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勝
本文原刊於《舉目》14期
前言
該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編寫,1999年1月在北京出版。它是該所出版的介紹中國現今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的系列宗教知識叢書之一。
所長吳雲貴先生在其總序中,說明了出版該書的目的:“讓眾多對中國五大宗教無知或知之甚少的中國人,能對這五大宗教有所認識和瞭解,特別是從事民族,宗教,公安,國家安全和外事公務員,理應讀這一系列書,達到作好本職工作的一項基本要求。”
該書主編卓新平,執筆者包括王美秀,文庸,周偉馳,段琦。全書約廿萬字,分四大部分,依次為歷史/教義,經典/人物,經禮/教制,文化/藝術。該書反映了中國學術界對基督教的認識,是一本值得海內外關心中國基督教的華人研讀的書。
一、歷史及其教義
歷史
書一開始就說明,該書所介紹的基督教,是指新教,即馬丁路德改教之後,形成的基督教,有別于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但從歷史和教義方面,它上承了從主前一世紀受羅馬帝國壓迫和奴役開始的猶太教。本書認為救世主觀念是在那時形成的。
(其實只要讀舊約《以賽亞書》,就知道救世主或彌賽亞的預言,早在羅馬帝國產生前數百年就有了。並且,這“救世主”的宗教意味,遠大于政治意味。但該書卻著重于它的政治意味。書中在討論歐洲政教衝突和改教運動的歷史發展經過時,也是從政治角度去看的。)
該書認為:基督教的發展,從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後,引起了以德、英、法為主的各國的宗教改革運動,同時也引發基督教各主要神學体系的發展,導致現今基督教各主流宗派的形成,一直到二十世紀許多新教派的興起,成為一個趨于多元化的宗教。
(從表面上看,宗教改革似乎使基督教由一元化的羅馬公教,成為一個趨于多元化的宗教。其實,這是教會為回歸聖經真理,爭取獨立自主的必然結果。基本上,除了少 數不符聖經真理的宗派之外,其餘宗派的重點和禮儀雖有不同,但都是承認耶穌與神同等,聖經為獨一無二的最高經典權威。)
該書敘述了中國基 督教歷史,認為,唐朝時傳入中國的景教,不代表真正的基督宗教,乃是當時基督宗教的異端。到元朝至明清之際,主要是天主教傳入時期,但幅面不廣,影響也不 大。基督教與天主教真正大規模傳入中國,是在鴉片戰爭之後,但從此在中國人的心中,基督教的發展,與西方帝國主義及其不平等條約有了不可割裂的聯繫。
但是,該書也認識到,早期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近代教育,醫療,衛生,出版及文化各方面,都有顯著的貢獻。他們在中國開設現代學校及醫院,為中國造就了不少人材。雖然該書將這些貢獻看為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所用的手段,但也不否認,這些手段對落後中國所提供的正面貢獻。
教義
有關基督教基本教義的介紹,該書使用了批判或綜合的方式,涵蓋了十五個分題。其中“上帝論”包括“存在論”和“屬性論”,而“存在論”又列舉哲學史上五種論 證方法,分別簡介但不置評,僅在最後引卡爾巴特所言:“除神自己向人啟示之外,人絕無旁途認識上帝。”(可惜該書沒有進一步藉此介紹基督教最重要的教義, 就是神道成肉身以耶穌基督向人啟示,除祂以外人絕無旁途認識上帝)。
對“三位一体”論,該書認為是基督教獨有的上帝觀,對其由來及在神學歷史上所引起的爭辯,本書作了很好的介紹。最後用“愛”來聯繫父、子、靈三位的關係的現代神學,作為對三一論的革新看法(這種看法,實際上已失去原來三位一体的本來意義,在此不多言)。
