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春光(俞微)

俞微

        偶然與一位弟兄會話片刻,留下餘意卻頗深。這位弟兄是有20餘年資歷的基督徒。他講,他念大學時,腦海里一度頻繁地出現孩提時代的往事,特別是一些曾做過的錯事。例如不聽母親的話啦,不得允許擅自拿取父親的錢啦等等。這些回憶使得他憂慮苦惱、焦躁不安。在這種情形下,他參加了一次佈道會。牧師的講道,令他 淚流不止,最後他情不自禁地來到台前,接受主耶穌成為他的救主。如今他已是位學者、研究員,且還在繼續深造神學。

        這位弟兄得救的經歷,不知為什麼,竟引發我追索已經非常遙遠的往事。人的記憶力有時驚人的悠久,有些往事,歷經風風雨雨的吹刷,反倒更清晰地刻印在腦際。

        抗日戰爭前夕,父親棄家出走,拋下孤兒寡母五口艱難度日。母親是書香名門之女,拋頭露面去尋份工做,幾乎是不可能的。靠闊親戚救濟不能久長,有道是:“救急不救窮”,何況世態炎涼,人情薄如紙。我約10歲那年,母親常遣我去附近買燒餅或賒欠燒餅充饑。

       戰火燒到家鄉,荒亂中母親攜一女二子匆匆出逃,賒欠燒餅店的事卻置之腦後了。待抗日結束,返回家園,原餅店已人去樓空。借債不還是件恥辱的事,但我過去從 來沒有認識到“罪”的高度。《馬太福音》5:26節指出:“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指監獄)出來。”“惡人借貸而不償還……”(《詩篇》37:21)雖然我那時還小,又有戰爭環境的逼迫,還不能算是“惡人”。但是,在上帝的亮光下我看見了以前不以為罪的罪。

       8歲時,小學三年級。學校里設有專賣零吃的小賣部,由一對年輕夫婦經營。小學生拿兩三個銅元,就能在小賣店買到一小包鐵蠶豆,或幾片山楂片等等零食。那時 我很貪吃,只要有幾個銅板,就往小賣店跑。夫婦倆對小學生十分親切和藹,還特別喜歡我,常常抱着我坐在他或她的膝上,任意拿取各式零食給我吃。後來發展到 未經允許竟隨便選取桌上的各色小食品。我本不應有這種近於偷竊的行為,由於這對夫婦對我的溺愛縱容,人性中的罪性自然地暴露出來了。

        憶最初我來到主耶穌前,第一關就是認罪,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個罪人,並且一出生就是。認罪以後,更要深入理解人的原罪、罪性、罪行等,得有勇氣每天對付罪的根源。感謝上帝,我很願意認罪,而且唯恐自己還在繼續犯罪。

        每一個基督徒應該知道自己時時刻刻要在罪的揭露中成長,沿着“道路、真理、生命”的指向航道不斷戰勝世俗之罪。“春天不是一隻燕子招來的,燕子確實無力做 成春天。但如果那燕子察覺春天的話,決沒有坐視不來的道理。若所有土地草木都只等待,而不為春天去準備的話,春天也許不會來臨。”(托爾斯泰語)這段話頗 含哲理。春天不應是等待,要為春天去準備:開墾、犁地、平整泥土、播種……

作者來自北京,曾任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一期,1997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