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2015年羅茲學者”鄺如斯(新民)

本文原刊於《舉目》73期。

文/新民

BH73-23-7834-圖1-ruth fong at charleston 宽390

2014年感恩節前的週六,美國16個選區的32名“2015年羅茲學者”(Rhodes Scholar,也稱“羅德學者”),從全國305所大學推薦的877名應屆或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中,脫穎而出。其中有兩名是華裔學生,分別來自第二選區的新澤西州與第五選區的馬里蘭州。

來自新澤西、就讀哈佛大學的鄺如斯(Ruth C. Fong),恰是我教會朋友的女兒。我遂邀請她一家到我家共度感恩節,並採訪了她。

上帝做的事

如斯一再說,這次獲獎,出乎意料,是“上帝做的事”(a God thing)。她說,11月22日早上,第二選區的15名獲得決賽資格的選手(來自新澤西州、康乃狄克州與新罕布什爾州。其中4名為哈佛學生),在曼哈頓中城接受8位裁判的面試。每位選手面試二、三十分鐘。

第一輪面試,注重專業興趣與領導才幹等方面。如斯學電腦,即被問到“網路審查的合理性”問題。如斯旗幟鮮明地反對政府審查網路,認為網路應該享有不受政府干預的自由。

共有5人進入第二輪面試。如斯第一個被叫去接受第二輪面試。這次面試著重她的個人品格與服務精神,亦被問到基督教信仰對她的影響,以及她與弟妹的相處。

最後,如斯與一位來自康乃狄克州、就讀耶魯的大學生勝出。他們將在2015年10月,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80位羅茲學者,共赴英國牛津大學,讀研究生學位2到4年,每年享受大約5萬美金的獎學金。

如斯計畫攻讀數學與電腦雙碩士。

哈佛生活感受

我問她:“最出乎意料的哈佛生活感受是什麼?”她回答:強手雲集,同儕壓力大。每學期都有不少學生患憂鬱症,但多不願就醫,不願尋找幫助。有人甚至選擇自殺。即使她參加的基督徒查經班,也不能倖免。

對此,如斯與另外3個同學成立了短信社區,幫助同學接洽學校心理健康服務,走出情緒的陰霾。

豐富的活動

如斯參加了校園第二大規模的學生組織,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亞裔美國基督徒團契(HRAACF,林書豪也參加過)。她在團契裡擔任主要同工與小組長,策劃聚會,帶領組員每週一次查考聖經,交流心得,思考生命的大是大非問題。

如斯估計,哈佛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學生,經常參加週間晚上的團契聚會,或週日的教會禮拜。

如斯不僅熱心校園活動,也積極支援校外的需要。她負責(任director)波士頓唐人街的“大哥大姐”(Big Sibs program)慈善活動,輔導華人社區的孩子。

如斯還是學校舞蹈隊與賽艇隊的成員。面試官曾問她,為何參加舞蹈隊。她笑說,那是哈佛不多的無需資格考核就能進的社團之一。她喜歡跳街舞與傳統中國舞。

尖端暑期實習

大學的頭三個夏天,如斯分別去了微軟與蘋果的總部,以及紐約的D.E.Shaw(註)對衝基金公司實習。這些實習拓展了她的視野。參與的項目,讓她學到了學校裡未學到的電腦技能與知識。

未來人生

我對如斯的職業生涯規劃感到好奇。她說,她想去當教授,從事她醉心的電腦研究,尤其是如何讓電腦像人腦一樣識別與思考。她希望完成牛津兩年學習後,回到美國讀博士,這樣離男友也更近一點。

願如斯事業有成,在拿到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羅茲學者獎後,憑著她所信的上帝給予她的聰明才智,再接再勵,摘取諾貝爾獎,讓“上帝做的事”再現,榮耀主名。

註:D.E.Shaw對衝基金創始人,David E. Shaw,另有生物化學研究所,專門從事分子動力學的超級電腦類比。

作者新民(張儒民),來自中國湖南,現任職於新澤西某制藥公司研究所。

One response to “訪“2015年羅茲學者”鄺如斯(新民)”

  1. sarah Avatar
    sarah

    愿爱主的人涌现在各个专业,在每个领域都有爱主的人认真工作,敬虔发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