對“基督論”,該書認為這是基督教的核心,並對基督的神人二性在神學歷史上的爭論,和福音派所接受的理論,都作了扼要的交待。該書還認為,如果不從救贖角度來看“基督論”,討論基督的人神二性和基督在三一論裡的地位,就沒有意義(這是非常貼切的看法)。
在“創造論”中,該書介紹了“創造論”與“進化論”之爭,並提及近代福音派反擊“進化論”,所寫下的《審判達爾文》一書(到底孰對孰錯?該書沒有表明立場,以表明該書不是一本批判基督教的書)。
關于“救贖論”,該書介紹了“交易說”,但略嫌不足。關于“原罪論”,該書由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對“罪”的定義為:“逾越,違犯”,和“不中的,偏離公義的 道路”。對“原罪”是否由亞當而來,和人性善惡的神學辯論,該書均有討論。對“末世論”,該書略述聖經對基督再臨,末日審判,千禧年,天堂,地獄,並介紹 神學歷史上對千禧年不同的看法。
在介紹“教會論”時,對“教會”一詞,用希臘原文所下的定義:“被呼召出來的群体”(此定義甚為確實,因為裡面包含了兩重意義:一是基督徒聚在一起敬拜呼召他們出來的神,就是教會;一是教會是沒有地域,種族,年齡的區別。可惜該書沒有明白點出來)。
對舊約裡的十誡,該書特別一一介紹,歸為“摩西十誡”,認為是基督徒行事為人道德的規範,並且同時具有垂直(人與神),和水平(人與人)的關係。本書從十誡有關倫理的誡命,看出當今西方基督教(含天主教)文化的沒落,與遠離了神的誡命有關,可說是真知灼見。
該書在此,隱然推崇舊約十誡是基督教信仰和道德行為的規範,並進一步介紹新約所提“信望愛”,稱之為基督教的三大美德,且引新約數處經文說明之。
最後,該書認為“愛”,是基督教與其它宗教所信的神的最大區分所在。
特點
該書用了很多篇幅不厭其詳地介紹許多“歷史,教義”方面的要點。但其中比較特殊的,是將資本主義與清教徒(基督教)相聯。這是根據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的理論,韋伯認為,清教倫理對天職的認真產生了資本主義精神,並以當時新教國家比天主教國家富裕為證。
(其實這種論點,與基督教所信奉的聖經教訓大有出入。因為聖經從未要求信徒在世以積存財富為人生目的,反倒是叫人依靠神,不要依靠無定的錢財。傳統資本主義的 目的是賺錢,聖經則教導人們散錢即施捨,及與人分享;傳統資本主義賺錢的方法是鼓勵消費,聖經教訓是鼓勵節制,不濫用神所賜的財富。至于資本主義精神所表 現的勤奮工作態度,倒是與聖經教訓相符)。
二、經典及人物
經典
在經典方面,該書首先介紹基督教的正 典——聖經。該書体認聖經是基督教的最高權威,是一切教義、神學和禮儀的根據。該書一再強調聖經不但是一部宗教經典,同時也是一部文化巨著,是瞭解西方文 化的必經之途。如果不研讀聖經而想去瞭解西方文化,可說是靠“一條腿走路”(此比方,甚為恰當)。
該書對新舊約的看法是,新約已完全取代舊約,這是以時間和功用,來分割兩者關係(但基督教並沒有將新舊約如此分割,反倒是看兩者缺一不可,因為新約是實現舊約的預言和應許,而舊約是印證新約的權威性。耶穌不但是新約的中心人物,也是舊約所預言的中心人物)。
該書用不少篇幅,將新舊約各書的主旨與精華,逐一介紹。雖然有些地方不完全與基督教保守派神學相符,但毫無疑義地,負責寫這些大綱內容的人,瞭解神學。
西人
在人物介紹方面,該書分為西方傳教士和中國基督教人物兩部分。在西方傳教士方面,介紹了十八位早期由英、美、德和加拿大來華的傳教士。其中英國有馬理遜,麥 思都,理雅各,戴德生,楊格非和李提摩太;美國有裨治文,伯駕,文惠廉,羅孝全,倪維思,嘉約翰,林樂知,狄孝文,丁韙良和穆德;德國有郭士立;加拿大有 古約翰。
每一個傳教士的生平均有介紹,有褒有貶。褒的方面如推助中西文化交流,促進中國出版業的發展,介紹西方醫理,參與賑災救難,設立學校、孤兒院、醫院……等等。貶的方面是有一些傳教士替本國政府做事,干涉中國外交政治的工具。
