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人間(陳濟民)

本文原刊於《舉目》55期

陳濟民

倘若你對一個從未接觸過基督教的中國人說:“我明天要上教會。”他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你在講什 麼。在日常生活中,多數中國人聽過寺廟,但不知道“教會”是什麼。倘若你又對他們說:“我是信耶穌的,每7天就有一天,我們這些信耶穌的人,都會在教會一 起敬拜上帝。”他大概會猜得到:上帝就是基督教的神祇,而“教會”就是信耶穌的人的寺廟。但是,他不會明白,為什麼這些人要這樣做?

在中國人的腦海中,要拜神隨時都可以上寺廟,敬虔的佛教徒也可以每天在家中誦經。集體性拜神的事,最多每年參加一兩次就可以,哪有固定每七天一起拜的?“教會”對傳統的中國人而言,是一個新名詞。每星期固定拜神,也是一個新的宗教現象!

這倒不是說中國人不懂得集體生活,我們向來是以家和家族為中心的。進入20世紀後,我們也強調國家觀念。但是,無論是談到家或國,我們都有一些相當不愉快的經驗。因此,我們討厭吃人的禮教,反對封建專制,也害怕人民公社!

至於教會,讀過西方歷史的人都知道,教會也曾經扮演過欺壓者的角色,我們當然同樣也對她缺乏興趣。

有趣的是,有一次,一位研究人類文化學的中國學人造訪美國一間神學院,在談話中有人問他:“在你看來,基督教對中國現代問題會有什麼獨特的貢獻?”他的回答竟然是:“教會。”

若要明白教會的重要性,我們就需要談以下兩個重要的聖經真理。

一. 聖經中的“家”與“國”

在舊約聖經中“雅各”和“以色列”這兩個名詞,可以指一個人(《創》35:10),也可以是指“雅各/以色列”這個大家族中所有的成員,就是國家中的人民 (參《賽》48:12)。舊約聖經追溯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淵源,是表明他們這個國家中的人民,本來都是一家人,而上帝施行救贖時,祂不僅是救一個人,也是救 這個人的家族。

當上帝呼召摩西帶領色列人出埃及時,祂自稱為“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3:6),也是以色列人 “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3:16),祂拯救的對象則是“以色列的兒子”(《出》3:10原文,也就是以色 列的子孫,和合本譯為“以色列人”)。

而上帝救這些以色列人的子孫出埃及,目的是要他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參《出》19:6)。整個國家民族的特徵,就是集體敬拜事奉上帝。所有以色列人都享有這種與生俱來的特權,也必須履行這種特權所帶來的義務。因此,出了埃及以後,他們也就在曠野中組織起 來,成為一群以敬拜神為中心的“會眾”,古代希臘文的70士譯本譯為“教會”(參《申》31:30)。

主耶穌降生以後,祂傳講上帝國的福音。在這個上帝的國中,國民的身份不再以血緣界定,而是以信耶穌為準則。但是,上帝國度中的人是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為伍(參《太》8:10-12)。 使徒保羅也說信耶穌的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參《加》3:29),而使徒彼得則引用《出埃及記》19:6,說他們 “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彼前》2:9,採用的是70士譯本的譯文)

新約時代信耶穌的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家人,是上帝國的公民(參《弗》2:19)。因此,我們在《使徒行傳》看到五旬節聖靈降臨以後有許多人信了耶穌,就說他們生活在一起(參《徒》2:42-47),甚至說初代的信徒們還是上聖殿敬拜神(參《徒》3:1,21:26等)。

保羅寫信給帖撒羅尼迦的教會,說他們信了耶穌,就是離棄偶像而服事上帝(參《帖前》1:9)。“服事”,這個動詞在舊約是“敬拜”的用詞。在《羅馬書》,保 羅也使用舊約敬拜的語言,說信耶穌的人要將自己獻給上帝為祭(參《羅》12:1-3)。主耶穌更是指出,雖然新約時代敬拜上帝的人,不再限於猶太人這個民 族;敬拜上帝的地點,也不再限於耶路撒冷,但“敬拜上帝”這件事,反而更完美地呈現出來(參《約》4:21-24)。

無論是在舊約或新約,敬拜上帝都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群體的事。有權利敬拜上帝的人,在新舊約時代不一樣,但兩種時代都有敬拜上帝的群體存在。

簡言之,在現代,“教會”這個名詞讓人想到的,是一種組識,甚至是一個地方或一橦建築物。在聖經中,“教會”這個名詞最基本的意思,則是敬拜上帝的群體。倘 若敬拜上帝,是“教會”這群體最重要的事,而基督徒又是要敬拜上帝的,他就自然是這群體,也就是教會的一份子。若有人說自己是基督徒而不是教會中的成員, 就像我說自己姓陳而不是陳家的人一樣,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二. 新約中的“愛”與“團契”

