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與華人文化中的勇敢(許宏度)2017.08.16

許宏度

本文原刊于《舉目》83期和官網2017.08.16

 

聖經與華人傳統文化都推崇“勇敢”的美德,但兩者之間有很基本的差異。本文嘗試從以下5方面探討“勇敢”這個議題:一、聖經中“勇敢”的經文;二、聖經中“勇敢”的重點;三、聖經中“勇敢”的秘訣;四、聖經與華人文化中“勇敢”的異同;五、信徒如何能夠越來越“勇敢”。

 

一、聖經中“勇敢”的經文(註1)

在舊約裡,我們比較熟悉,有關“勇敢”的經文,會和兩位舊約人物有關。(註2)首先是約書亞。在《申命記》,上帝要摩西囑咐約書亞,“勉勵他,使他膽壯”(《申》3:28);《申命記》接近尾聲時,摩西再次囑咐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懼”(《申》31:6-7)。

不但如此,在《約書亞記》,上帝自己再三地囑咐約書亞“你當剛強壯膽”(《書》1:6;《申》31:23),“只要剛強,大大壯膽”(《書》1:7),“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書》1:9),“你只要剛強壯膽”(《書》1:18)。

另一個人物就是大衛。在《撒母耳記上》,非利士人歌利亞挑戰掃羅和以色列人。聖經描述歌利亞:“身高六肘零一虎口;頭戴銅盔,身穿鎧甲,甲重五千舍客勒;腿上有銅護膝,兩肩之中背負銅戟;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鐵槍頭重六百舍客勒。有一個拿盾牌的人在他前面走”(《撒上》17:4-7)。

面對這樣一個超過9呎(相當於3米)的巨漢,難怪“掃羅和以色列眾人聽見非利士人的這些話,就驚惶,極其害怕”(《撒上》17:11)。獨有大衛向掃羅自我請纓,要去與歌利亞戰鬥(參《撒上》17:32),而且凱旋回來,以致“眾婦女舞蹈唱和,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上》18:7)。

在新約裡,我們比較熟悉,有關“勇敢”的經文,很多都在《使徒行傳》中,包括“他們(大祭司和親族)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徒》4:13);“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上帝的道”(《徒》4:31); “保羅和巴拿巴放膽說:‘上帝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徒》13:46); “他(亞波羅)在會堂裡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上帝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徒》18:26);“保羅在(羅馬)自己所租的房子裡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膽傳講上帝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徒》28:30-31)等等。

二、聖經中“勇敢”的重點

在舊約裡,上帝要摩西囑咐約書亞的話:“(你)當剛強壯膽”,這是一句鼓勵性的話,因為上帝要約書亞接替摩西作領導者的艱鉅角色,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並且消滅比他們強大的迦南諸族。這種鼓勵性的話在舊約持續出現。

在《歷代志上》,大衛鼓勵所羅門:“你當剛強壯膽去行!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代上》28:20,22:12)。在《歷代志下》,希西家鼓勵耶路撒冷百姓:“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因亞述王和跟隨他的大軍恐懼、驚慌”(《代下》32:7)。《詩篇》也有類似的話,“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詩》27:14);“凡仰望耶和華的人,你們都要壯膽,堅固你們的心”(《詩》31:24)。

這種鼓勵人“剛強”或“不要懼怕”的話,出現在不同的處境,包括答應拯救(參《創》15:1,21:17;《賽》35:4,41:10),面對敵人(參《創》26:24;《書》10:25;《撒下》10:12;《詩》27:12-14),生產艱難(參《創》35:17),離鄉別井(參《創》46:3),安撫親友(參《創》50:19-21;《撒上》23:17),安撫百姓(參《出》14:13,20:20),治理國家(參《王上》2:2;《代上》22:11-12),建造聖殿(參《代上》28:20),改革國家(參《代下》19:11)等。(註3)

這種鼓勵性的話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它們的上下文才是最重要的。摩西除了鼓勵約書亞要“剛強壯膽”以外,他也講出了為什麼約書亞“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懼”的原因:“因為耶和華——你的上帝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申》31:6)。同樣的,在《約書亞記》,上帝照樣應許約書亞:“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書》1:9)。

