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pril 2013
-
“他們……觀看,不料,耶和華的榮光在雲中顯現。”(《出》16:10) 事情無論怎樣糟,不可落到失望的地步。人失望簡直等於無望。因為一個失望的人,既不能抵擋仇敵的攻擊,又不能為人發出有效的代禱。 如果我們守望西方,我永不會看見日出。──日本諺語
-
離我住的地方只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底特律,有可能成為美歷史上最大一起市政破產事件的主角(目前破產官司仍進行中)。密西根州長Rick Snyder已緊急任命破產專家Kevyn Orr接管底特律的財政危機。
-
"祂雖殺我,然而我還要信祂。"(《伯》13:15,直譯) “因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提後》1:12,直譯) 人生如渡洋海,不免遭遇風浪。 上帝的恩典不能使我們逃避風浪,卻能使我們經過風浪;不能保我們不逢危險,卻能保我們穩到彼岸。
-
未被更新的寄情 前一陣子,新墨西哥州一位15歲孩子拿萊福槍殺了母親和三個弟妹,然後埋伏槍殺執班服事歸家的父親。令人髮指的是,事後他毫無悔意,還與自己女友和女兒家人待一整天。他的父親是牧師,除了牧養自己教會,還熱心監獄事工。槍是父親的,槍法也是父親教的。牧師信主之前是幫派人物,警方從家裡搜出四把槍,都沒有妥善收好。 想起曾見一位幫派老大信主做見證,提到拿槍上街隨意掃射的過去時,他眼神中的那種快意,我忘不了。思索著這位牧師父親,可否在改邪歸正後,仍忘情不了槍擊的快意,於是把它變成父子同樂的活動﹖ 忍不住聯想,信主後的我們是否執著某種快意不放﹖它本身不見得是罪,卻是我們寄情之處。對有些人,也許是看電影、電視劇;而對某些人,是讀煽情催淚小說或偵探小說;或許對另一些人,是悠遊網絡,並對某些人,是玩電動遊戲。做這些事都不是罪,但寄情於它,讓它來滿足我們內心的虛空時,是否會奪走我們對耶穌基督的忠貞愛情﹖
-
記一位作者的“復活” 復活節的夜裡,我收到一封令我啼笑皆非的英文郵件,內容大致如下: 現在是11:47p.m.,我還在寫文章…我已經死了…希望明天早上經歷復活。 寫信者是位瘦削嬌小,有兩個孩子的傳道人,除了參與教會極重的服事外,週間還在美國中學教書。在過去的兩、三個月中,她曾因病危的姐姐而趕回亞洲;回來不久,年邁、住外州的公公又動了大手術。長期有慢性疼痛的她,只有撐著重感冒與失聲的咳嗽,同時處理既有的責任,和突發的意外。 我因此曾建議她:若無法如期交稿,以後再登也可以……呃,雖然有點可惜。 但在背負著如此的重壓之下,她依然拼命要完成約稿,並為了讓這篇報導有最好的呈現,不惜打國際長途電話,訪問幾位相關者。 這樣的動力與毅力,都是因為在我們的溝通中,她十分認同《舉目》邀約的主題,並同時領受從上帝而來,要分享一個特別的見證、造就教會的呼召。 復活節的第二天上午,她打了個電話給我,解釋道:她告訴孩子,若復活節當天沒有寫出文章來,她就“死”了。她現在要等到文章寫出來,才能“活”過來。我笑不可仰,告訴她,我原來還真不敢打電話給她呢! 雖然這位作者已經翻譯、出版過幾本巨著,也發表過許多篇文章,但每次我找她寫稿,她都萬分感謝上帝給她服事的機會,並總是不滿意自己的寫作,謙和地詢問我的意見。 當晚收到初稿之後,我回覆了一些小建議;第三天晚上,她這篇在體力和時間上,幾乎是“不可能任務”的作品,終於完成了!
-
1.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所播放的聖經系列影片(The Bible),復活節主日播放最後完結篇,講述耶穌釘十字架和復活。當天有1170萬人觀賞,比前幾期增加了14%,因而使歷史頻道成為有線網絡中,3月份收視率最高的頻道。 2.據基督徒廣播網(CBN News)報導,復活節主日,中東地區有許多基督徒踴入教堂,包括天主教、更正教及東方教會。在巴格達一教堂,有200位參加崇拜,,據估計,敘利亞目前仍有40-60萬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各教堂,也有許多信徒記念主耶穌的復活。
-
在1月21日奧巴馬第二任總統就職典禮上,發生了令人驚奇的一件事;布魯克林會幕詩班( Brooklyn Tabernacle Choir)為大家演唱《共和國戰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在只允許有3.5分鐘的時間裡,根本不可能演唱全首歌曲,就職籌備會和詩班最初的決定是只唱開始的二句;其中沒有提到基督之名。令聽眾驚訝的是,指揮卡羅辛巴拉(Carol Cymbala)(魯克林會幕教會主任牧師吉姆辛巴拉Jim Cymbala的妻子)跳過第2,3,4 句而改唱了有基要真理的第5句:海的那邊耶穌降生,美麗正如百合花;並懷含著無限光榮,改變我們都像祂; 祂曾死使人得聖潔,我願捨身為自由;祂的真理正進行! 文章來源: http://bbs.creaders.net/rainbow/bbsviewer.php?trd_id=817738
-
媒體人,回到你們該有的崗位吧! 馬英九總統女兒馬唯中成婚了。台灣新聞和政治界又是沸沸揚揚的,挖新聞,造新聞。先是說馬唯中婚後住香港,會成為北京的“肉票”牽制馬英九,嚇唬百姓;接下來,又有人在國會議事質問馬唯中是拿什麼護照出境;然後,又爆新聞,男方父母為婚宴“新娘落跑”而不高興;後又有一說,馬唯中就算對方另有曖昧情愫,10年不離不棄。這些八卦事,我寫不下去了。 這些捕風捉影的新聞,沒事找事,捏造出的成分多於事實。用恐懼、詆毀、無中生有、挖人隱私、猜測的手段來製造新聞,似乎已經成為台灣新聞媒體的常數。然而,每回返台,我看到的是,市井小民的溫馨、謙和、熱情;上公車零錢不夠,正要放整鈔,馬上有人為你投幣,為你省錢;老先生上車立即有人讓座;處處充滿人情味!我實在不懂,台灣播報出的新聞與我在台灣的地方見聞,差距怎麼那麼大﹖ 我也想不懂,台灣新聞媒體何不報導馬唯中不依賴權勢﹖為什麼不能成全馬唯中的低調,讚賞她做自己的精神﹖為什麼不能祝福她的婚姻﹖社會新聞不就是該揭露社會真實面,當然包括美善的一面﹖ 媒體人,回到你們該有的崗位吧!讓你們的筆不但可呈現社會真貌,伸張正義,並改善社會風氣,成為多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