不過該書也指出,在十九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西方在華傳教士幾乎是唯一能通漢語、瞭解中國習俗和社會情況的群体,他們自然成為其本國政府在對華外交工作上,首先爭取的對象。因此有些傳教士即成為駐華外交官的譯員或秘書,甚至變成官方駐華代表(如美國的文惠廉)。
(筆者認為,當時滿清政府嚴禁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在此情形下,有些傳教士藉助本國政府之力,打開滿清禁令,爭取在中國自由傳教,也是不爭之實。但大多數傳教士都默默在中國作撒種的工作,做了不少對中國現代化有益的事。)
該書同時卻也不否認,有些西方傳教士不恥其本國政府所為。有不少傳教士出于對中國人的愛,不辭勞苦,任勞任怨,將福音傳給中國人。西方帝國主義者對中國的目 的是有所“取”,但西方傳教士對中國的目的是有所“給”。他們甚至將自己的生命都給了中國,也在所不惜。該書所引戴德生名言:“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 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以之為證。
國人
在中國基督教人物介紹方面,一共介紹了從 1789到1979近兩百年十二位人物,依序是梁發(中國最早基督徒之一),王元深(中國信義會最早傳道人),何進善(中國第一位被西方差會按牧的牧 師),席勝魔(中國第一位成為牧師的士紳),謝洪賚(中國最早文字佈道工作者之一),誠靜怡(中國最早基督教知名領袖之一),余日章(中國早期基督教青年 會領袖),吳雷川(中國基督教激進派代表),趙紫辰(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神學家代表),其餘陳崇桂,賈玉銘,吳耀宗三位,都是三自愛國運動領袖人物。
至于在同一時期具有相當大影響力的中國基督教領袖人物,如宋尚節,王明道,倪柝聲等,可能因某種顧慮,本書隻字未提,殊為可惜。
三、聖禮及教制
該書用較少的篇幅,約略介紹了基督教幾個重要的聖禮和教制,如洗禮與聖餐,教會的行政組織,基督徒常遵守或慶祝的節日等等。
四、文化及藝術
該書以蜻蜓點水的方式,介紹了基督教文化,特別是歐洲在中古時期的基督教文學、聖曲和詩歌的發展及代表作。該書還引用了梁工的一句話:“耶穌是世界文化史最富魅力的話題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介紹了基督教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書中例舉了中國知名作家魯迅、周作人、陳獨秀、許地山等對基督精神的推崇。而老舍、林語堂、謝冰心、巴金、茅盾、蘇雪林等,他們的文學著品都浸潤著基督教的精神。
(這可能是指耶穌常常與貧苦大眾站在一起,批判當時的統治階層歧視和誤導下層人民。其實,耶穌最關心的,是每個人罪得赦免,能與神重新和好,不管是貧苦大眾或財主官吏,祂都向他們傳福音。)
結語
該書是一本高水準的介紹基督教的讀物,執筆諸君均具專業知識。本書某些觀點(如:中國基督教今後的走向),可能不同教會背景的基督徒,會有不同的看法,但對 信與未信的人,該書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它深入淺出地從多方面介紹基督教,殊非易事。其中雖然有一些主觀的意見,但並不太多,絕非是一本批判基督教的書。 特別這是一本在大陸正式發行的讀物,更是難能可貴。
作者來自台灣,在美從事診斷化學專業近三十年,已退休,現住美國麻州。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