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思禮拜上的笑聲(亦煒)2015.12.28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

文/亦煒

BH76-54-7790-圖1-談妮攝-DSC_0959.BH76 W600

上禮拜六,我參加了鄰居C女士的很特別的追思禮拜(memory service)。說它特別,不但因為主人要求大家著便裝,不要穿黑色服裝,而且更在家中舉行。

當天一進C女士的家門,果然不一樣。不但人頭湧動,到處是短袖加牛仔褲,桌上更供應小吃(finger food),還有專人服務,提供飲料,甚至有紅酒可選。

一陣互相寒暄後,以禱告開始了追思儀式。接下來,是一位牧師的短講:今天,我們是來慶祝C女士的生命。

他講了5分鐘,現場不時有輕輕的抽泣夾著笑聲,在舉杯聲中閃著淚光……最後,C女士夫婦的好友,回憶了他們30多年來的美好友誼,追思儀式就此結束。

我感觸最深的,是那位牧師的短講。我從中體會到了幾點:

一、兩個極端

身為基督徒,當我們有巨大痛苦,比如失去最親的家人時,我們可能陷入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是,我們可能認為哀痛、哭泣是軟弱的表現,是我們沒有從上帝那裡支取力量、堅強起來。其實,就像快樂是上帝造在我們裡頭的,悲傷也是上帝造的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從聖經裡知道,主耶穌也為拉撒路哭泣。

另一個極端是,過度悲傷,如同沒有希望。因為人死了,就再也見不到了,從這世界上消失了。

死亡彷彿是每個人的先天性疾病,但實際上,死亡不是自然的,不是從人類一出現就有的。這實在是我們不爭氣的老祖宗——亞當和夏娃,執意離開生命起頭——造人的上帝,而惹下的禍。

用現在時髦的詞形容,是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即自己折騰找死)。我們作為其後代,算是得了遺傳病。

人的死亡是無可避免,卻也不是一死百了,灰飛煙滅的。

死亡這個看似無法避免的終點,在上帝手裡,卻也可以是一個全新的起點。主耶穌明明白白地告訴門徒,信祂的人,會擁有永恆的生命!祂每次醫治那些求祂醫病趕鬼的人之前,總要問:你信嗎?這又何嘗不是在問我們基督徒:你們真信我告訴你們的話嗎?真信我應許的永生嗎?

二、照本相接納

上帝照我們本像接受我們。那位牧師說,他好像看見C女士,在天家與主在一起,而且還跳舞,因為她是一個舞者(dancer)。

說心裡話,C女士的樣子,很難與跳舞聯繫起來。在醫生眼裡,她的生活方面並不健康。然而,這不妨礙她是天父的掌上明珠,是獨一無二的舞蹈家。

BH76-54-7790-圖2-談妮攝-DSC_0474-BH76 W380我們都不完全,時不時像保羅說的:“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7:19)做了惡事以後,又覺得上帝不會愛我這個不爭氣的孩子。結果就是,我們感覺不到上帝愛我們。

然而,上帝對我們知道得一清二楚。就像聖經說的,祂連我們的頭髮都數過(參《路》12:7)。祂愛我們,是愛真真實實、原原本本的我們。只要我們認了上帝為父,不離開祂,祂就不離開我們,就會愛我們、保護我們如同祂的瞳仁(參《詩》17:8)。

三、抽泣中的笑聲

輕輕的抽泣中夾著笑聲的氣氛,也讓我深思。

人生就是一個抽泣中夾著笑聲的過程。我們每天都追尋笑聲,期盼只有笑聲,希望天空常藍,萬事如意。然而,這只是美好的願望。

不管我們是不是基督徒,我們常常痛苦與哭泣。工作、生活中,經常充滿了雷霆萬鈞的壓力,和令人欲哭無淚的沮喪。更不要說隨著年歲的增長而來的病痛和衰弱。

那麼多的哭泣,豈不痛死人、壓死人?於是我們就努力地笑。我們用比別人成功的事業來笑,用全A成績來笑,用孩子進名校來笑,用70歲還能跑馬拉松來笑,甚至用80歲還能娶到30歲美嬌娘來笑。

可惜的是,如果我們在世上的生命,不能像C女士一樣用慶祝來總結時,這一切就毫無意義,是強顏歡笑、皮笑心不笑。大家在慶祝C女士,是因為她雖然不在這個世界了,卻在一個更美好的地方——她的主為她預備的天家,是一個沒有病痛與眼淚的地方。

C女士雖然一點都不完美,卻仍回到了無條件愛她、全盤接受她的上帝的懷抱;她雖然夠不上聖人的標準,卻可以坦然無懼地站在上帝世界末日的審判台前,不被定罪。這一切只因為在她在生命中的某一天,順著聖靈的感動,讓耶穌進入了她的心,成為了她的主……

當我們檢視自己的生命時,我們能否確信,有一天可以歡歡喜喜、坦然無懼地來慶祝?要是不能,讓我們從這一刻起,敞開心門,認識耶穌,接受耶穌,成為上帝的孩子。然後,做一個認認真真、名副其實的基督徒,在今生不如意的抽泣中,因為好得無比的永生而有笑聲!

作者現在美國德州從事臨床醫學工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