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會長輩對自己太不好了”——跨文化的誤解(王星然)2016.08.08

文/王星然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6.08.08

不久前,應邀參加一個退修營會。

我和一位90學生同工J聊起校園傳福音遇到的瓶頸,他說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令我沉思不已。

他說:教會長輩對自己太不好了!

我請他進一步解釋那是什麼意思,他表示:這一代生長在富足環境的學生,對教會的寒酸感到震驚!

教會的人不僅對自己刻苦,也對外來慕道友一視同仁——從黑白打印毫無設計美感的邀請卡,到借來的狹小凌亂的場地、頻出狀況的老音響和PPT、食之無味的會後點心。再加上,分享時只顧自說自話,完全不管別人有無興趣,是否聽得懂的滿口“屬靈”術語。

邀請的同學來了一次,從此絕無下例。

我認為,這並非“教會長輩對自己太不好”的問題,而是“跨文化”的張力——這一代的學生顯然和教會長輩間,有著不同的文化習性。

而曾以此向長輩們反應的J,得到了如此回答:“這些人不是主的羊,我們是吸引那些真正對福音有興趣的人。”

我想,教會應該不是故意把聚會弄得非常seeker unfriendly,然後來見證在這樣的“環境”下,慕道友仍能跨越重重障礙,決志信主,可足見上帝的大能,非人的功勞吧?

的確,人被吸引歸向主,是聖靈的工作,但這不代表傳福音的人不必盡力做好該做的工,不必思索慕道朋友的福音攔阻是什麼。

 

每個世代都是一樣的?

故事還沒結束。隔天早會上,一位年輕輔導站起來作見證,舉起他的右手,慷慨陳詞:

“無論是70後,80後,90後,00後,都是一樣的,我們不要再去區分他們了,他們都需要愛,都需要耶穌的福音,如果你還在分門別類貼標籤,還在討論90後,你就out了!”

這位年輕輔導顯然是十分有恩賜的演說家,他的分享有著罕見的感染力,整個大廳裡輻射出他對校園福音禾場的執著和熱情!因此台下不少聽眾頻頻點頭示意。

哦!是的,每一個人基本上都需要愛、都需要耶穌的福音,我不能對此更為同意了!其實,我們還都需要吃飯、喝水、歸屬感、免於恐懼的自由……我甚至可以把馬斯洛(A.Maslow)的需求理論搬出來,再抄一遍。

可是,除去這些相同的基本需求,每個世代間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卻可能彼此有著天壤地別的差異性:

● 20世紀初的美國,牧師還是很受人尊敬的行業,現在社會對教會的普遍觀感是心胸狹窄、保守陳腐;有些美國神學院正在一間一間關門。

● 80、90年代,校園裡還在討論進化論與信仰之間的對立和衝突,現在的學生們卻效法李安電影《Life of Pie》裡的主人公,更願意做一個能包容多元信仰的後現代人。

● 就在10年前,人們大概還很難想像同性婚姻在美國,可以透過大法官的解釋合法化,但是現在人們普遍相信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都是Same Love(為美國流行歌曲)——你情我願有何不可?

● 就連迪士尼的電影信息都在隨時代變,他們現在說:要“相信自己”,就能美夢成真。“敢於做個真實的自我”成為當代人性第一美德。(參作者的《迪士尼的美夢福音》,原刊於《舉目》63期,http://behold.oc.org/?p=15953。編註)

 

只知道耶穌並祂釘十架

除非沒有親身體驗或故意視而不見,90後當然和70後、80後的文化大不相同!00後更是超乎想像!

這不是貼標籤,而是幫助我們能細部描繪每個世代的肖像,以致能更有效地對話。

聽著這位年輕輔導的分享,我腦中浮現了校園裡像這樣的同工——委身愛主,卻拒絕去認識福音對象的文化特徵,更不願意承認,不同的世代有著不同的堅固營壘,正攔阻著人們認識福音。

有些基督徒喜歡天天服用“只知道耶穌並祂釘十架”這段經文,來顯明信仰上的敬虔──因為愛主的緣故,所以不屑於去認識這個被罪所沾污的世界。

似乎,只要祭出此一尚方寶劍,眾人便立時鴉雀無聲:末日近了,要快快搶救靈魂!而那些還在花時間研究分辨世代文化的人,都是貪愛世界的膚淺之輩,他們都在浪費生命!

殊不知,大聲疾呼“只知道耶穌並祂釘十架”這句話的使徒保羅,卻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跨文化宣教士!

保羅所宣講的福音,顯示出他對當時的文化和世代特徵,有深刻的認識和掌握。他能“跨越”猶太人的傳統和思想背景,自由運用當時希臘人可以理解的語彙和思想,向外邦人介紹一位他們素來不認識的上帝。

希望讀者不致誤以為筆者反對這句“只知道耶穌並祂釘十架”。不!這話是十分偉大,是十分可佩服的!保羅是用這句話來對抗哥林多教會那些只重高言大智,卻不思辨福音真理的人。

它的核心意義是指一個傳道人所傳的道,要能精確把握住福音的重點信息,別用灌水或攙雜的福音來混淆視聽。但是這句話絕對不是用來為基督徒卸責,讓我們可以作一個對當代文化背景,對不同世代族群,一無所知的福音使者。

 

《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的啟發

最近,《華爾街日報》有一篇文章“Helping Bosses Decode Millennials”(5/18/2016),報導了一個時下新興行業──千禧世代顧問。

文章中提到,美國企業界開始雇用專業人士,來理解千禧世代(Millennials 。即80後和90後)這個族群的需要。

雅詩蘭黛、HBO、時代華納、LinkedIn、甲骨文、Red Robin(美國速食連鎖店)等知名企業,都開始倚重專家來幫助企業認識這一世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工作觀、金錢觀、意識形態,等等,以疏通職場中的世代衝突問題,並確保這些年輕人能和他們有嚴重代溝的主管,能團隊合作,為企業加分。

據統計,2015年美國企業花在這種世代顧問的費用在6,000 萬美元至7,000 萬美元之間。

當然,教會不是企業。但如果連企業界都謙卑地承認他們不理解這一代的年輕人,願意放下身段去學習理解這個族群,以便更有效地溝通,那麼承受著大使命的基督徒呢?

 

斯托得的讀書小組

著名神學家,也是第一屆洛桑世界宣教大會的籌辦人,約翰∙斯托得 (John Stott)說:

“我常想,基督教與世界的溝通,就像在建造一座橋樑,我們需要建造一座將聖經世界和現代世界連接的橋樑,如果我們失敗了的話,我們會被拒絕,因為我們所講的完全與社會脫節,所以,必須想法子讓福音扎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當中。”(註)

為此,斯托得發起了一個讀書小組,聚集了十幾個年輕專業人士,目標是每個月讀一本不同的暢銷書(不是神學或教會書籍),特別是現今大學生可以看到的,滲入了各種思潮的世俗書籍。

“我們付出這麼大的力氣去了解這些,因為我們始終要面對的問題是:福音如何觸及沉浸在那樣的思潮的人,與活在這種文化裡的人發生關聯?” (註)

誠願,校園事奉者能有這樣的福音視野,看見這一代的校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宣教工場(更貼切是戰場),需要有宣教士的精神,和跨文化的胸懷。

註:摘自John Stott interviewed by Karl Faas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UPZ8jugLQ

作者為教會長老,任職於密西根州政府IT部門,目前服事重心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園事工。

One response to ““教會長輩對自己太不好了”——跨文化的誤解(王星然)2016.08.08”

  1. Brenda Avatar
    Brenda

    很有見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