新約聖經談到教會這個群體時,往往會指出教會生活的一個特點,就是教會中的成員是活在一個愛的團契中。

談到“團契”,聖經中最獨特之處,是說它有屬靈的一面,也有地上人間的一面。在實質上,我們可以說這“團契”是天上的團契。原因有兩個:第一,信徒最基本的 “團契”是與天父和主耶穌交往(《約壹》1:1-4)。這在上文已說過,做基督徒就是要靠著耶穌敬拜上帝。第二,基督徒相信的上帝,本身就是三位一體的 神。聖父愛聖子,將萬有都賜給聖子(《約》3:34-35,17:2,5);而聖子也愛聖父,順服聖父,常住在祂的愛裡(《約》15:10)。也就是說, 聖父與聖子之間本來就有非常密切的交往,而且在愛中無私地分享。這也就成為信徒之間地上團契的基礎。

在聖經中,信耶穌的人從來就不會是單 獨地存在。一個信耶穌的人是生命中有上帝的愛的人,而愛神的人就必定會愛人,不愛人的根本是不認識神。也因為這樣,一個信徒必定與另一些信徒建立團契,而 這種團契也必需反映出三一真神之間的關係:就是團契中的成員,在愛中彼此分享。這種分享的模式更是以主耶穌為世人捨命為典範,而世上財物的分享只是這種捨 命的愛的起步(參《約壹》3:16-17,4:9-11)。

在實際生活上,作為教會的一份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使徒行傳》記載的是初 代教會的歷史,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卷書看到幾方面的事。首先,《使徒行傳》說:“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2:42)也就是 說,在傳福音使人信了主耶穌而受洗以後,讀聖經,彼此分享,守聖餐和禱告是教會4種基本的活動。

其次,由於上帝國的福音是傳給世上所有的人,所以教會中的 人包括了講亞蘭語的猶太人,講希臘話的猶太人(參《徒》6:1),也包括了猶太人看不起的撒瑪利亞人(參《徒》8:5)和當時的所謂外邦人(等於華人文化 中的蠻異,參《徒》11:1-3)。教會中不但有富有和出身好的人,也有社會低層的奴隸(《徒》16:16-18,17:4)。

再者,《使徒行傳》的作者 特別用了不少的篇幅描述初代教會的一體性。在一方面,基督徒可以生活在世界不同的地區,但卻是相信同一位的救主,也接受使徒同樣的教導。在另一方面,基督 徒在財物上志願地彼此分享,不僅同一地區的人如此,不同地區的人也在財物上彼此支援(參《徒》2:44-45,11:27-30)。

在使徒保羅的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屬天的團契在地上的教會生活中呈現。在哥林多教會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反映出當時的世代許許多多的問題。他們中間有猶太人 和希臘人,而這兩個不同的種族卻有不同的宗教生活和人生訴求(《參林前》1:22,7:18,12:13)。根據當代非基督徒的標準,他們崇尚學識、才幹 和社會地位,也講究尊卑貴賤(參《林前》1:26)。他們更追求無束無縛的自由(參《林前》6:12-16,10:23-30),甚至在群體生活中突顯個人的優越(參《林前》14:26-40)。

在《哥林多前書》,保羅就是針對著這種以個人為中心的人談愛心,特別是第11至14章。在11 章,保羅指出,婦女在教會中得到新的角色和地位,但並不是要讓他們目中無人;他也指出,基督徒在教會中對貧富有不同的待遇,根本不符合聖餐的精神。在12 章,他更是以基督的身體為喻,講到信徒在種族、文化背景、社會地位、財富、工作和在“身體”的功能上,都會有差異,可是仍然彼此需要,彼此互補,而且哀樂 與共(參《林前》12:12-14,26)。

在著名的13章,他談到信徒在生活中,是以愛為互動的準則,而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13:5)。在14章,他正面地提出,信徒要尋求“造就教會”(參《林前》14:2-4,26)。

在這幾章經文中,我們看到,活在一個貧富懸殊、種族岐視、階級鬥爭及強權欺壓的世界中的信徒,可以在教會人際的互動中呈現出救恩的特質,讓世人看到上帝在人間(參《林前》14:23-25)。

結語

教會並非天堂,她是上帝的家人,天國的子民,一起敬拜事奉神的場所。由於這群人涵蓋了古今中外的人,所以教會會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出現。當這群人活在地上的 時候,他們中間就會出現地上所有的、人類共同的問題和現象。但是,由於他們是與超越的神交往,教會就正是“天上”在世界上具體呈現的地方。世界上從未出現 過沒有問題的教會,但我們卻一再看到上帝帶領著祂的子民,突破各種問題和障礙,彰顯祂的恩典。

做為基督徒,所有的基督徒都是教會中的人,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實。我們的選擇是:我要讓這個群體成為敬拜上帝、呈現上帝之愛的場所嗎?而在此決擇之前,我們需要問自己另一個基本問題:我自己對上帝的愛,認識有多深?愛上帝的必定愛屬祂的人,愛屬上帝的人就必定愛教會。

華人傳統的社會架構是以血緣為中心;可是如今這正面臨全面崩潰的威脅,代之而起的,應該是民間的志願團體。教會在人類歷史上,是民間的志願團體中最成功的模 範。可是,基督教的教會卻又不僅是地上的志願團體,而是一種天上的志願團體,這種團體,以前在華人社會中,真的是沒有出現過﹗

作者曾任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現住美國洛杉磯。

 

One response to “上帝在人間(陳濟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