大衛鼓勵所羅門時,也加了一句話:“因為耶和華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與你同在;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直到耶和華殿的工作都完畢了”(《代上》28:20)。換言之,舊約聖經不只是鼓勵讀者要勇敢,更指出要勇敢的原因或基本條件,也就是“耶和華上帝的同在”。難怪詩人大衛強調“要等候耶和華”(《詩》27:14)和“仰望耶和華”(《詩》31:24)。

值得注意的是,約書亞明顯學會了這個屬靈功課,因為他後來用同樣的話,去鼓勵他所帶領的以色列人:“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書》10:25)。

上文有關大衛和歌利亞爭戰的故事,指出的也是同一個真理。大衛為什麼有勇氣有膽量挑戰巨人歌利亞?因為他從前牧羊時,就曾經歷過耶和華上帝的同在和幫助。正如他回答掃羅王時說:“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撒上》17:37)。大衛過去的屬靈經歷,給他信心和勇氣去挑戰巨人歌利亞!(註4)

在新約裡,我們看見同樣的現象。彼得和約翰因為“跟過耶穌”(有耶穌同在過的屬靈經歷),雖然是“沒有學問的小民”,但卻很有“膽量”。他們和其他信徒禱告以後,“就都被聖靈充滿”,以致能“放膽講論上帝的道”(參《徒》4:13、31)。

為什麼“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徒》9:26),獨有巴拿巴願意接待他,領他去見使徒,因為他“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徒》11:24)。同樣的,保羅和巴拿巴也因為“倚靠主”,所以能夠在宣教旅程“放膽講道”(參《徒》14:3,19:8)。和彼得、約翰相似,保羅在強權面前,一點也不懼怕,“放膽”向亞基帕王和巡撫等人“直言”,以致巡撫非斯都說:“保羅,你癲狂了吧。你的學問太大,反叫你癲狂了”(《徒》26:24)。

聖經中勇敢秘訣

無論是在《使徒行傳》,還是在保羅書信,我們都看見一個勇敢無懼的保羅。在《使徒行傳》,作者路加描述的,不是一個凡事順利,所以勇往直前的保羅;而是一個常遇逆境,但仍堅持不變的保羅(參《徒》14:19-22,16:16-34,17:4-10,《林後》11:23-27;參《腓》1:12-20;參《帖前》2:2

在保羅的身上,我們不僅看見“勇敢”的表現,更重要的是,我們看見保羅“勇敢”的秘訣。首先,他“倚靠主”(參《徒》14:3)或“靠我們的上帝”(參《帖前》2:2),而“不靠著肉體”(參《腓》3:3)。這不是說,他沒有肉體的優勢或條件,他不僅有,而且有很多。他在《腓立比書》3章就列了他的“履歷表”:(參《腓》3:4-6)。只是他願意放棄這一切,將“萬事看作糞土”,為要經歷基督“復活的大能”(參《腓》3:8、10)。

其次,保羅和大衛、巴拿巴一樣,都是大有信心的人。他在《以弗所書》3章這樣說:“我們因信耶穌,就在祂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上帝面前”(《弗》3:12)。

第三,他是大有盼望的人。他在《哥林多後書》3章說:“我們既有這樣的盼望,就大膽講說”(《林後》3:12)。

第四,他是個不住禱告和不住託人代禱的人,特別是在宣教的事情上。(參《弗》6:18-20;參《腓》1:19-20;參《帖前》5:17)。筆者在台灣教學時,就常聽到牧者說:“多禱告,多有力量;少禱告,少有力量;不禱告,沒有力量!”為什麼呢?因為禱告就是一種倚靠上帝的實際行為。

 

聖經與華人文化中勇敢的異同

從上文我們不難看出,聖經與華人文化中勇敢的異同。首先,聖經與華人文化都崇尚勇敢、無懼、英勇的精神和行為。漢語中就有不少這種的成語:勇冠三軍、勇猛果敢、勇往直前、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見義勇為、忠肝義膽、一身是膽等。同時,華人也推崇不少擁有這種美德的英雄人物,如荊軻、岳飛、文天祥、孫中山等。

可是,聖經與華人文化所指的勇敢也有明顯的不同。儒家思想的勇敢講的是“自力”,靠的是“自己”,正所謂“藝高人膽大”。可是,聖經講的是“祂(上帝)力”,靠的是“耶穌基督的靈”。

無論是在舊約,還是在新約,上帝的子民都不應倚靠自己的才能或智慧。誠如《撒迦利亞書》所言:“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參《申》8:17-18)。使徒保羅更是以身作則:“因為真受割禮的,乃是我們這以上帝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裡誇口,不靠著肉體的。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著了”(《腓》3:3-4)。

