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不認識的美國(賀宗寧)2016.11.25

trump-clinton

賀宗寧

本文原刊登於《舉目》官網天下事專欄2016.11.25

 

出人意料

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日子,我去投票所當義工。從早上6點,一直到晚上9點半,整整15個半小時。在那天之前,我已經先郵寄投票。我沒有投給兩個主要的候選人,因為我認為他們都不合適出任總統這個位置。

晚上回到家,電視上所顯示的是完全出人意料的結果。

我在1972年來美國,到現在已經44年。其中有32年是美國公民。並且還有16年出任過民選的聖塔克拉拉郡的教育委員。所以,我是經過美國選舉制度洗禮的一個人。

選後第二天,我看到按每個郡縣投票結果的地圖,我發現我對美國完全不了解。除了大城市以外,幾乎是一片紅。美國的城鄉差距,不只是金錢收入而已。在政治觀念上也有天壤之別。

我尊重民主制度,我想人民既然藉選舉已經表達了意見,我就應該支持總統當選人以及他將組成的新政府。

 

醜惡異常

可惜,在隨後的幾天內,美國變得醜惡異常。

在選勝的一邊,出現了好幾起白人至上的案例;也有憑空指責少數民族;還有貼出白人與非白人區分的牌子等等。這讓我感受到,原來種族歧視在美國某些地區,竟然是如此根深蒂固。

在選輸的那邊,許多城市出現遊行示威,拒絕接受選舉的結果,甚至還有暴動的趨勢。我試著了解他們的頹喪,也多少明白他們需要有發洩心中怒氣的方法。但是,我不禁想,這些示威的人群中,是否有可以在11月8號去投票,卻沒有去,然後,就只是因為選舉結果不合我意,而去事後滋事的?或者有些根本不是公民,在裡面湊熱鬧的?

還有支持川普的高中女生竟然在學校被人羞辱。我聽說,支持川普就被視為等同種族歧視。其實,支持川普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不少人是因為無法支持希拉里,而兩害權其輕投給了川普。真是贏了選舉,丟了朋友。

 

如此陌生

在這次的選舉裡,我以為會發生的,都沒有發生。我以為了解美國,卻發現對她如此陌生。

川普顯然對美國基層的了解大大超過其他的候選人,也超過所有媒體的評論員,更超過所有的民調。他針對他的客戶,做出了最好的銷售。他用很多人認為不道德、不應該講的方式,將自己成功地推銷給全美對現狀不滿的選民。

在投票前,許多共和黨的大老,如麥坎,老、小布希,羅姆尼都公開表態,不願意支持他。這種情況在共和黨是非常少見的。當然,民主黨更是一片殺聲。但是,川普幾乎是單身匹馬的殺出一條血路,獲得了總統的寶座。

別的不說,光是這一點,他就已經留名青史了。而所有認為他不可能當選的人,現在都要面對現實。

county-by-county-map

 

深度危機

有一位美國復旦大學(Fordham University)的神學教授卡摩西(Charles Camosy),在這次選舉後提出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危險現象。美國的大學,尤其是名校,現在幾乎都單向獨霸,任由自由派思想充斥。他認為這個現象是一個深度的危機。

在這樣情況教育出來的年輕人想法都一致,因此,這次的選舉在大學裡造成一片震撼。這些年輕人只覺得選舉沒有如我意,所以,要抗爭;卻沒有去思考,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美國人會去投票給一個他們無法接受的候選人?

這次選舉的結果顯示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美國。不論我們是處在哪一半的美國,現在都要面對,去思考,如何去與另外一半的美國人溝通、對話,而不是把自己鎖在一個自以為是的環境裡。

 

影響友情

我住在深藍色的加州,在我平時交往的朋友當中,有投川普的,有投希拉里的,還有像我這樣投給第三黨的人。但是,也有並不知道我投給誰的朋友,見到我就說,你該高興吧,你支持的候選人當選了。

有人說,要交朋友,一不可談宗教,二不可談政治。但是,在這次選舉後,即使不談政治,恐怕也彼此心有顧忌。想要維持以前的友誼,只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人的一生要面對許多選擇。選舉時,要決定選誰。選舉後,還要選擇是否要與我選的候選人不同的朋友,繼續維持以前的友誼。或是將那些我們覺得竟然會投給不可思議候選人的朋友,打入“前朋友”的行列。

 

結語

這次選舉在基督徒中,也看到截然不同的意見,有些甚至到了不論是非,只論立場的程度。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上帝愛世人。祂愛投給希拉里的人,也愛投給川普的人。

教會的本質是生命共同體和信仰共同體,我們最首要的使命是,以天國的眼光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作光作鹽,引人歸主。切莫因對世上國家政治觀點的不同,因小失大,影響了教會的同心合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