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宗寧
本文原刊登於《舉目》官網教會歷史這一週2017.11.10
公元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11月9日,五月花號抵達北美。
1620年,英國國教裡的“分離份子”(Separatists)在倫敦成立組織,準備離開英國,橫渡大西洋到新近發現不久的北美。他們找到了一位富有的商人預付船費。理論上擁有北美土地權的維吉尼亞公司,也允許他們在北美東岸北緯38度到41度之間可以建立一個殖民地(或農場)。英國國王特許他們脫離英國國教唯一的條件是,他們彼此之間必須“和平”相處。
1620年8月5日,40位“聖徒”(他們自稱)與另外62位“陌生人”(非基督徒的殖民探險者)搭乘兩艘商船(五月花號與順風號)從英國南方的普利茅斯港出發。但才一出港口,順風號就漏水,兩艘船不得不折返到達特茅斯港。順風號在修理後,他們再次於8月21日出發,但航行了300英里,順風號又再次漏水。他們只好再次折回。這次,他們決定放棄順風號。
這102位船客只好擠到一艘船上。9月,五月花號第三度啟程。但由於前兩次的拖累,再出發時,已經是大西洋的風暴季節。因此,這兩個月的旅程非常辛苦。在狂風大浪裡,許多人都嘔吐暈船。甚至有一個“陌生人”被海浪捲進海洋中淹死。
五月花公約(Mayflower Compact )
經過兩個月的風浪之後,11月9日,他們終於到達北美。但登陸後,他們除了找到一個印第安人廢棄的村落外,幾乎沒有任何人物的踪影。他們又發現,他們著陸的地點是北緯42度,比原先維吉尼亞公司允許他們可用的地方要更北。
其實,從英國的法律來看,他們無權擁有這塊土地。他們將這塊地命名為普利茅斯殖民地,以記念他們出發的港口。在這種言不正名不符的情況下,41 位“聖徒”與“陌生人”聯合起來,起草了一份“五月花公約”(Mayflower Compact)。這份公約允諾建立一個“民間的政治體系”(Civil Body Politick),由選舉出來的官員管理,他們並允諾施行“公正平等的法律”,而且效忠英國國王。
簽訂“五月花公約”
這些“聖徒”,後來被稱為“朝聖者”(Pilgrims),是後來接續到北美的“清教徒”(Puritans)的一支。其實,在北美並沒有什麼“聖”可以朝見。英文的“朝聖者”真正的意義是“為宗教的理由走往遠方的人”。這些“五月花號”的乘客是“為了宗教信仰自由而到北美的人”。
1608年,在諾庭漢郡一個叫做思科盧比(Scrooby)小村子的整個教會,因為不願意繼續向英國國教效忠,他們舉村離開英國搬到荷蘭的雷敦。這些“分離份子”認為英國國教幾乎與天主教一樣的腐化與敬拜偶像,必須要取而代之。這些“分離份子”希望能在荷蘭找到自由的敬拜方式。這些人與清教徒並不相同。清教徒同樣反對英國國教的一些措施,但他們希望留在英國國教,從內部進行改革。
這些“分離份子”在荷蘭確實找到了信仰自由,他們自稱為“聖徒”。但他們在荷蘭發現一些現實生活的問題。首先,他們發現在荷蘭,所有的技術工作都是有組織的,他們這些外來者沒有資格參與,因此,只能從事一些低階的勞力工作。
但更糟糕的是荷蘭鬆散的生活形態。這種生活對一些聖徒的孩子有無比的吸引力。他們的領袖布萊德福認為這些孩子被帶壞,嚮往奢華,走上危險的道路。為了這個原因,虔誠的聖徒們決定必須再次搬遷,到一個沒有政府干預及屬世紛擾的地方。這就是他們後來在1620年,漂洋度海遠走“新世界”的原因。
清教徒的起源與歷史
“清教徒”是16到17世紀的英國改革宗基督徒。他們希望能“洗清”英國國教,因為他們認為英國國教並沒有完全擺脫天主教的做法與信念,只能說是半吊子的新教。
從這個角度來看,清教徒運動是發自英國國教的內部。那些發起者是在信奉天主教的瑪麗一世(史稱“血腥瑪麗”)時代被放逐到荷蘭的一些牧者,直到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即位後他們才回到英國。
