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Pokémon Go的四種姿態,看受造者的身份(董家驊)2016.08.22

文/董家驊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専欄2016.08.22

過去一個月,Pokémon Go這款手機遊戲,在全世界造成熱潮。網路上亦有大量的文章,從社會、心理和信仰的角度來討論這個遊戲。

我沒有玩這個遊戲,因此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殊的洞見值得分享。不過,我認為這是基督徒反省如何面對流行文化的大好機會。

 

面對流行文化的種姿態

《今日基督教》雜誌的編輯Andy Crouch,曾列出基督徒面對文化現象常採取的四種姿態。這四種姿態,似乎也符合基督徒對Pokémon Go的四種論述:

1. 定罪(condeming):美國牧師Rick Wiles公開表示,這款遊戲招惹邪靈,鼓勵人在真實世界中捕捉小魔鬼,因此基督徒不應玩(註1)。在華人中,也有人透過社交媒體,聲稱許多人因為玩這款遊戲遭受了厄運。

2. 複製(copying):網路上有許多文章鼓勵教會思考,如何把教會變成玩家的天堂,比如通過提供無線網路和手機充電處,吸引玩家到教會抓寶(PokémonGo 這款遊戲,就是要玩家到處走動、尋找、捕捉Pokémon,即“口袋精靈”)。

美國牧師Jarrid Wilson認為,這款遊戲提醒教會3點:第一,要走出教會的圍牆。第二,看到群體的重要性。第三,擁抱科技(註2)。

3. 消費(consuming):有些基督徒認為,信仰歸信仰,娛樂歸娛樂,何必這麼認真!Pokémon Go只是一款遊戲,無傷大雅。只要注意人身安全(例如不要低頭玩著遊戲過馬路),避免在不恰當的地方玩即可。

4. 批判(critiquing):所謂批判,不只是批評,也包括辨識其值得讚許和學習之處。採取這種姿態的基督徒,認真看待遊戲本身吸引人的元素,辨識其潛在機會和危險。

Travin Wax牧師就認為,Pokémon Go捉住了人對社群和意義的需要,提供給人獲取社群和意義的虛假盼望(註3)。

 

回到起初受造的身份

Crouch認為,上述的四種姿態,沒有所謂“正確的姿態”。在面對不同的文化文本,基督徒需要按情況,決定採取哪一種或哪幾種姿態,而非一刀切。

Crouch在Culture Making一書中提出,基督徒在面對(流行)文化時,應當回到人起初受造的身份,來決定如何面對眼前的文化,進而創造文化。

什麼是“起初受造的身份”呢?Crouch說,即是藝術家和園丁。

《創世記》提到,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造的。而在這段聖經中,上帝是以藝術家和園丁兩種形象出場。上帝創造了世界,栽種了一個園子,並賦予人管理這園子的責任。

身為園丁,有時需要拔出雜草(定罪),有時需要大量培植某類植物(複製),有時會食用所栽種的植物(消費),也有時會修剪花草,甚至重新安置花草,放在適當的位置,使得整片花園更加美麗(批判)。

作為藝術家,也是如此,要使用現有的原料,透過創意和想像力,以不同的姿態,在既有的基礎上創造新的事物。

當人面對各種文化文本時,上述的四種姿態都可能用到。重要的不是姿態,而是目的。不論我們採取什麼姿態,最終的目的是效法上帝,忠心地參與上帝的作為,使受造萬物興盛。

 

面對Pokémon Go 的熱潮

面對Pokémon Go的熱潮,我們先別急著否定這遊戲。它這麼紅火,一定反映出了當代社會文化的某些現狀,和人的某些渴望。

在擁抱Pokémon Go前,也別不加反省地認為,這只是一款遊戲,不會對我們的人生造成什麼影響。

任何一個不斷重複的行動,都能塑造我們的內在生命。一個遊戲的內在邏輯,也會在無形中塑造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我們享受這款遊戲的樂趣時,也需要停下來問問自己:這款遊戲在如何塑造我們的內在生命、灌輸我們對什麼的渴望?

