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埃及到迦南——你在哪裡?(矯堅)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5.11.16

文/矯堅

7621-圖1-by skeeze-lynx-1019069_1280

從伊甸園的靜謐甜美,到被驅逐的哀慟欲絕;從諾亞方舟的驚心動魄,到亞伯拉罕的安居樂業;從雅各的欺詐與被欺,到約瑟的大難與大貴……最後,以色列人落得在埃及當奴隸,如我們現在很多人一樣,“因做苦工,就歎息哀求”(《出》2:23)。

上帝聽見了他們的哀聲,也知道他們的苦情,就幫助他們走出埃及,到那流奶與蜜的迦南地。然而上帝沒有讓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到達,而是藉這個過程,造就以色列人的領袖,建立和完善律法,增加他們對上帝的信心。

這個過程,可以看成是三部曲:先是以色列人改變溫水煮青蛙、好死不如賴活著的心態,離開奴役他們、讓他們勞頓不堪的埃及,接下來就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曠野裡的痛苦、懷疑、迷茫和徬徨,最後是看到理想世界迦南地後的掙扎、奮起、得勝和信心的提升。

這個過程,和我們人生的歷練何其相似。我們多少人還在埃及哀聲歎氣?多少人在曠野裡望斷天涯路?多少人還在臨川羨魚卻畏縮不前?最後能走進那理想之地的又有多少?

讓我們藉著重溫以色列人出埃及這段歷史,培養和堅固我們的品質,進駐我們的迦南地!也求上帝增加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必達目標的勇氣和信心!

摩西

7621-圖2-statue-349758_1280Rick Warren的名作《標杆人生》提到,上帝“把摩西從殺人犯變成了領袖”。那麼,上帝是怎樣幫助摩西的呢?摩西的路是否因上帝的幫助就一帆風順呢?

摩西可謂生不逢時。埃及的法老有令,凡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都要丟到河裡淹死。靠上帝給他的俊美容貌,和法老女兒的憐憫之心,他活了下來。

摩西的青年時代可謂命途多舛。本來好心幫助希伯來人殺死了一個埃及人,結果被本族人出賣,被埃及人追殺。

饑不擇食,慌不擇路,貧不擇妻——經歷這些之後,上帝開始呼召摩西。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一段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摩西怎麼回應的呢?

如果你的祖國和人民虧待你,甚至陷害你,你還能愛這個國家和人民嗎?有人可能會無奈地說“我想愛國,但國不愛我”;有人會怨天尤人,怪自己命不好;有人甚至因自己境遇不佳,報復社會……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編註:仁義、慈愛、惻隱之心,在最倉促、危急之時,也不能拋離。氣節、正義、廉潔、謙讓,在最顛沛流離之際,也不可虧缺——《千字文》),有幾人能做到呢?摩西做到了!

聖經的評價是:“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12:3)因上帝揀選摩西為以色列人的領袖,操練他寬厚、博大的胸懷,任勞任怨地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建立新秩序。

已被上帝揀選,又常能見上帝的摩西,是否就從此無往而不利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出埃及、過紅海的過程已然不易,靠著上帝屢顯神蹟,摩西才帶領著以色列人擺脫了埃及的控制。但以色列烏合之眾並沒有就此信任摩西,甚至沒有真正信任上帝。遇到任何不順的事,他們的怨氣都向著摩西而來。餓了怨,渴了怨,摩西和上帝會面時間長了點兒,他們也怨。

想一想,誰能在無私幫助別人的同時,還受得了這麼多埋怨啊?摩西卻做到了!甚至,在上帝都氣得要除掉這些人的時候,摩西還為他們求情,因為他知道“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

那麼,摩西在忍辱負重,率眾出埃及,並傳上帝的律法,有了這樣的豐功偉績後,就可到沃野千里的迦南地做王、享榮華富貴呢?

答案又是否定的!

“因為你們在尋的曠野,加低斯的米利巴水,在以色列人中沒有尊我為聖,得罪了我。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遠遠地觀看,卻不得進去。”(《申》32:51-52)以色列人犯了罪,摩西身為領袖,必須負起責任,所以他終沒能踏入迦南地。

摩西的故事結束了。掩卷而歎:上帝愛摩西嗎?

這次的答案是肯定的!雖然上帝讓他吃得苦中苦,卻沒做人上人,但上帝早就在天上給他預備了更好的位置。對摩西的試煉和嚴格要求,正是為讓他能承載制定律法的責任——上帝和人立的約,是“開萬世之太平”的基礎,不能有任何閃失。

摩西既已完成此大任,又有後繼之人約書亞,他可以含笑升天了。

縱觀舊約諸人物,無論品行、與上帝的關係,以及對後世的影響,無人出摩西之右。

約書亞

“你當剛強膽壯!”

