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杨坚

  • 重塑预期,管理情绪 (杨坚)2024.05.01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4.05.01 杨坚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对人的情绪影响都很大。 圣经上说:“好信息,使骨滋润”(《箴》15:30),“有好消息从远方来,就如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喝”(《箴》25:25),都表明好消息会带来好的情绪感受。同样地,坏消息自然会带来糟糕的情绪感受:“人心忧虑,屈而不伸”(《箴》 12:25)。 有意思的是,不仅世间智慧告诉我们,人的预期会对情绪、感受起显著作用,耶稣基督的生平和圣经的经文,更早已蕴含这样的智慧。 下调今世的预期 美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例如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在发布日,对股票市场走势有显著影响。它们或被认为是好消息,导致市场上涨;或被认为是坏消息,导致市场下跌。 而这些指数到底算好还是算坏,端看该指数是否符合市场的共识预期。如果指数本身不错,但仍差于市场的预期,那就算是令人沮丧的坏消息。相反,如果指数虽不佳,却好于预期,市场会认为这是令人愉快的好消息。 可见,金融市场如何决定消息好坏,由此产生怎样的市场情绪感受,“预期”是非常重要的! 投资界智者查理•芒格,把这个道理,推广到人生哲学。他对生活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时代里的年轻人说:“我最好的建议是……降低你的预期, 你(人生)会更幸福。”(注1) 英国《金融时报》以标题的形式,把这个建议称为“查理•芒格认为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Charlie Munger: lower your expectations)。 有意思的是,芒格认为的“福音”虽不是真福音,圣经的真福音确实也早已蕴含了类似的道理,并由“福音的起头”耶稣体现出来(参《可》1:1)。 圣经记载(参《路》2:10-12),耶稣从所在的至高荣耀的天上,降卑生在又臭又嘈杂的客栈马槽里。祂不仅安然自若地出生在卑微之处,并且在世过了简朴的一生。 耶稣这种极致的“自己卑微”,从人的角度看,就体现了祂主动的巨大的当前预期下调。如圣经写的:“(耶稣)祂本有上帝的形象……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 (参《腓》2:6-8)。 耶稣降卑所展现的主动下调当前预期,极大地帮助我这个原本相当骄傲的人,去应对生活中不顺己意,甚至明显不公的情形——那都是让我糟心、窝火、情绪不好的事情。 有些事情很小。比如,我和本学院教授和工作人员参加全校活动。其中唯有我一个是华人,更是唯一担任系主任的。活动结束后,其他所有人都领到学校提供的午餐票,我却一直无人理睬——即便我和另一个同事,特意去和负责活动的人说明了情况。 我本能地感到被歧视的难受! 有的事就更大些。多年前,为了成立一个重要的研究中心,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帮助学院成功获得巨额捐款,学院领导因而应许给我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职位,还让我继续设计此中心的发展蓝图。 结果,这个职位和我的发展计划,以及其他成果,被全盘转让给与领导关系密切、但没有多少相关专长的同事! 遇到这些事情,我真的是只有靠着思想耶稣在世上时如何忍受种种不公,才能迅速地调低自己的当前预期,尽快恢复心平气和。即便有时不能完全想开,至少我能先忍下那口气,不过于受糟糕情绪的影响,直到上帝引领我,化解所有心结。 乐观的未来预期 美国的金融市场,不仅与预期相比较,判断消息的好坏,而且也高度关注美联储的“前瞻指引”,即对未来利率可能走势的表述。 换句话说,利率的未来预期,也对金融市场起显著影响。 圣经清晰地揭示,乐观的未来预期,就是基督里拥有的荣耀盼望,能够让有属天智慧的人,不再局限于当前预期和实际发生的,而是能够超越当前的困境,和由此而来的糟糕情绪,活出不同的生活。 再以耶稣为例:“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来》 12:2)。 “那摆在前面的喜乐”,是耶稣离世才发生的,从人的角度看,这就是乐观的未来预期。 “十字架的苦难”和“羞辱”,则是耶稣当时就要承受的。 