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域遇上一顆“白雞蛋”(郭易君)2017.10.26

郭易君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7.10.26

 

回國一年了,若有人問我:在服事教會過程中,你最懷念的人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在哥倫比亞植堂時期,當地教會的長老Ron。

有人說我的性格敢闖敢幹,適合植堂,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開拓教會是個坑,一路上埋藏著各種地雷,若不是上帝的呼召和恩典,最好悠著點兒。

初遇“白雞蛋”

Ron比我大40歲左右,比我父親大10多歲。2011年,我剛到美國讀書時,就認識他了。

當時我去探訪哥倫比亞福音教會,聚會結束後,一個老先生走過來和我握手,說他叫“袁大龍”,我當時還想,這名字好不屬靈啊。後來才知,他這個名字是80年代後期,第一批去哥城交流訪問的大陸學者給他起的。,他一直用著,時刻提醒自己“白雞蛋”(皮膚是白種人,心是黃種人)的本質。

他愛中國人,而且一直默默地、帶著使命感地愛著。

Ron邀請我去參加他們家的國際學生團契,團契每次都有20多個人,Ron和她的愛人Marianne,每隔週就會邀請華人學生去他家裡吃飯,並給大家分享福音。

 

加入“異域體驗”

第一次去他家,我就被他們家裡的裝飾深深地吸引了,莫大的房子,美得讓人心動,每一個細節都很精心。當然這些都是Marianne的功勞,Ron主要的任務是和大家分享基督的好消息。

大家一起吃喝狂侃,對許多中國學生來說,這種場合是社交場合,聽福音只是附屬品,在異國他鄉,能近距離地進入一個外國人的生活,是個不一樣的異域體驗。

整個聚會非常放鬆,大家有坐著的,有半躺著的,有站著的,情緒都很嗨。

聚會結束之後,Ron邀請我可否幫助他,今後來帶領福音信息之後的中文小組分享,因為有許多華人學生的口語不好,他們更樂意用中文交流信仰問題。我當時就答應了,對於一個剛剛來美國讀書的神學生,這是一個很好的服事機會。

不一樣的“老頭”

剛開始一起配搭時,我非常謹慎,一是因為Ron信主時間長、年長,二是人家是土著,服事國際學生20多年了,而我是才剛30出頭的小夥子,也沒有太多的服事經驗。

在國內文化和教會環境中,我們比較尊重屬靈長輩,常會很小小心地處理和長輩們的關係。但在慢慢地與Ron交往過程中,我發現他雖然年“長”,卻像個大男孩。

Ron經常帶著中國學生一起去“Hiking”(耍,冒險),爬山、涉水、漂流、滑雪……反正什麽都玩兒,我也有時去湊湊熱鬧。我發現他和國內的“老頭”不一樣。一起交流得多了,玩兒得多了,我慢慢地也就忘了他的年齡,甚至以為他和我同齡。

在我們的圈子裡,誰有了需要,第一個想到的是找Ron和Marianne。許多學生需要找免費出租車了,第一個想到的是他們,他們也心甘樂意地被人“揩油”。

我女兒出生的時候,和我們在醫院的是他們;我的第二個孩子流產了,第一個來我們家安慰的是他們;我兒子出生,第一個去醫院看望的還是他們;一次次地來我們家送有機農產品的是他們;給我女兒一次次買衣服的也是他們……

在美國生活的5年中,我們雖然離開了父母,卻在美國接受著如同父母般的愛。

 

 

過譽的擡舉

和Ron一起服事,Ron在我面前像個“學生”,他非常謙卑,很擡舉我,我常常無地自容。

當時,我有機會去美南的一些華人教會講道,經常有人會說:“這個傳道人這麽年輕”,也有人對我說:“你和我兒子一樣大,我兒子也叫Joshua”。

我常笑著回應:“我的確很年輕,但也到了耶穌釘十字架的年齡了。”

一方面,我尊重年長的人;另一方面,我也暗示著對方,其實服事主是呼召,不能因為年輕就輕看——我特別喜歡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不要讓人小看你年輕。(參《提前》4:12)

如此,若因為我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清潔上”成為了信徒的榜樣,而不為人小看,這就是我配得的,不是恩典。

但事實上,我在言語上常常急躁,行為上多有不完全,愛心上很虧欠,信心上也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清潔上,又常常面對內心中情慾與聖靈的爭戰,這樣一個人,若是不被人小看,甚至重看,那就一定不是我配得的,就是恩典!

開始植堂

2014年初正式開始植堂之後,Ron和我配搭。

說實話我的英語口語,雖然大家都能聽懂,但是常常“詞不達意”或者“有了上句沒下句”。團隊當中有幾個不會講中文的人,對我來說,還真是挑戰。每週三用英文帶領查經,是我最頭疼的,我就怕自己用錯詞,但偏偏越擔心用錯,越是容易出錯。

一開始我緊張得那叫一個汗。後來發現,Ron從沒有因為我用錯了詞匯,或者講錯了話而有責怪之意。他總是笑笑,鼓勵我,而且認真地聽,用心做筆記,還和我們一起操練。

有一次,Ron的太太Marianne誇獎Ron回家之後為她做了頓可口的飯菜,說是對查經的回應,我聽了很感動,想想一個這麽大歲數的人,心對主的道還是這麼柔軟,真是不容易啊。

堅持原則的愛和尊重

在後來植堂的過程中,無論大事小事,Ron都謙卑地和我討論,並聽從我的意見,這讓我很有被愛的感覺,也實在地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控制,而是愛和尊重。

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有權力慾的人,後來上帝召我當牧者,但是我性格中有控制慾,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因子,在出國前帶領教會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人提醒過我關於這個問題,但是我卻沒有深切地對付過。

我們當時剛植堂的教會,也就是二三十人吧,我是牧師,他是長老,還有幾名執事。在幾乎所有的問題上,我們兩個都一起討論,而且一般做決定時,Ron都是讓我來做,但出了問題,從來都是和我一起擔當。

Ron從來不控制人,也從來不催促人信主,他曾經給一個朋友傳福音十幾年,但從來沒有因為他還不信主,而催促他,而是等候,對朋友充滿忍耐和愛。

Ron雖然很溫和,但是在原則問題上卻很堅持。

2015年,我神學院畢業,教會開始給我支付薪水每月3000美金,後來因為原有場地無法滿足教會需要,我們換了場地,房租漲了1倍,教會的財務一下子陷入了赤字。

作為牧者,我很少過問財務,我的時間主要用在預備講章,禱告和牧養上。當我知道教會財務不足時,我向Ron提出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停止對我的薪水供應,二是停止每週日的免費午餐供應。

沒有想到,Ron長老非常堅決地拒絕了,他的理由很簡單,說這不是出於信心。我禱告了很久,同意了他的意見。但是我的心裡卻很受鼓勵,一方面是因為他在乎我們牧者的處境和利益,二是他持守教會建堂之初祝福華人學生的異象。

我常常想,遇見這樣的長老實在是我一生的福分。

這些天,女兒生病,我在家陪她,翻出來許多以前的照片,看到Ron,很想念他,若不是因為使命,我們要彼此分開,能陪一些人到老,該是多麽美的事情。感謝主,我們有那更美的家鄉。

 

作者為80後牧師,現在北京植堂建立教會。2011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神學院,在讀神學時參與植堂,2016年回國事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