如同一首名曲的主旋律,這句話反反覆覆在《申命記》、《約書亞記》中出現——上帝如此命令約書亞,摩西如此教誨約書亞,眾人如此鼓勵約書亞……

上帝授予的使命,通常極其輝煌,非鋼筋鐵骨、雄心壯志不能承受。約書亞征服的諸王,達31位。所到之處,“不拘男女老少,牛羊和驢,都用刀殺盡”(《書》6:21)。無論多麼強大的敵人,都飛灰煙滅。這就是信心的力量!

在此,我們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看這些屠戮。“其實,耶和華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是因他們的惡。你進去得他們的地,並不是因你的義,也不是因你心裡正直,乃是因這些國民的惡……”(《申》9:4-5)

上帝是公正的。祂應許過約書亞:“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書》1:5)

然而以色列人未聽上帝的吩咐,“取了當滅的物;又偷竊,又行詭詐,又把那當滅的放在他們的傢俱裡”(《書》7:11),上帝就讓“以色列人在仇敵面前站立不住”(《書》7:12),“成了被詛咒的”(《書》7:12)。

所以,在我們哀求,甚至埋怨上帝的時候,要先想想,我們有沒有按照上帝的告誡,“自潔,預備明天”(《書》7:13)。我們有沒有把我們“當滅的物”除掉?丟掉了我們所貪愛、上帝卻不喜的“當滅之物”,上帝才與我們同在。

相比於摩西,約書亞的長處不在於溝通,而在於非凡的執行力。

7621-圖3-約書亞-JerichoJoshua

“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書》11:15)約書亞縱橫沙場,堅強而果敢,到85歲還十分強壯。憑著對上帝的信心,他一往直前,從不退縮,完成了上帝所託付的使命。

上帝給每個人的天賦和歷練都是不同的。若說摩西與生俱來的胸襟和撰寫律法的考究,我們難以望其項背,約書亞單憑信心和勇氣,以及謹守律法,而被上帝大大使用,成就了非凡的事業,卻是我們可以仿效、可以見賢思齊的榜樣。

眾人

眾人,就是名字被歷史長河淹沒,身後百年,即使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記不得的人。

他們曾經勞苦,也曾享受上帝的賜福。勞苦時他們抱怨,享福時他們仍不滿足。所以他們並不快樂,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快樂。

他們的心是空洞的,隨著肉體的欲望而任意西東、漂浮不定、時驚時咋、永不安寧。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感恩。沒有回報就絕不付出,沒有得到就絕不給予;得到了還奢望更多、更好。他們不承認自己的罪,卻要求別人完美。

摩西帶領的就是這樣的眾人。

他們只能看到眼前的東西:眼前的柴米油鹽,眼前的安逸舒適,眼前的身份地位。過去的神蹟,看過了,走過了,信過了,也就忘掉了;將來的盼望,迷茫了,失望了,不信了,就放到一邊了。

我們也是這樣的眾人。回想我們的生命,誰能說自己從未經歷神蹟呢?只是過去後,我們會覺得一切自然而然、理所應當。當我們再遇到困難時,又對上帝半信半疑了。

7621-圖4-by voyager-boy-747795_1280

我們希望見到明確的神蹟從天而降,希望上帝的幫助隨叫隨到。然而上帝沒有這麼做。於是我們就猶豫了、漂移了、不知所措了。

捫心自問,我們與剛剛走出埃及的眾人有何區別?我們真的信上帝嗎?所以,耶穌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太》12:39)

為什麼很多“小時了了”、年輕時才華橫溢的人,到中年後就“泯然眾人矣”?是精力衰退、難堪重負,還是事務繁忙、無暇與時俱進了?

實際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們已經在這世上擁有太多,也把這些看得太重。所以,耶穌對門徒說:“財主進天國是難的……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太》19:23-24)

等到“荒塚一堆草沒了”的時候,人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沒有一樣可以帶走。既沒有留下“餘風擊兮萬世”的功績,也沒有屬天的盼望。眾人歸處只是泥土。

當然,眾人也會成長,也有機會進上帝的國,因上帝愛他們。

從《出埃及記》中跟隨摩西、只會抱怨和嫉妒的眾人,到《約書亞記》中跟隨約書亞,能相互提醒“剛強膽壯”的眾人,40年的曠野磨練,沒有白費——他們因著上帝的愛,也因著自己的信心、勇敢和堅持,終於來到了上帝所賜福的迦南地。

作者矯堅,為工程師。

1 Trackback / Pingback

  1. 從埃及到迦南——你在哪裡?-大雨头条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