許多在主裡的美好時光,我們懷念那些時刻。我們知道這都是因為你的愛和恩典。也許,我們現在的生活可能沒有那麽精彩,可能沒有那麽多安歇的時候,但我們承認你既在以琳愛我們,也依然在我們今天的難處中愛我們。我們因此更期待並等候你的餵養和更新。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耶和華拉法”對我有什麼意義?(主鑒)2024.04.05

    以色列人在曠野首先面對的一個功課是,這位在埃及行大能拯救的耶和華神,在曠野中還會顧念、供應他們每一天的需要嗎?祂會在乎他們渴了、餓了嗎?上帝還值得信靠嗎? 

    閲讀全文…

  • 你的生命,在參與哪個“項目”建造?(主鑒)2024.03.07

    任何一塊又硬又臭的石頭,想要有份於上帝的生命工程,首先要成為一塊屬於主的活石,才能和別的活石連接。上帝的心意絕不只是讓基督徒成為一塊被洗乾凈的活石而已,石頭幹嘛用?——當然是造房子,當時很多房子都是石頭做的。一塊石頭的價值,取決於他被用在了什麼建築工程上。最好的石頭,會被用在聖殿的建造上。 

    閲讀全文…

  • 24小時與你同在的上帝(主鑒)2024.02.09

    每次看到這樣的廣告,我不禁想,會不會有時候,上帝在我們的心中,也成了一位退休在家、孤坐在電話機旁等著我們打電話,等著我們回老家過節的老父親?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