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天堂
-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4.04.17 刘加恩 “坚忍”这个中文词,表达了意志坚强、有韧性的状态。对于许多人和企业来说,坚忍是成功的重要要素。然而坚忍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困境中坚忍,着实困难。然而圣经提醒我们,坚忍原是要建立在对上帝的信靠上,更是因为上帝的信实,使得我们能够存心忍耐去奔跑。 拿到天堂门票就好? 《希伯来书》的作者,花了许多篇幅,解释耶稣基督的特殊与超越。第10章进一步警告:罪恶只会带来审判!第26节起,讲述有些人故意犯罪,因而不再有别的救赎。 这里“故意犯罪”的意思,乃是轻忽、不在意的态度。经文特别在29节指出,这样的人乃是践踏上帝的儿子,将祂的血当作平常,并且亵慢施恩的圣灵。他们将接受极大的审判。 这是信仰中非常严肃的问题,因为人所领受的是白白的恩典,所以很容易习以为常,甚至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许多信徒落入错误的认知中,即使不怀疑耶稣基督的救赎,但也不会积极成长,总觉得自己只要拿到天堂门票就好,其他的不重要。 就是这种消极的心态,让人不愿意学习,更不愿意成长,如此就与这一段经文所警告的情况非常接近了。 应当以何回应? 与这些信心后退相反的,是《希伯来书》第11章中的另一个模式——3-32节透过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摩西等先祖的例子,描述了信心的行动。 33-38节则描述了许多无名英雄的信心和行动。虽然没有一一指出他们的名字,却可以看见这些美好的信心榜样。经文强调的是5、17、28中的见证,指出他们的坚忍与确据。 若从整体的角度来研读,更会发现,圣经希望信徒明白,在领受了耶稣带来的又新又活的生命时,应当以信心回应。圣经以一连串的信心伟人,作为历史的见证,让这些云彩般的见证人激励读者。 眼光聚焦何处? 第10章32节开始,讲述了坚忍的秘诀,原来是要追念过去的日子,即使遇到困境时,因为看见天上更美的家乡,就愿意坚守。 换句话说,作者提醒我们,在信心中坚忍的关键,是常常回顾过去领受的恩典——自己也曾在坚忍的信心中领受恩典,不要忽略已经领受的这一切,要跟随信心伟人,对上帝有更准确的认识。 这些信心伟人,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他们将世界看为暂时,盼望天上永恒的家乡。他们并不关注当下得到什么,而是将眼光聚焦于永恒。 既然在历史中看见这么多美好的见证人,我们就应该要放下重担、摆脱缠累我们的罪恶。这些罪,容易让我们忽视领受的救恩是何等的伟大!这些见证人也让我们知道,有那么多信靠上帝的人,和自己有相似的艰难经历。 这使我们重新认识信心的重要,重新体会第11章1-2节对于信心的论述——原来信心是“所盼望之事情的实底”,就是对于所盼望的事情有把握;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意思是虽然没有看见,但能够很确定,因为明白所仰望的是信实的上帝——从创造世界以来,上帝给人的应许从未落空,一直不断地向人彰显著祂的信实。 这个世界常常让我们失去焦点,只看得见眼前的难处与挣扎。我们应当把焦点放在耶稣身上——祂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因看见天上美好的喜乐,于是轻看羞辱而忍受苦难。这样一位上帝,是为我们创始成终的主。祂是我们生命的作者,谱写我们生命的乐章,引导我们走在信心的坚忍当中。 三个勉励可能做到? 信徒要对基督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希伯来书》作者给出3个勉励: 第一个劝勉,是在第10章22节,要人来到上帝的面前,在任何景况中都靠近上帝。天良的亏欠已经洗净,人能够存著诚心来靠近上帝。 上帝赐与人新的机会,让人带着真实的信心勇敢地来到祂面前,坦然地进入至圣所,勇敢承认自己的软弱、在挑战当中坚持下去,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我们被主洁净了。圣灵用上帝的话洁净人的生命,使我们能无所畏惧的活在上帝面前。 第二个劝勉,乃是让人要持守指望 ,也就是在第10章23节所提到的,以上帝的应许为基础,成为持守指望的关键。这个盼望乃是坚忍、不动摇的。 圣经给基督徒的建议是,我们需要透过历史中的追念,透过一群活生生的人,深刻体会上帝的信实。