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陈宗清

  • 无可比拟的祝福——喜乐(陈宗清)2017.04.19

    当逆境来临时,喜乐无疑是信徒最有力的见证。我们的上帝从来不会被艰难与黑暗的环境困住,祂会使我们在夜间歌唱,犹如哈巴谷先知的经历:“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上帝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3:17-19)。

    阅读全文…

  • 不懈祷告(陈宗清)

    23年前,笔者在洛杉矶灵粮堂的退修会中,以祷告为题讲道。聚会后,有位姊妹单刀直入地问我:“牧师,我为丈夫祷告多年,为何仍不见效?”

    阅读全文…

  • 年轻时我矢志跟随耶稣,当时正值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讲国语的正统教会,受复兴主义和敬虔主义的影响,一致主张正确追求的目标即是成为“属灵人”,而属灵人的特征大概就是熟悉圣经、不爱世界(或解读为“不食人间烟火”)、热心传福音、全然为主而活等。

    阅读全文…

  • 今天美国的基督教已经逐渐变质,离开新约圣经启示的圣徒形象愈来愈远了。普林斯顿神学院蒂恩(Kenda Creasy Dean)教授认为,不少年轻信徒接受“道德治疗性自然神论”(moralistic therapeutic Deism)的观点:相信这位统管宇宙的上帝不干涉他们的生活;他们只在需要上帝帮助时,向祂祷告。

    阅读全文…

  • 本文旨在探讨,在世俗化的大环境里,神学如何受其影响;同时,华人教会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会怎样受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实用主义或享乐主义的侵蚀,而走上偏离圣经的正途。

    阅读全文…

  • 20世纪中叶以来,欧美社会世俗化加剧,传统价值分崩离析,针对这样的现象,基督教圈内频频出现“文化使命”的呼声,而“基督徒应主动关注社会和文化”的话题,也在华人教会中引起巨大的回响。

    阅读全文…

  • 1996年,Zondervan出版社邀请三 一福音神学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圣经与系统神学教授Wayne Grudem编了一本书:《对圣灵恩赐的四种看法》(Are Miraculous Gifts for Today?),分别由终止论(Cessationists,见编注)的代表Richard B. Gaffin Jr.),开放但谨慎立场的代表Robert L. Saucy,第三波的代表C. Samuel Storms,及五旬节派/灵恩派的代表Douglas A. Oss执笔。

    阅读全文…

  • 要把圣经的世界观注入中华文化土壤,基本上是一场属灵的争战。“文化宣教士”必须与教会紧密合作,同心作战。另外,台湾的文化土壤主要受“灵觉主义”世界观 所影响,神州大陆则整体受“自然主义”世界观主导,两者有所不同,因此在从事文化宣教时,策略和目标也有所不同,这也是进行文化宣教时必须注意的。

    阅读全文…

  • 虽然,我们十分明白,基督徒永久的家乡不是在 地上,并且政治、社会的革新,无法取代人需要基督的救赎;然而,我们若以为今世一切的责任只有“抢救灵魂”,而可以把文化使命置之不理,这便是对“基督整全的福音”有了严重的误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