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91期和官網2019.06.22
蘇傅麗秀
1978年,葛忠良牧師(Rev. Siegfried Glaw,海外基督使團宣教士),從台灣返回德國述職。原定次年回台灣,但因看見一大批越南難民湧入德國,其中99%是華人,熱愛華人的他就留在德國,關心難民及還在草創階段的華人教會和查經班。
他瞭解中文書籍對僑居國外的華人的重要性,所以到處收集中文書籍,存在他的廂型車中。他開著廂型車,去往西德華人較多的城市,供人免費借閱。這個流動汽車圖書館,滋潤了許多華人乾渴的心田。
關心歐洲華人新移民的,不只是葛忠良牧師一人。我們亦見過多位!
三位老人
從2010年開始,我們夫婦到過歐洲多個城市,藉著培訓、旅遊,瞭解當地華人留學、移民的生活。歐洲學費比美國便宜很多,有些國家甚至免學費,所以有很多中國學生湧進歐洲。加上歐盟成立後,只要進到其中一個國家,就可以在歐盟國家隨意走動,因此歐洲吸引了不少來自中國沿海城市的新移民。
9年前第一次到德國,遇見兩位美國底特律通用汽車公司的退休總工程師。其中一人的太太,是大學中文教授,也一同來到德國。
3個老人家年齡加起來,超過220歲。一般人到了這把年紀,不是在家含飴弄孫,就是出外旅行,盡情享受生活。然而他們卻來到德國東部城市Dresden,租了一間小公寓,目的是關心附近大學城的華人學生,為青年學子預備一個家。
我們去那裡住了一個禮拜。有一天一大早,就看見其中一位老人,背著背包,邁著緩慢的步伐,出去買食材。原來,週末又有一些學生要來他們家聚餐、聚會並過夜。老太太的拿手菜,是“德式豬肘”滷大白菜。年輕人配著白飯,能把兩大鍋菜吃得見底。
我們去拜訪了他們附近的一棟大樓,兩層全部是中國學生。他們先修德文,通過語言考試後,再正式申請大學。孤單、想家、文化差異大、德文又那麼難學……很多年輕人自暴自棄,男女關係也很混亂。
誰來關心他們?誰來幫助和鼓勵他們?這幾位老人,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們。老人把自己的家佈置得很溫馨,客廳書架上,有很多中文基督教書籍。年輕人隨時可以來訪,甚至過夜。他們無法跟國內父母講的心事,都可以向老人傾訴!
就這樣,老人挽回了很多頹廢的生命,幫助許多年輕人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直到80高齡,他們才再度退休、回到美國。還有一位,則安息了。
年輕夫婦
我們在德國另一個城市Chemnitz,遇見一對結婚不久的年輕夫婦,來自四川。為了照顧那些離鄉背井的學生,他們雖然已經畢業、找到工作,卻特意把家安在校園附近。學生們走路就可以到他們家。
招待學生吃飯是免不了的。麻辣乾麵、老乾媽拌麵等,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們常看見他們開一輛小車接送學生。他們殷勤、主動、喜樂的心,使我們深受感動。他們謙虛地說:“過去,別人也是這樣照顧我們的。”
沙漠綠洲
維也納,華人也不少。這10多年來,從中國沿海過來許多新移民,年齡、文化等,都與學生差距很大。這些新移民剛開始時做餐館,後來有人開始轉行開商店——服飾店、鞋店、小雜貨店……當地的教會,因而有了來自大江南北、各行各業的人。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則有一個華人貨品批發中心。你所能想到的東西,在此都可以找到——服飾、雜貨、玩具、室內裝飾品、五金……應有盡有。商家工作時間很長,競爭也大。
一個主日晚上,我們與當地幾個商人弟兄一起晚餐。他們滿懷感恩地告訴我們,維也納華人教會、布達佩斯華人教會,非常關心他們這些異鄉客,總是在主日下午,開車1-2個小時來此,趁著他們買完貨品,把他們聚集起來,一起吃晚餐。然後一起崇拜,並談談他們的生活情況及實際需要。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對他們卻猶如沙漠綠洲。
中東難民
3年前,我們去拜訪匈牙利布達佩斯華人教會,來到奧匈邊界,看見車堵得很厲害。原來,不久前,在關口查到幾十個偷渡難民死在貨櫃車裡。自此,海關對入境的大巴士及貨櫃車,檢查得十分嚴格。
那時,適逢中東難民從希臘半島上岸,大量湧入匈牙利。當我們的車子進入布達佩斯市區,只見火車站裡外坐滿難民,火車站前的空地搭滿帳棚。地下室、月台,也被難民佔據。火車只好停駛。
我們恭逢其時,親眼看見如此洶湧的難民潮,也看見大型車輛從布達佩斯,經過奧地利,把難民送往德國(其他國家不願、也沒有能力接納這麼多人)。德國總理默克爾接納了他們。其後,她個人及國家所付出的代價,難以估量!