信徒如何能夠越來越勇敢

華人信徒受華人文化影響,所以很容易倚靠“自己”,特別是在順境的時候,正所謂“無事自己作主,有事禱告求主”!(註5)可是,聖經卻教導我們,無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我們都要凡事倚靠“聖靈”。

保羅在《羅馬書》就講得很清楚:“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上帝為仇,因為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上帝的喜歡”(《羅》8:6-8)。

筆者在台灣教神學時,每週儘可能和同學們打羽球。我們一般是打雙打,我發覺,打雙打時,同伴之間的默契和配合非常重要,而且往往是勝負的關鍵。筆者在此事上,領悟到了一個屬靈道理:為什麼我們這些主的門徒,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事奉上,常常會跌倒,常常會輸給撒但?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沒有學會與上帝配合,與上帝雙打!我們在應該雙打時,自顧自地單打獨鬥,無視上帝的存在,結果就是我們常常懼怕,常常驚慌,常常跌倒,常常輸給撒但!

主耶穌是一個很會打雙打的人!祂在《約翰福音》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我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我怎麼聽見就怎麼審判。我的審判也是公平的;因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約》5:19、30)耶穌每一次提到“那差我來者”的時候,就是在給我們一個打雙打的榜樣,祂專注的看上帝的帶領,然後全心全意地跟隨、配合和順服上帝。(註6)

其實,這個打雙打的道理,也不只是限定在打羽毛球或網球上。結了婚的夫妻,何嘗不是需要學習雙打呢!在日常生活中,夫妻常常需要彼此溝通,彼此配合;否則,他們的婚姻一定會出現問題。

如果,我們從“與上帝雙打”這個角度去看我們的信仰生活,那我們過一個“勇敢”的基督徒人生,成為一個不畏強權,“得勝”的基督徒(參《啟》2:7、11),就指日可待了!(註7)

 

結語

聖經與華人文化都同樣推崇勇敢的美德,但兩者卻有很基本的差異:華人儒家思想講的是“自力”,靠的是“自己”;聖經講的是“祂(上帝)力”,靠的是“耶穌基督的靈”。倚靠“自己”的信徒,遇見比自己強大的“歌利亞”時,就只會驚惶害怕,不知所措!唯有學會與上帝雙打的信徒,才會活得像大衛、但以理、彼得、巴拿巴、保羅等,靠著主復活的大能,勇敢地去與“歌利亞”戰鬥,而且凱旋回來,榮耀主名!

 

註:

  1. 舊約希伯來文的“勇敢”,主要是אמץ,חזק和עזז 。新約希臘文的“勇敢”,主要是 παρρησία,παρρησιάζομαι 和 πεποίθησις。和合本翻譯這些為“剛強”(參《書》1:6),“壯膽”(參《書》1:18),“堅固”(參《詩》27:14),“膽量”(參《徒》4:13),“放膽”(參《徒》4:31),“大膽”(參《林後》3:12),“勇敢”(參《林後》10:2),“靠”(參《腓》3:4)等。
  2. 讀者可能也會想到其他的舊約人物,包括約瑟(參《創》39:7-10),迦勒(參《民》13:30),以笏(參《士》3:15),約拿單(參《撒上》14:6),大衛的30多位勇士(參《撒下》23:8),但以理(參《但》1:8-16,2:14-24,5:17-28,6:10-11),但以理的3位朋友(參《但》3:1-27)等。
  3. 在新約裡,“膽量”常出現在初代教會的宣教(參《徒》4:13、31,13:46,14:3,28:31)。
  4. 參拙作,北美華神季刊102期“聖靈系列(二):聖靈與屬靈經歷”。
  5. 參拙作,《如明光照耀:突破信仰的瓶頸》(香港,天道)第七章“主權的瓶頸(一):臨急抱耶穌腳!”
  6. 參拙作,《如明光照耀》第八章“主權的瓶頸(二):我父的事”。
  7. 但以理特別值得我們注意,因為他跟基督徒上班族很像,他和他三位的“老板”(尼布甲尼撒、伯沙撒、大利烏)的信仰非常的不同。讀者可以從但以理和他的“老板”的互動,來思想《但以理書》的經文,成為一個榮耀主名的基督徒上班族!

 

作者是加拿大華人神學院特約教授,主授新約。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