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澤(孫基立)2017.08.24

孫基立

本文原刊于《舉目》官網2017.08.24

 

泰澤(Communauté de Taizé),這個名字在中文中很美:泰——平安,澤——恩澤。

我第一次聽到“泰澤”是在中國,那時我還不到20歲。聽說在法國的南部,一個寧靜的小山村裡,一位名叫羅哲的瑞士人,創建了名叫“泰澤”的宗教團體。

這個團體的成員,有新教徒、天主教徒、東正教徒……他們的神學觀點和禮儀或有很多差異,他們所屬的教派在歷史上也有過嚴重的分歧分裂,甚至發生過殘酷的宗教戰爭,然而在泰澤,他們共同祈禱,默想上帝(天主)的慈愛、恩典和寬恕,彼此認同為基督內的弟兄姐妹。

後來我到法國讀書。在這個有悠久天主教歷史的國家,我發現人們對信仰基本上緘口不言。我非常驚訝。在中國,基督徒渴望能自由地表達信仰,但是在法國,人們卻自願選擇了沉默。

我逐漸瞭解到這種沉默背後的悲哀。就如猶太人,曾因教派之間的爭鬥而彼此隔離,宗教知識變成權力的工具,宗教領袖以真理的唯一持有者自居,極力消滅其他觀點的持有者,基督教在歐洲也曾和世俗權力聯合,以宗教之名進行迫害……

而今西方國家採用了政教分離的制度,人們在獲得宗教自由的同時,也出現了另一個問題:不願意再談論宗教,以免引起紛爭。然而,基督徒渴望能有一個地方,交流自己對信仰的疑問、得到幫助,不彼此指責,也不判斷他人……

 

消融在祈禱中

泰澤的創始人羅哲(Brother Roger)出生於瑞士,基督徒,父親是牧師,但常參加天主教的彌撒,以此行動去實踐“修和”。他的外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不顧危險,庇護難民,直到敵軍逼近,才最後一個離開。戰爭的殘酷和父輩的榜樣,讓羅哲深刻地瞭解:基督的精神就是捨己、寬恕和無私的愛及奉獻。

二戰期間,他效法長輩,在德法邊境的偏僻農村收容難民,後逐漸發展成一個基督徒的團體。在這個團體裡,無論是天主教、東正教,還是新教教徒,都受到尊重和歡迎。成員的生活主要由祈禱構成,將基督的信息用音樂和祈禱、默想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在泰澤親耳聽到用於幫助人祈禱的音樂,旋律非常單純、寧靜,仿佛是一雙鎮靜、有力的手,將我們雜念紛紜的心慢慢撫平,讓我們回歸質樸和簡單。

我在新教教會聽慣了長篇講道,習慣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讀聖經,也不輕易接受別人的詮釋。這是馬丁‧路德以來的新教傳統,教徒以聖經文本建立自己的神學。而且有別於天主教,新教教徒對聖經文本的詮釋,並不依靠教會傳統。因此有許多文字上的爭論,有不同的觀點,誰也說服不了誰。

然而在泰澤,我幾乎沒有聽過冗長的講道。即使在羅哲的葬禮上,泰澤團體也遵循言簡意賅的傳統,只用簡短的幾句話,概述了他不凡的一生。

當我進入泰澤簡樸的聖所,所有人都盤腿而坐(有的人在腳邊點一支小蠟燭),安安靜靜,聖詠簡單的旋律不斷重複,幫助人進入默想和祈禱。幾千人聚在一起,毫不嘈雜。只有搖曳的燭光和寧靜的音樂,將人們心中隱藏的祈禱,將所有人的心,連為一體。沒有講道,但是那種波浪般輕伏的聖樂,以獨特的語言詮釋著福音:上帝和人類重新和好,基督徒之間重新和好。世界上所有的紛爭和怨恨,都消融在祈禱中……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人人開懷歡迎

羅哲在《萬愛之源》中說:

“信仰、信賴上帝,是極其簡單的一件事。簡單到人人都能開懷歡迎。”

“有一天,你恍悟到有一種允諾,已在你不知不覺間,悄悄植根於你生命的深處。於是,你選擇了跟隨基督。這抉擇,沒有人能替另一個人完成。”

“在靜默於基督的臨在中,你明白了祂的話:‘跟隨我吧!我將給你一個地方,使你的心靈得以棲息。’

“每個人內心,都深埋著一份孤獨,遠非任何親密的人際關係所能填補。”

“上帝從不強人所難。祂給人自由,任人自行去愛、去恨,去寬恕或拒絕寬恕,但祂對人類的痛苦絕非視若無睹。祂陪著無辜的受害者一起忍受謎樣的試煉,陪著所有的受難者一起承受煎熬。”

我去泰澤的時候,羅哲還在世。他容貌和藹、慈祥。晚上,他在修和堂安坐,周圍燭光搖曳。雖然只有一面之緣,我已經從他的態度和笑容中,感受到他所宣導的泰澤精神:修和、善良、接納、自由,並且祈禱默想上帝的慈愛。

我們走上前去,他伸手為我們祝福。總共不到一分鐘,但是他的目光和笑容仿佛一直都在。幾年後,他在一次集會中遇害。但是我相信在天國,他依然用祈禱歌聲去歌頌上帝。

在泰澤的一個星期,我看到,人們以基督的愛與和解精神生活,寬厚地接納不同傳統的弟兄姐妹。泰澤的神學精神簡單、純潔,但是包含了基督信仰的核心。那種單純的、自由的、沒有起始也沒有終結的祈禱式詠唱,將上帝的愛涓涓細流般引入人的心田,讓人的靈性復蘇。

我由此深切地體會到,上帝的真理是純真的,不在唇槍舌劍的論戰中,也不在以上帝為名的壓迫屠殺、清洗異己中,甚至不在莊嚴華麗的教堂裡,而在每個尋求基督的心靈裡。

那次和我同去的男友,現在已經是我的丈夫。那天我們到達泰澤的時候,是半夜2點。營地關了,第二天5點才開門。那是聖誕前夕,下著小雪,我們一邊聊天,一邊等待晨曦的來臨。在雪花飄落的子夜,我們坐在汽車裡,覺得整個世界只有我們兩個人,感覺奇異,難以描述。

當天空漸漸發白,可以看清周圍是收割完的田野,還有古堡。泰澤的歌聲,從他們的聖所“修和堂”傳來,如同從天國飄來。這是德、法邊境一處偏僻、寧靜的山村,德、法兩國曾在這裡兵戎相見,而今卻有許多兩國的年輕人聚集、一同祈禱……

那是我們相戀時光中特別珍貴的回憶。

我們現已結婚多年,而且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婚姻的旅程就如同信仰的旅程,有浪漫的相戀,也有艱難的磨合。然而對泰澤的那段美好時光的回憶,成為我們艱難時刻中,可汲取的力量。

特別是,當我們在信仰和愛情的尋求中,經歷各種考驗的時候,羅哲的祝福就會給我們力量——羅哲並不否認信仰中會有懷疑和艱難的時刻,但是他說,無論在怎樣的艱難中,都要單純地相信,上帝就在我們的身邊!

 

作者留學法國,語言學博士,現任教於美國芝加哥的西北大學。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