不要太天真地認為,這只是一個遊戲。在這遊戲背後的各樣利益集團,也正用各種方式影響我們,以謀取利益。

許多評論家已指出,Pokémon Go的熱潮可能來得快,去得也快。遊戲開發商為了增加獲利,絕對會想盡辦法,讓玩家繼續花時間在這遊戲上。

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玩家的健康,而是公司的獲利。因此,我們不要因為這款遊戲讓更多人走出到戶外,就認為這遊戲健康。我們不要被遊戲開發商牽著走,把大好青春耗在遊戲中。

在批判Pokémon Go遊戲和文化現象時,要記得,我們不只是在分析一款遊戲及其帶來的社會現象,而是在試著透過這股熱潮,去理解為何人那麼熱切地投入。

批判的目的不僅是分析,更是使我們朝人起初受造的使命邁進:使受造萬物興盛。

 

把握機會,展開交流

建議基督徒,與其太快對這遊戲採取某種立場,不如用這機會,朋友與朋友、父母與孩子、青年工作者與所牧養的年輕人,討論下面這3個問題:

1. Pokémon Go 為何這麼吸引人?

2. 這款遊戲的熱潮,反映出人們對何事物的渴望?

3. 這款遊戲的設計和其遊戲邏輯,正在默默灌輸玩家什麼樣的價值觀、異象、盼望和動力?

我相信從這些討論中,我們可以對當代社會、人性的困境,和福音所帶給人的盼望,有更深刻的認識。

 

創造的渴望

在過去3週中,我與許多人談論這款遊戲,有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也有十幾歲到美國求學的,還有40多歲的中年人。

和他們聊天後,我初步認為,這款遊戲之所以這樣風行,是因為它結合了人們渴望的3點:故事、群體和“養成”。

Pokémon Go勾起許多人童年的回憶(很多人看著動畫片Pokémon長大),邀請我們重回熟悉的故事中,並提供了人一條路徑,使童年的夢想成真。

其實我覺得,基督徒本來就活在上帝的大故事中。基督徒需要認真反省:我們是否把真實的故事活得太虛假,而這網路遊戲卻把虛假的故事演繹得太真實,所以我們寧可活在虛假的故事中,卻忽視真實故事中的邀請?

Pokémon Go透過共同的興趣,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某種連結,創造了介於虛擬和真實之間的群體。

在這群體中,人有共同的關注、興趣和目標;競爭、合作、分享和交換。你可以說 Pokémon Go所建立的群體很膚淺,但不可否認,這個群體對他們所關注的對象卻很熱情。

我想,基督徒對投身上帝的國和耕耘受造世界的熱情,是否遠不如玩家對收集 pokémons的熱情,以致教會群體的動能不如Pokémon Go的玩家?

Pokémon Go也提供人養育生命的空間。玩家聚在一起,常聊的就是,你已經練到第幾級了?

當我們在虛擬世界瘋狂培養這些虛擬的玩物時,基督徒該想想,在真實世界中,上帝呼召我們去培養什麼呢?如果養育虛擬的玩物尚且帶給人這樣的吸引力,那麼參與培育和建造真實的生命,豈不更讓人興奮?

也許,在Pokémon Go的風潮中,基督徒該好好地捫心自問:我們正容許怎樣的習慣和行為模式塑造我們?我們又在自己的生活中創造著什麼樣的文化、培育著什麼樣的事物?我們是否應當藉這機會,調整個人和群體的方向,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中,精彩地活出園丁和藝術家的身份?

註:

1. http://www.christianheadlines.com/blog/pastor-warns-of-dangers-of-pok-mon-go.html

2. http://www.christianpost.com/news/3-things-all-christians-can-learn-from-pokemon-go-166364/

3. https://blogs.thegospelcoalition.org/trevinwax/2016/07/13/pokemon-go-in-a-fractured-and-flattened-world/

作者現在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牧會,兼任北美正道神學院與創欣神學院教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