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教宗與俄羅斯正教主教長在古巴相會
漁夫
本文原刊登於《舉目》官網天下事專欄2016.02.14
羅馬天主教的教宗方濟(Pope Francis)於2月中旬訪問墨西哥。而俄羅斯正教的主教長克里(Patriarch Kirill)也在同一時間訪問數個拉丁美洲國家。他們藉此機會,於2月12日在古巴的哈瓦那國際機場見面。
這次羅馬公教的教宗與俄羅斯正教的主教長會面,是自1054年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後,雙方的領袖,在將近一千年後,首次的會晤。
在會面後,教宗方濟告訴在場雙方的神職人員說:“我們是以弟兄的身份談話。我們有同一個洗禮。我們又都是主教(教宗同時也是羅馬主教)。我們談到彼此的教會。”
他說:“我們同意,教會的合一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的。” 他形容這次的會面是“開誠佈公”的。會議聚焦於“一些實在而且可以達成的動議。”
教宗稱讚主教長的謙卑態度,以及弟兄之間深刻願意合一的精神。
這次會面是在私下進行的。會後,他們發表了針對數項共同關心議題的公報。
他們特別提及,在中東及北非目前面對的反基督教迫害。他們對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敵對狀況表示悲傷。公報中也針對世俗化對歐洲宗教信仰自由的威脅,表示關心。另外,他們也提到了貧窮、家庭、墮胎及安樂死等等問題。教宗與主教長都勉勵青年基督徒在今天的世界要活出信仰。
主教長克里描述他們的會晤是,對“我們各自教會的責任,基督教的前途,以及人類文明的前景”,做出“開放性的討論”。
他說,這次的會談“帶給我們彼此瞭解的機會。”
“這樣的結果可以讓我們兩個教會繼續與世界上所有的基督徒合作,去反對戰爭,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為人類的生活努力。”
教宗在最後特別提到:“我不願意在離開這裡之前,沒有機會表達我對古巴人民及古巴總統拉烏爾∙卡斯楚的感謝。我感謝卡斯楚總統提供這次的場所與機會,讓我們能探討合一的事宜。”
他最後禱告:“……願這一切都為了成就聖父、聖子、聖靈的上帝的榮耀。……所有神聖子民得到益處。”
東西方的教會在1054年正式分裂。在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雙方因為信條的的差異而互不來往。東方教會在分裂後,稱為正教(意味西方教會的教義不夠“正”,當時的東正教以拜占庭的主教長為首。西方的教會則自稱是公教(Catholic Church),意思是,不管你東方教會怎麼看,我們西方的教會才是全天下公認的教會。
1453年,突厥人攻下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拜占庭的主教長自此臣服於信伊斯蘭教的奧圖曼帝國。
俄羅斯正教的成立
拜占庭被滅之後。在莫斯科的俄羅斯人剛剛脫離蒙古人的統治。他們自認莫斯科是第三羅馬。(他們認為拜占庭/君斯坦丁堡是第二羅馬)。1547年,伊凡四世稱“沙皇”(czar),自認是羅馬凱撒(Caesar)的繼承人。1598年,莫斯科教區改稱主教長(Patriarch),成為獨立於拜占庭的俄羅斯正教。他並發表指責希臘正教、天主教及更正教信仰的文告。(稍早,在1517年,馬丁路德已經宣告因信稱義,脫離了天主教)。
俄羅斯正教成立後的400多年,也沒有與羅馬天主教有來往。18世紀,彼得大帝設“最高神聖管理議會”,自為教會之首,代替莫斯科主教長制。教會享有特權以致腐化。20世紀,俄國布爾喬亞革命後,教會受到大逼迫。但在蘇聯解體前,俄羅斯仍有六千萬東正教的信徒。蘇聯解體以後,東正教恢復運作。
在20世紀初,當奧圖曼帝國瓦解時,原本屬於奧圖曼的各省教會,紛紛脫離拜占庭主教長的管轄,成為獨立教會。這包括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希臘,保加利亞,喬治亞,賽普勒斯,捷克,斯洛華科,波蘭,阿爾巴尼亞及西奈半島。所以,在20世紀以後,東歐及中歐許多國家的教會雖然都成為東正教,卻是互不相屬。目前估計有2到3億的信徒。主要分佈於巴爾幹半島,東歐及中東。
俄羅斯正教在1990-2008間,在艾勒克西主教長(Patriarch Alexi)的帶領下,恢復了超過15,000教堂,其中大多數都是只能容少數人進入禱告的小教堂。2002年,羅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俄羅斯建立天主教的教區,再度引起雙方的對立。2009年,在艾勒克西主教長過世後,克里當選主教長。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