清教徒最早時對英國國教信仰改革的範圍不滿,尤其是對在一些敬拜上保留天主教的儀式覺得需要改進。他們認為在敬拜與教義上,需要更為“純潔與敬虔”。由於接受改革宗的神學,他們應該是加爾文主義的信徒。
至於在教會體制方面,有些清教徒認為應該完全擺脫宗派,自行結合成立獨立的教會。1640年代,當長老會制度的支持者,無法成功的在西敏大會上組成一個新的英國國教後,這些要求與英國國教分裂另成立獨立教會的信眾,在清教徒當中明顯的成為主力。
由於當時英國有關宗教方面的法律限制,清教徒想要從英國國教內部改革的企圖,受到了阻止。但他們的信念卻在被放逐到荷蘭時,以及後來移民北美時得到實現。而在英國國內,劍橋大學的一些學院也引進了清教徒的教育系統,影響到平信徒。
逐漸的,清教徒與不斷增長的商業世界,英國國會裡反對皇室特權在野勢力,以及蘇格蘭長老會結成一種沒有正式形式的聯盟。他們在政治上積極參與,在1642年到1644年,克倫威爾的國會派與查理一世的保皇派之間的英國內戰中,站在國會派的一邊。
後來,在英國1660年代的恢復期(Restoration of 1660),幾乎所有的清教徒牧師都正式的脫離英國國教,其有一部份成為所謂的非傳統派的獨立牧師(nonconformist ministers)。
清教徒從來沒有正式成為一個宗派。且在18世紀後,就沒有人再使用這個名詞。有些清教徒的信念,像正式否定羅馬天主教,後來被英國國教接受。但有些信念,像相信邪靈或污鬼附身,後來被主要的宗派否定。另外許多的信念都融入了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初葉興起的宗派裡。
普利茅斯殖民地及第一次的感恩節
在到達北美後,這些新的殖民經過了一個嚴寒的冬天。他們中間將近一半的人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未熬過這個冬天。原來“五月花”的乘客中只有53名存活,而船員裡也只有一半平安度過這個冬季。五月花號在第二年4月啟程返回英國。
還好,他們遇到一位印第安人,他的名字是撒莫瑟(Samoset)。他原住在緬因地區,因為有些英國的漁民到那一帶捕魚,他跟這些漁民學了些英語。1621年3月16日,撒莫瑟走進普利茅斯殖民者的營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居然開口用英語與他們交談。
印第安人結識在普利茅斯的新移民
這位好心的印第安人撒莫瑟幫助他們與當地的萬潘諾亞族(Wampanoags)結識。這些印第安人教導他們如何獵取當地的野生動物(包括火雞),如何到海邊挖掘蚌殼及釣取其他的海鮮,如何種植玉米,豆類及瓜類的食物。他們終於靠此得以生存。
第二年秋收之後,這些普利茅斯的新殖民以3天的時間慶祝感恩。這個感恩節直至今天還是美國重要的節慶。
普利茅斯的“朝聖者”慶祝第一個感恩節
這些普利茅斯的新殖民是最早融入後來到達北美麻塞諸塞灣的清教徒群體。但五月花號聖徒以及他們的後代,至終相信他們是上帝特別揀選的人,為了要成為全世界基督徒的光。他們的領袖布萊德雷寫道:“我們雖然只是一支小蠟燭,但可以照亮上千的人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來看,我們照亮了全國。”
“教會歷史這一週”已經制作成3-5分鐘的視頻(蘇文峰主講),在橄欖社區網站(http://ocochome.info/)播出,《教會歷史這一周》的頁面短鏈接:http://wp.me/P5KG8P-7dW
或點擊后面網址觀看本期視頻:http://pan.baidu.com/s/1slfroTZ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