個個辛苦
我們在布達佩斯一個比較偏的區域,住了1個禮拜。華人在此先後開了兩個貨品批發中心,比斯洛伐克首都的更大。該區因而成為華人密集的地區。周邊大小華人餐館、理髮美容、糕餅屋林立。商家之間的競爭非常大!
當地華商的孩子,多半在年幼時就送回國內,一方面是因為父母事業忙碌,無法照顧,一方面也是不信任匈牙利的教育。孩子小學畢業後,再接回來,然後多半送到英語系統的私立學校。
孩子高中畢業後,家境好的就去美國、加拿大、英國或奧地利等留學。那些留在匈牙利上大學的,則以讀商業為主,目標就是開店做批發商,自己當老闆,錢賺得多、賺得快……
我們目睹華人在東歐的狀況,個個十分辛苦。
中年赴歐
我們在布達佩斯,聽到一個感人的故事——1998年,有一對中年夫婦,賣掉在美國芝加哥郊區的高級西餐廳,來到布達佩斯,在四虎市場(第一個中國批發貨品商場)及附近商場,關懷華商。
幾年後,有人接替了他們的工作(可能是布達佩斯華人教會的前身),他們又搬到塞爾維亞(Serbian)的首府貝爾格勒(Belgrade),到各個市場去尋找華人,關心忙碌的小華商。2007年,先生因病安息,太太又前往克羅地亞(Croatia)、波黑(Bosnia and Herzegovina)這兩個小國家,到華人市場,一家一家去尋找需要關心的人。
這些小國家,原本屬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時獨立。你可知道,就在這些遙遠的國度,有許多華人孤單地為生活而奮鬥著!同時,還有一些可以享清福的人,離鄉背井到這裡,默默地、一個個地尋找需要關心、幫助、陪伴的人。
視頻查經
今年3月,我們拜訪了幾位在雅典做批發商的華人。雅典華人批發商集中在一條街上,商店外觀似古蹟,卻年久失修,裡外破舊,好可惜!
歐洲各地華人新移民,工作、生活形態、心境等,似乎都十分類似。他們臉上,總是露著一絲的憂鬱。這麼辛苦的日子,他們仍然願意留下來,使人不禁要問:為什麼?
幾年前,美國的一位專業人士,提早退休,在加州灣區牧會。再次退休之後,到維也納華人教會牧會六、七年,又在雅典幾年,關心華商,與他們作朋友。即使他現在已經回到美國,每兩週仍有一個晚上,帶領華商視頻查經。
參加查經的華商有八、九個人,總是在商店打烊後,顧不得晚餐,聚集在一個店裡,與老牧師視頻查經。那次我們去拜訪,剛好碰上他們視頻的時間。老牧師已經年逾80高齡,聲音仍然鏗鏘有力,留給我們很深的印象。
尾音
這幾年,我們看到很多人、聽到很多故事——有人放下舒適的環境,離鄉背井,來尋找、關心、陪伴青年學子、孤獨的商人,以及無數被自己國家、朋友甚至親人逐漸淡忘的人!
這使我重思:在我生命的“餘暉期”,我將如何重新點燃生命的火焰,為他人發出更多的光和熱?
作者早期在台灣校園福音團契事奉,1990年隨著夫婿蘇桂村牧師,到紐約新城歸正教會事奉,直至近年退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