尽管耶稣早已知晓,并准备好上十字架,但真正要发生时,祂依然面临巨大的试探。在客西马尼园,“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如大血点滴在地上”(参《路》22:44)。 然而,为遵循天父的旨意, “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 耶稣“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   同样地,敬虔的基督徒,“都是存著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来》11:13)。借着信心,这些人拥抱乐观的未来预期,并“欢喜迎接”, 因为这是上帝“所应许的”赏赐和荣耀。虽然他们仍生活“在世上”,“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但仅仅是“从远处望见”,就让他们在今世的生活不同。 我认识几位弟兄姐妹,有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痛苦。为什么基督徒还要经历这些痛苦呢?按照宗教改革先驱约翰·加尔文的看法,上帝其实并没有应许每个基督徒,能得到今世的种种幸福。上帝这样做的理由,恰恰是为了让基督徒能够更好地定睛于永恒。 加尔文在《基督徒生活手册》中,如此写道:“总之,我们整个的人都为物质的引诱所迷惑,只知道寻求世界的幸福。为对抗这种邪恶,上帝以苦难继续不断地使祂的儿女知道,现世生活是空虚的。”(注2) 这些苦难包括,“为使人们不致过分沉浸于享乐的婚姻生活,祂或使他们因配偶不良而感痛苦,或使他们因子孙不肖而自觉卑下,或因子嗣缺乏或夭折而悲痛。”(同注2) 清教徒领袖理查·巴克斯特,在《圣徒永恒的安息》中持有类似观点,并特别指出,基督徒不应该错误地认为,在世上的生活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安息。 加尔文的话提醒基督徒,在沮丧时,不仅要下调对婚姻和生活幸福的当前预期,不要怨天尤人,更要有意识地去思想永恒中,美好的未来预期。 我切身体会到,这会有效地带来情绪上很大的宽慰,让人不再那么难受。 很不完美的我们,必须更努力,去克服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自身的软弱不足。上帝很大可能会,但也有可能不会,让我们的婚姻和家庭更幸福美满。最重要的是,既然存著未来的盼望,我们就不应该让今世的挫折、失望,过分影响自己的情绪,将自己击倒。 错误的预期模式 在形成预期时,正确的思维模式很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避免形成严重的预期错误、情绪上受到不必要的困扰。 我们有许多思维的误区。以一个最常见的线性思维模式为例:当人一段时间内,生活比较平顺,线性思维模式就会引人形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应该也会好”的预期。很多人基于这样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做出错误的影响长期生活的决定。待到生活的风浪突然袭来,就惊恐不已,情绪跌到谷底。 其实,圣经早就明言:“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伯》5:7)。查理•芒格持有类似的观点:“降低你的预期,也就是让你的预期更符合现实。”(注3) 另一方面,当人最近遇到公司裁员等坏消息,线性思维模式会让很多人不由自主地预测,后面要发生的事情八成也是糟糕的。不少人甚至极端地认为,这辈子估计没有什么翻身的机会了。这种绝望的情绪,常常可能让人不堪重负,以致崩溃。 在现实世界中,尽管线性思维模式在短期和局部范围内,是有一定证据支持的,但查理•芒格以他的投资经验证实,非线性思维模式,才是更符合世界运行规律的正确思维方法。 更重要的是,按照“讲道王子“司布真的解释,上帝作为世界的创造者和护理者,祂恩典的工作方式,更清楚地表明了非线性思维模式的普适性。 司布真指出, 许多人处在艰难状况时,会祈求上帝赐给恩典,让事情峰回路转,有个出路。他写到: “(上帝)不会在星期天就有星期一的恩典赐给你,或在星期一就有星期二的恩典。在星期一早上,你一起床,需要的时候就有恩典赐给你,不会在(上个)星期六晚上就(提前)赐给你;你要 ‘每一日’ 得到这恩典——不会超过你需要的,不会少于你需要的。”(注4) 这些话告诉我们,上帝的恩典,常常在最需要的最后那刻,才突然来到。换句话说,前面一直不顺利而形成的悲观预期,是基于线性思维,并没有考虑到上帝恩典的奇妙作为。 结语 圣经告诉我们,人乃是上帝创造的。人的情绪感受,和其他一切,其实都按照上帝所立的规律,运作不息。…