信徒回顾生命历程中经历上帝、蒙光照的日子,即使遭遇苦难,也因真实的盼望,能够忍耐持守,甚至陪伴同在苦难中的人。 圣经更指出,许许多多云彩般的见证人,在他们生命的历程中,活出属主百姓的样式。这一群世界不配有的人,要与各时期的基督徒一起,同得更美、长存的产业。 基督徒的盼望,并不是超脱凡间人事物、只顾形而上,而是真实活在人中间,也真实忍受各种处境,按著上帝的旨意行走人生路途,如同耶稣基督一样。 耶稣基督来到世界、道成肉身、死而复活,使看见、跟随祂的人,同样得胜。 基督徒之所以有盼望,有不同于这个时代的正向思考,不是因为参加了自我激励课程,有所谓“正能量”。基督徒盼望的根基,是这一位信实的主。祂不只预备、应许,更有能力完成。 祂是说话算话的主,也是有能力变水为酒、平静风浪的主。而这份盼望,能够成为信徒勇敢、坚定、忍耐的动力。 第三个勉励,是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爱心呈现在很基本的事情上。很多人拒绝参与团契、小组时,都会用一个理由,即其他人不够成熟,言之无物,浪费我的时间…… 当自己一个人时,总会觉得自己最属灵、最懂得爱人、离上帝最靠近。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当我们活在群体中,才会发现自己又骄傲又自卑,也很难饶恕他人,不想爱不可爱的人,离上帝的标准很遥远。 爱心还表现在“不停止聚会”。这个不停止聚会,不是律法的要求,反而是明白爱而产生的表现,是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的具体行动。 如何不轻忽、不践踏? 耶稣基督用祂的血、祂的身体,为我们开出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我们能坦然无惧地来到祂的施恩宝座前。 基督徒在领受这丰富的恩典后,可以透过信心,真实地活在主的面前。面对罪恶的问题,不轻忽也不践踏上帝重价的救赎。 基督徒还可以透过盼望,在历史中看见上帝的作为,看到操练坚守、勇敢、忍耐的品格;可以透过爱心来回应,在信仰的群体中,一同认识上帝,学习爱人与被爱,也学习说造就人的话。 这能使我们在艰困的环境中,存心忍耐,奔跑摆在我们前面的路程,在信心中坚忍地前行! 作者为中华福音神学院新约专任教师,台北内湖信友堂牧师。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如果你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是一件令人难以想像的事。可是来到21世纪,如果告诉别人你不信神,这很正常。反而,信神的人,还需要加以解释一番,特别在知识界、学界,一个头脑清楚的人,怎么会去信神?
-
我们现今这个时代,竭尽所能远离死亡的气味和声音。然而先辈不仅承认死亡,而且注意死亡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这是一个貌似奇怪,其实非常适当、健康的做法!
-
只要一张天堂门票的人,真的渴慕永生、渴慕天堂吗?真的明白天堂是什么吗?我们常听到对天堂的描述,黄金街道,宝石城墙,总之是金碧辉煌、美得无比。
-
到底有没有天堂?有人说,我从来未曾到过天堂,地狱倒是走过好几次。若有天堂,就必有地狱;否则上不了天堂的人,要去哪里?
-
今年春天,Calvin第一次参加安息礼拜,第一次看到“死亡”的场景。 突然,他问我:“爸爸,国永叔叔去哪里了?”我愣了一下,正要回答的时候,他说:“他回家了,对吗?国永叔叔去天堂了,我知道的。”
-
如果死后是升入天堂,那么,我在短短的半年里,几乎两次成为天堂的永久居民。而现在,我却来到斐济(Fiji。编注),成为这个南太平洋岛国的过客。
-
吸引我去看甫上映电影《天堂奇愈记》(Miracles from Heaven),是因为电影女主角珍妮弗・岗纳(Jennifer Garner)公开表示,因着拍摄这部电影,她重拾信仰,并且开始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教会……
-
