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巨貓
本文原刊於《舉目》85期及官網2017.11.30
你要是交給主就不會累了
清晨還在迷糊睡夢中,手機連著震動十幾次,催促我睜開疲憊的雙眼。我拿過手機一看,我被拉進了一個學英語群。拉我進群的朋友,在群裡介紹我,說我會在群裡教大家英文。
我一臉懵。打開這位朋友留給我的信息,大意就是群裡的幾十號人要學英文,叫我每天在裡面教一教。
朋友在語音裡說:“我今天早上一陣感動,覺得你一定會答應的,就沒有徵求你的同意,把你拉進群了。”
我覺得,如果馬上去照照鏡子,剛剛結束了一週密集的課程的我,眼裡一定含滿了淚水……
我咽了咽口水,使勁從嗓子裡擠出沙啞聲音,說:“就算你感動了,也應該先徵求我的意見……我最近真的非常累。”
“哦,你累啊?那說明你沒有交給主。你要是交給主,就不會累了。”
聽完這句話,我用被子捂住頭,縮成一團,在被窩裡打了個滾,惆悵了起來。
看來你還沒有適應中國社會嘛
很久都沒有去教會了。原先的教會,因為組織者彼此不合,散了。從此,我的週日早晨,也就是睡覺或者工作,和教會沒有太大的關係。
前段日子,和一個多年不見的姑娘吃飯。當年她在大學裡帶領團契,在我們眾人面前哭著說,上帝的詛咒即將到來……
後來,有人告訴我,她離開了信仰,和一個男人住在一起——因為他有房子。再後來她未婚先孕,就結婚了。
我其實不意外。我始終相信,如果是被恐懼所驅使,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不可離棄的信仰。
這次看到她,顯然她已經回歸了教會,似乎也很熱忱。她問我去哪個教會,我說我這些日子沒有去。她的眼神立刻充斥了一種難以言述的驚懼,說:你還有信仰嗎?我說,有。
於是她開始告訴我,我處於一種很危險的狀況,我應該一、應該二、應該三……
我說,如果我的心不在那裡,我待在那個地方,有什麼意義呢?
“即使你的心不在那裡,你要是去的話,也還是可以給你一些限制,哦,不是,是保護啊!”
我笑了笑。點菜的服務員過來問我要什麼甜點。我翻開菜單,在紅豆汁和芒果露中間猶豫著。
你應該點龜苓膏。那位姑娘說。我說,謝謝,我要芒果露。
她看著我來了一句:看來你還沒有適應中國社會嘛。
我手抱在胸前,說,這應該是我自己來判斷吧。
我只想在耶穌裡平安無懼
回中國後,我似乎始終不能習慣於教會群體對我的挑剔。我看到自己的無力:要麽用尖銳的方式把自己保護起來,要麽逃開。
有一次在拜訪一個教會的時候,因為和牧師看法不同,就有人質疑我:你是基督徒嗎?
我說,是。
然後,我繼續漂流。漸漸地,我發現,其實我也不想尋找——我只想站在一個地方,安然佇立。
夏天瓢潑大雨後,我常常踩著路邊急匆匆的溪流,慢慢走回家,一邊嘲笑著自己貧瘠的靈魂。
可幸我朋友雖不多,但總是有。還在美國的最好的姐妹,可以和她分享一切;身邊幾位屈指可數的屬靈朋友,也一直站在我的身邊。我喜歡讀屬靈書籍,喜歡與她們定期地分享、相互鼓勵。我因而逐漸明白耶穌的樣子,也看見生命的歸屬。
我才明白,社交對我沒有意義,人生的道理沒有用處。甚至搬出經文來教訓我,都不會有用。在我生命裡,對我產生意義的,只有那些無條件的愛。
那就是:你可以和我不一樣。我不強迫你變得和我一樣。而且我依然會在這裡,為你停留。
原來,這不是一條捷徑
星期天敬拜時,教堂巨大的禮堂擠滿了人。在我看來,卻是空曠的。大多數時候,去到人很多的地方,我就會開始恐懼。我只想回家,抱著我的貓咪,撫摸它柔軟的毛,看著它金色的眼睛。
曾經和一個姑娘分享這個感受,她說:“你要在上帝面前認罪!”
如果認罪可以減輕我對人群,尤其是教會的恐懼的話,我也是願意的!
無奈這並沒有用處。我終於發現,宗教儀式是傷口上的創可貼,可以暫時遮住醜陋的傷痕。然而那些深刻的傷口,如果不消毒、縫針、認真處理,那麼只會發炎、化膿。
原來心靈的路,是一條漫長的路。呼喊上帝的名,不是一條捷徑。治癒的奇蹟,也不會在一秒鐘之內發生。無奈,許多人都在宣揚著這樣的奇蹟,以至於沒有體驗過這些的人,只能跟著呼喊,同時把面具戴起來,生怕自己不夠“屬靈”。
回國越久,我越發不“屬靈”,也越害怕和太“屬靈”的人在一起。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憂傷裡。
慶幸的是,我知道耶穌一直在。當許多人隨意指責別的罪人的時候,耶穌所看到的,是那個人的軟弱、內心的空洞和無力的絕望……
作者畢業於德州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新聞系,現居昆明,專職英語教學。
Leave a Reply