    阅读全文…

  • 不可忽视的角色——理性,不是理性主义(杨坚)2024.01.17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4.01.17 杨坚 许多不信之人,常常误认为,基督徒只是盲目相信基督信仰。比如美国2022年被提名的一位地区法官候选人,在哈佛读大学时,曾发文称基督徒群体为盲信者(bigots)。我认识的一位美国常青藤名校的教授,也在专业顶刊发表文章时,用“faith-based initiative”(基于信仰的倡议),来指称没有理性逻辑、不合事实的倡议。可见,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之深之广。 不少基督徒也认为,信仰与理性无关。一些教会,在反对“理性主义”的入侵时,矫枉过正,倾向于轻视理性的作用,甚至拥抱反智主义。然而,无论圣经经文,还是著名神学家和牧者的著作,都让我们看到,理性在帮助人听信福音得救和传讲福音救人等方面,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一、在理解、接受福音时 理性,在理解、接受福音时,有相当的辅助作用。 当然,福音的真理,并不如理性主义所言,仅凭人的理性逻辑推理,就能获得(遑论完全理解)。 一个人能够听信福音,并因此而得救,如司布真所言,是超自然的神迹,需要超自然的能力——“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弗》2:8)。 而且,福音本质上是上帝对人的救赎, 而“除了上帝的灵,也没有人知道上帝的事”(《林前》 2:11)。未信之人在听信福音之前,显然还没有上帝的灵同在(参《加》 3:2)。 不过, 理性层面上的信仰解释,对人理解接受福音并最终得救,仍有其独特的意义。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在一篇著名讲道中精辟地指出,人的得救,根本上是圣灵将上帝超自然之光 (即“灵光”),直接照彻得救之人的人心,但是,当上帝在人心中做工、使人得救时,祂亦使用理性作为一个重要帮助。他写到: “……为获得它(灵光)起见,理性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借着理性,我们才具有获得它的工具。这工具,如我已经说过的,虽不足以产生这光,却是我们获得光所不能少的。我们是借着理性,才能知道那论这灵光的道理;而且理性在许多方面,对于这事有间接的助益。”  (注1) 同样,司布真 (Charles Spurgeon)对于人如何接受福音得救,也是这样看的:“上帝的方法是把律法放在人的头脑里,然后写在心上;判断力得到光照,然后情欲得到制服。”(注2) 显然,理性和“判断力”,在上帝把“律法放在人的头脑里”的过程中,被上帝使用了。然而, 未信之人最终能够听信福音得救,让律法“写在心上”,以及判断力能够“得到光照”,完全“乃是倚靠(上帝)我的灵方能成事” (《撒》 4:6)。 在信徒得救之后的信仰成长过程中,理性也起到重要作用。  信徒的成长过程,本质上是对福音的核心“上帝的义”,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就是信徒的信心不断加强的过程。如《罗马书》 1章17节指出的, “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 爱德华兹明确指出:一个人认识宗教的真理也是靠着理性。虽然理性只能帮助人达到直接推理这一步,但与人获得灵光以后接受基督有份。 清教徒神学家劳威廉(William Law),常常把基督徒生活中的敬虔与理性相提并论,强调信仰生活的“理性和敬虔的原则”,表明了敬虔其实与基督徒得救后更完全的理性密切相关。(注3) 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真正的信心永远都需要经过头脑的思考。它不可能是非理性的”;“真理是说得通的;无意义的话不可能是真实的”。因此, “信心减去理性,等于非理性的不信”。(注4) 二、在传讲福音时 理性在信徒传播基督信仰时,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尔文指出,不信之人,包括不信的智者、哲学家,会把理性当作人生唯一的向导(注5)。而传福音的首要对象,就是这些只信靠自己有限理性的未信之人。 “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这句经文中的“有人”即包括这些未信之人。基督徒“就要常做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 3:15),包括给出能让这些人理性上明白的“回答”。在合乎圣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非信徒在理性层面上对真理有更好的理解,是传福音的应有之义。 司布真亦提醒牧者:“如果我要传讲福音,我只能用我自己的声音,所以我必须训练自己的发声能力。我只能用我自己的大脑思考,用我自己的心来体会,所以我必须培养好我理智和感情的能力。”(注6) 显然,作为被上帝重用的牧者, 司布真肯定了理智、理性的能力在传讲福音中的重要性。 爱德华兹和司布真等上帝重用的仆人,早已指出的:未信之人即便在理性上能够对福音有所理解,但如果没有圣灵在他们心中动工,这些知识最多停留在他们的脑中,却不能进入他们的心中,他们不可能得救。司布真说:“我们(牧者)是完全依靠圣灵用福音生发实际的果效”(注7)。 因此,好好使用理性,从一个角度来解释和宣传福音, 与“义人得救是由于耶和华”(《诗》37:39)毫无矛盾。 三、主和使徒都不忽视 在传讲福音时,使徒保罗没有排斥使用理性,主耶稣更不忽视人的理性。        1,保罗的认可 使徒保罗对哥林多人传福音时,“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宣传上帝的奥秘” (《林前》 2:1)。 因为,他“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林前》…

    阅读全文…

  • 也是理性选择(杨坚)2024.01.06

    耶稣明白地告诉门徒,必须认真地进行基督信仰的收益和成本(代价)分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