本文原刊于《举目》71期。 梦非 爱丽丝是我们神学院教授克利斯丁的女儿。 一年半前,师母因心脏问题,突然晕倒,入住疗养院。我们闻讯往访,爱丽丝服事母亲在侧,精神奕奕,机智幽默。 过去,不论我作学生时,还是后来教成人主日学,每逢请教克利斯丁老师问题,他总不厌其烦。但自师母身体违和,有时会找不到他们。爱丽丝了解父母的行踪,我因此常去电她家。 某次,两老远行去休养。爱丽丝问,可有为我效劳之处?我把问题提出,她即刻解答,且提供资料供我参考。我暗自庆幸老师有女可继承衣钵。其后才知,原来爱丽丝与父母一样,乃Biola大学神学院高材生,难怪! 爱丽丝在好莱坞某教会教成人主日学,且是司琴。丈夫乃教会执事会主席。 追思礼拜 今年3月,得知爱丽丝腰椎癌病变、可能不久人世的消息。起初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但爱丽丝坦然地告诉我:约莫一个月前看诊,医生说她只有六、七个星期可活。激动中,我说:“即使如此,我还是相信上帝能行使神蹟……”她说:“我也信……但我是在祂的手中!”声音响亮,语气坚定、无畏,完全听不出有病在身。后来我才听说,她其实经常极其疼痛。 没有多久,即传来她离世的消息。我们参加了她的追思礼拜。 吉姆,她的丈夫,主领聚会。他忍住悲伤,带领大家一起唱她生前喜爱的诗歌。他说,这是一个庆典,因为爱丽丝不再受苦。 他请两家共同的友人——芝加哥的一位牧师,作了祷告。然后,请在场的亲友并教会的弟兄姊妹分享:“爱丽丝与你”(What Alice meant to you)。 十几位来宾抢著举手。第一位发言者,是爱丽丝的挚友。她和爱丽丝都有病痛,经常彼此鼓励。她说爱丽丝直至最后一刻,都没有发怨言责怪上帝,或说出违背信心的话。台下好几位同时点头,表示同意——爱丽丝总是信心十足。 同教会的干事形容爱丽丝:当人有需要时,“她永远在那里……”这又引起一致的共鸣。有人说,如果遭遇挫折,肯定会得到她的安慰。 爱丽丝的表兄弟是牧师,有一次遭逢教会巨变,首先来鼓励他的,就是吉姆和爱丽丝。 爱丽丝有一位表弟,人长得英俊,却有点弱智,他说最喜欢接到表姊的电话。 一位黑皮肤的男士,朗诵自己写的诗。他举《雅各书》1章,来表明爱丽丝的信心经得起考验。众人又不住点头。 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士说,希望自己未来不论遇何事,都经得起考验,像爱丽丝一样,走得优雅。 一位棕皮肤的高个女孩说,吉姆和爱丽丝有如汉堡与薯条,看见其中一个,一定会看见另一个,“他们好像我的父母”。 一个小时倏忽过去,众人还说不完。要到这样的时刻,才真正地认识一个人! “爱丽丝……1948年来到世间,2008年进入永恒……” 精致礼物 珊朵拉——爱丽丝的弟妹,率领他们夫妇收养的十几个孩子(包括依索比亚及罗马尼亚裔),唱《你信实何广大》,并朗诵《传道书》3章及12章。孩子们认真献上的音乐与经文,成为一场完美的敬拜,吸引了每一位与会者。 接下来是那位芝加哥来的牧师证道。他没有一句浮泛的安慰或溢美,而是始终围绕着上述的3处经文(《传》3、12章,《雅》1章)。他说,上帝在掌管。祂的时候总是对的,没有人能自己选择。人当趁著年轻,精力、体力俱佳时服事上帝。“生命短暂,稍纵即逝,唯为主活,存到永远。” 他说,爱丽丝没有写过一本书,没有上过电视节目,然而每一个与她接触过的人,生命都受她影响。她已作成善工,活出美好(A job well done, a life well live)。 对于她周遭的人来说,她就像耶稣。 借此题目,牧师将救恩讲解清楚,并且发出呼召。在座有几位站起回应,祷告,并接受耶稣基督作自己的救主。 师母坐在轮椅上,鼻子戴着氧气罩,神情开朗,没有一丝悲戚。老师后来才出现,说:“这是一个快乐而非悲伤的时刻!” 是的,教堂里摆着几张爱丽丝小时候的相片,以及与吉姆结褵37周年的合照。看得出,她是被钟爱的。讲台上墙壁两边,悬挂著两篮蓬松的绿色植物。讲台前是美丽的艺术花架,白底起银蓝细纹及小点的棺木上,覆蓋著一束花,像一盒精致的礼物——爱丽丝即是上帝赐给她周遭之人的礼物,她的一生祝福了周遭的所有人。 仪式结束后,大家排队安慰家属。接下来的葬礼与例行的餐会,教会的弟兄姐妹自动、自发地帮忙,带菜的,与预备饮料、餐具的,合作无间。 《传道书》7:2说得不错:“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诚然,可以学习宝贵的生命功课。 久久芬芳 几个星期后,我再与老师碰面时,他说:“我几乎无法想像,她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他老人家首次向我流露真实感受。爱丽丝向来最顾念父母亲,吉姆和岳父也向来无话不谈。 2个月以后,师母也走了。爱丽丝想必已经在天堂门口迎接妈妈了。 爱丽丝从来不是什么焦点人物,不是媒体感兴趣的对象。可是她无论何往,都带着基督的馨香之气。正如后汉名家崔瑗“座右铭”所谓,“暧暧内含光……久久自芬芳”。她虽然死了,却因信仍旧说话。 作者来自台湾,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现住美国洛杉矶。
-
我忘不了莫斯科郊外的公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是我出国宣教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