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真相 ——意識型態與事實,哪一個更真實?(臨風)

臨風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1期

        幾週前,一個史坦福大學的學生來向我要資料。他的老師要他寫一篇短文,證明某大公司對雇用黑人不夠用心。教授的根據是,此公司前任總裁曾經發表過一段談話,他為自己公司所雇用黑人的人數不夠,而感到關切。這位同學 希望能得到現任總裁對雇用黑人努力不夠的更多證據,以回應教授的要求。

         正巧筆者也在該公司服務,因此對該段談話的背景非常清楚。該公司對雇用黑人與女性非常積極,雖然沒有強制的指標,卻是有清楚的期望指標。雇用的表現,甚且會影響一個主管的考績。該公司並有計劃地向黑人大學和黑人學生推行 獎勵辦法,鼓勵他們來申請。前任總裁該段談話的目的就是在表示,儘管如此,公司能夠雇用得到的黑人還是有限,他還是不夠滿意。他並不是在承認自己公司在雇 用黑人上不夠盡力。

        該公司現任總裁本身就是女性,對打破所謂“數位鴻溝”(Digital Divide)不遺餘力,不但身体力行,還鼓勵全公司積極參與,縮短貧富差距。

        這位史坦福教授所反映的是美國學界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今天學界最流行的是自由主義(主張人權的絕對與神聖,反對任何形式的先驗道德)的意識型態。這種意識 型態的一個立場便是認為,女性、黑人與西班牙語系人是受到壓制的族類。以為以往的課堂過份注重白人男人的作品,古典著作的閱讀應當多讀女性與少數民族的作 品。有些學校的古典閱讀甚至沒有莎士比亞、托爾斯泰,或任何男性作家。

        這種意識型態的另一個表現便是認為,黑人人權普遍受到歧視。高科技 公司黑人雇員不足,就證明這些公司歧視黑人。這種看法不但在學院,而且也在社會上流行。傑克森牧師(Rev. Jessie Jackson)的“彩虹陣線”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們難道不知道理工學院裏的黑人學生少得可憐嗎?只要有一個畢業生,他就會成為眾公司競相爭取的對象!

        用意識型態的立場來抹煞,或扭曲事實(甚至歷史)是人類社會常見的現象,尤其當我們可以方便地找到“罪首”的時候。不論我們具有“前進”,還是“保守”的意識型態,不論面對的問題是環保,是平權,是減稅,是墮胎,是同性戀,是靈恩派的信仰,是基要派,是佛教徒,是政治上的異己,是競爭的對手,讓我們警惕自己 不受非理性的衝動,以“意識型態”加上“客觀了解事實真象”,並基督徒体諒人的愛心,作為我們理性思考的依據。這樣,我們或能免於受偏見和盲目的熱情所迷 惑,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為合理。

本文原刊于《舉目》第一期,2001年3月

2 Comments

  1. 如果要检验是否黑人不容易受雇,就要先看一看在candidates pool中间黑人的比例,和最后被雇佣的人种黑人的比例。像作者说的,如果读理工科的黑人被来就少(比如占总学生人数的2%),那么在被雇佣的人中,黑人占5%,其实indicate 他们可能被优待了。单纯看5%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什么。

    作者提到这种“意识形态”的问题,我觉得就是人相信一个说法,然后不去取证,不去检验。就用这个说法去衡量很多东西。Propose a hypothesis, but never test it with field evidence. And then treat this hypothesis as a piece of fact, and use it as a lens to examine other phenomenon.

    • 谢谢留言。这句话:
      Propose a hypothesis, but never test it with field evidence. And then treat this hypothesis as a piece of fact, and use it as a lens to examine other phenomenon.
      可能需要澄清一下,因为这里牵涉两个不同的字和意义。

      如果那个假设(hypothesis)指的是一种“主义”,一种“信念”,那么就是种意识形态(ideology)。如果那个假设只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定型(stereotype),那就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这中间有很大的分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